欢迎访问鄂尔多斯情网
鄂尔多斯市档案史志馆主办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组织机构
市情概览
时政要闻
工作动态
学术研究
数字史志
鄂尔多斯印象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网无用
>
鄂托克旗
>
志书华章
鄂托克旗的垦务——“庚子赔款”地
2017-09-18
清光绪26年(1900年),鄂托克旗“独贵龙”,配合义和团,围困小桥畔教堂,打死比利时籍神甫1名,教徒2名,烧毁附近所有的比利时天主教堂。后来,义和团失败。光绪27年(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卖国的《辛丑条约》,承认赔款白银4.5亿两。本旗共负担赔款8.4万两,因无银赔偿,除一部分用牲畜抵偿外,其余款额以20年为限,将北至黄蒿塘,南至生地滩、哈日图山、达巴图山、宽10公里,长40公里的土地抵押给洋教堂,做为赔教地。教堂有了土地,便转手招租放垦。... [
查看更多
]
鄂托克旗垦务——禁留地放垦
2017-07-31
明代,政府军与鄂尔多斯部相互攻伐,连年战争,朝廷迫不得已,修筑边墙,形成蒙汉隔局。清初,朝廷强行隔绝蒙汉民族的接触和联系,把长城以北鄂尔多斯西南边沿划出25公里的地段,定为禁留地,汉民不得种植,蒙民不能放牧。
康熙36年(1697年)2月,康熙皇帝西巡宁夏,鄂托克旗贝勒松喇布至横城口晋谒康熙,奏请:定边、花马池、平乐与横城等地“一体贸易,与民杂耕”。3月27日,理藩院传达皇帝旨谕:“有百姓愿出口种田,准其出口种田”。陕西、山西官员奉旨后,即开始组织移民出边... [
查看更多
]
鄂托克旗的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2017-04-24
一、土地改革
本旗于1952年,根据绥远省《蒙旗土地改革实施细则》的政策规定,在八区、十三区、十四区的12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进行土地改革。这个范围,又有四种类型的土地:15%是旗公地,10%是召庙地,29%是蒙古人户口地,46%是汉人买地或转租地。根据政策,这次土地改革,只在有汉人买地或转租地的7个行政村的35个自然村进行,这35个自然村共有土地128.17万亩,其中现耕地21.91万亩。土改区有2679户,12596人。
土地改革运动,从1952年7月开始,9月结束。运动中划为地主成份的14... [
查看更多
]
鄂托克旗的农作物品种
2017-04-05
新中国成立前,本旗农业以旱作为主,因土壤贫瘠,干旱缺水,作物品种单调。粮食作物主要以糜子为主,约占80%。其次是黍子、谷子、荞麦、玉米、高梁、马铃薯、豆类,加起来约占15~20%。在有下湿地的地方种有少量小麦、莜麦,但数量极少,不足1%。油料作物主要是麻子,约占95%,胡麻、油菜子(黄芥)约占5%。蔬菜主要有蔓菁、萝卜、长白菜、西瓜、香瓜、倭瓜、大葱等。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作物品种发生变化,增加小麦的播种比重。但很长时间依然以旱作为主,品种没有大的突破。以1969年为例,全旗(含鄂托克前... [
查看更多
]
鄂托克旗历史人物略传
2016-11-13
松喇布
蒙古族,男,鄂尔多斯右翼中旗扎萨克多罗贝勒、多罗郡王索诺木长子,初袭二等台吉。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随父赴兴武营,会同宁夏总兵陈福,平息花马池城守兵朱龙策动的叛乱。因平叛有功,晋一等台吉。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父索诺木卒,松喇布袭扎萨克多罗贝勒。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和三十一年(1692年),松喇布分别带领鄂尔多斯兵2000名和3000名,侦防噶尔丹侵犯。三十六年(1697年),松喇布赴横城口晋谒康熙皇帝,请示定边、花马池、平罗城与横城“一体贸易,与民杂耕&... [
查看更多
]
鄂托克旗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巴音敖包荒漠草原自然保护区的决定
2016-09-25
为了保护鄂托克旗巴音敖包草原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建设和改善原始荒漠草原的自然景区生态平衡,开展对原始荒漠草原的生态环境与兴畜牧业同步发展的研究;探索自然演变规律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途径,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经旗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建立巴音敖包荒漠草原自然保护区。
一、巴音敖包自然保护区,位于鄂托克旗新召苏木脑高岱嘎以北,公其日嘎乡百眼井村以南,阿尔巴斯苏木苦计,伊克达来两个嘎查以东,阿山以西,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为250平方公里,即:巴音敖包... [
查看更多
]
鄂托克旗的“独贵龙”
2016-09-25
鄂托克旗牧民群众组织“独贵龙”反对王公贵族的剥削与压迫,始于清朝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当时,牧民们在离王爷府不远的草滩上安营扎寨,请愿静坐,要求王爷给牧民减免官差、兵差、赋税。“独贵龙”的浩大声势迫使旗扎萨克向牧民做出部分让步。“独贵龙”便自动解散,各自回去安业放牧。到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牧民们又不堪忍受王公们的压榨,组织了“独贵龙”与王公们进行公开的斗争。参加这次“独贵龙&rdquo... [
查看更多
]
鄂托克旗历史人物
2016-08-28
松喇布
蒙古族,男,鄂尔多斯右翼中旗扎萨克多罗贝勒、多罗郡王索诺木长子,初袭二等台吉。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随父赴兴武营,会同宁夏总兵陈福,平息花马池城守兵朱龙策动的叛乱。因平叛有功,晋一等台吉。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父索诺木卒,松喇布袭扎萨克多罗贝勒。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和三十一年(1692年),松喇布分别带领鄂尔多斯兵2000名和3000名,侦防噶尔丹侵犯。三十六年(1697年),松喇布赴横城口晋谒康熙皇帝,请示定边、花马池、平罗城与横城“一体贸易,与... [
查看更多
]
鄂托克旗的沿革
2016-02-04
远在原始社会时期,“河套人”就在鄂托克旗一带劳动、生息、繁衍着,留下他们众多的生产、生活遗迹。进入商周时期,这里成为方、土方及狁等民族活动区域。春秋时期,朐衍等部落游牧于旗境西南边沿。至战国时期,林胡、楼烦移居此地。此后,鄂托克旗大部分地区一直为匈奴民族重要活动地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鄂托克旗属秦北地郡。东汉时期,仍属北地郡,后为南匈奴居地。公元五世纪,匈奴一支铁弗部建立大夏国,都城统万,鄂托克旗隶属于此。北魏时,鄂托克旗分属于西安州和薄骨律镇。
隋代,鄂托克旗分属于灵武、... [
查看更多
]
《鄂托克旗志》概述
2015-09-19
鄂托克旗,是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草原面积最大的牧业旗。东邻乌审旗,南连鄂托克前旗,西界宁夏陶乐县和内蒙古乌海市,北接杭锦旗,总面积21487平方公里。全旗辖2个镇,7个苏木,6个乡,总人口99950人,其中蒙古族22845人。旗人民政府所在地乌兰镇,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伊克昭盟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鄂托克旗地势由东北向西南缓倾,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年均气温6.5℃,年均无霜期129天,年均降雨量272毫米。
横亘于西北部的阿尔巴斯山,连绵起伏,峰峦叠嶂。海拔2149米的主峰乌仁都喜(...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