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鄂尔多斯情网
鄂尔多斯市档案史志馆主办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组织机构
市情概览
时政要闻
工作动态
学术研究
数字史志
鄂尔多斯印象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网无用
>
达拉特旗
>
概览
2017春节、元宵节达拉特旗旅游市场实现供需两旺格局
2017-02-13
年俗活动现场
达拉特旗2017年春节元宵假日旅游工作,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精心部署下,旗文旅局和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周密组织、强化协调、狠抓落实,全旗旅游市场供需两旺,活动平安有序,人民群众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假期。据统计,春节元宵期间达拉特旗累计接待游客31.2万人次,同比增长38%,其中一日游20.18万人次,过夜游11.02万人次,乡村游6.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35%。
2017年,达拉特旗深入贯彻落实全域旅游发展战略,通过大力推进产业融合、着力发展休闲度假产... [
查看更多
]
达拉特旗文物古迹
2016-11-06
文物
一、在旗内树林召乡瓦窑村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瓷器、铁器、铜器、蚌器。二、在树林召乡瓦窑村的杜家壕出土了青铜时代的陶器、骨器、青铜器。三、在旗内昭君坟乡二狗湾出土了汉代的二字钱、四字钱、布币、刀币以及铜镜、铜刀和各种铜质装饰。四、在树林召乡瓦窑村出土了北宋时期的铜钱、陶器、铁器、瓷器。五、在耳字壕镇城塔村出土了宋代西夏时期的白色瓷碟2件(其中1件底部有“众直”字样)、白瓷小罐1个,大碗1只,黑釉小口瓶1个。旗内的出土文物大部分由旗文物管理所收藏管理。
... [
查看更多
]
达拉特旗的人民生活
2016-10-31
农牧民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旗内农牧民缺衣少食,很多人家居住的茅庵房,生活极其困难。建国后,农牧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1958年,全旗农牧民人均收入8.9元,人均粮食407.7公斤。1961年,农牧民人均收入9.4元,人均粮食301.3公斤。1971年,人均收入11.9元,人均粮食338.1公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旗内农牧民生活明显改善,不仅温饱问题得到解决,还通过出售剩余农畜产品增加收入,向小康迈进。农牧民的居住条件也明显改善,砖木结构的房屋逐渐增多,还有住楼房的。90年代,电视、洗衣机等家用... [
查看更多
]
达拉特旗名胜古迹
2016-10-31
一、瓦窑新石器时代遗址
1962年,发现的今树林召乡境内瓦窑村东的古人类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即仰韶文化的早期、中期的人类活动遗址。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出土了石器、陶器等文物。
二、青铜时代古墓群
在瓦窑附近的杜家壕村发现的古墓群经考证为公元前2000年~前1000年左右的青铜器时代即商朝 方人的墓葬,共有11座墓葬,其中4座比较完整。
三、秦直道遗迹
秦始皇三十五年至三十七年(公元前212年~前210年),秦始皇命大将蒙恬修筑了南起云阳(今陕西省淳化西北),北至九原(今包头市... [
查看更多
]
达拉特旗蒙古族衣食住行
2016-10-15
一、服饰
清朝时,蒙古族人一般着长袍(蒙古袍),男式长袍较肥大,右大襟系扣,下摆两侧开衩,领、襟、袖口、下摆均镶边,袖长,领高,穿时系腰带。袍色多为蓝色或棕色,随季节分单袍、夹袍、棉袍、皮袍,头戴礼帽,脚穿蒙古靴。蒙古族女式长袍做得较紧身,袍多为红、粉、绿、天蓝色,蒙古族妇女一般都戴头巾,头巾质料有布、绸、绢等,姑娘们将头巾在头上绕一周,露出头顶,然后在右侧挽一小结,把头巾的穗头垂下来。已婚妇女则用头巾包住头顶后,缠一圈,不留头巾穗头。姑娘扎腰带,并在身后留出穗头,已婚女子身着坎肩。发式,未婚女子均留一... [
查看更多
]
达拉特旗人民生活
2016-10-15
农牧民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旗内农牧民缺衣少食,很多人家居住的茅庵房,生活极其困难。建国后,农牧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1958年,全旗农牧民人均收入8.9元,人均粮食407.7公斤。1961年,农牧民人均收入9.4元,人均粮食301.3公斤。1971年,人均收入11.9元,人均粮食338.1公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旗内农牧民生活明显改善,不仅温饱问题得到解决,还通过出售剩余农畜产品增加收入,向小康迈进。农牧民的居住条件也明显改善,砖木结构的房屋逐渐增多,还有住楼房的。90年代,电视、洗衣机等家用... [
查看更多
]
达拉特旗水产资源
2016-05-27
水体
旗内水面分布不均,沿河地区水而比较集中,梁外地区水面小且零星分布。全旗淡水面积约为15000亩(不包括黄河流经水面),其中人工开挖的池塘水面4700亩,占总水面的32%;水库水面8000亩,占总水面的52%;其余零星水面2300亩,占总水面的16%。总水面中养鱼利用水面为9000亩。
旗内的可利用水面,水质良好,天然饵料丰富。鱼的品种较多,有鲤鱼、白鲢、花鲢、草鱼等。池塘养殖集中在沿河13个乡镇苏木,水源以黄河水为主,水质偏于微碱性,PH值在7.1~8.8之间,适合鱼类生长。
养... [
查看更多
]
达拉特旗垦务
2016-05-21
一 军垦
赵武灵王二十年至二十六年(公元前306年~前300年),赵武灵王两次打败赵国北部的林胡、楼烦诸部,在鄂尔多斯北部设九原郡,统辖今达拉特旗沿河一带,从事军垦。
秦始皇三十五年至三十七年(公元前212年~前210年),秦始皇为巩固边防,安定边陲,修900公里国防大道(秦直道),把内地的罪犯与农民以及军队北迁,共同犁耕垦种,仅榆中、北河(辖今达拉特旗部分地区),一次就迁入3万户。
秦亡,从内地迁徙来的罪犯和惯于农桑的农民与军队又相继回到内地。一度繁荣的农业走向衰落,大面积农田弃耕还牧,恢复草... [
查看更多
]
达拉特旗乡村建设
2016-05-07
一、公共建筑设施
乡镇苏木公共建筑设施主要有乡党委、乡人民政府、供销社、信用社、学校、邮电所、医院、兽医站、村委会、农电站等建筑和设施。这些建筑大部分为60和70年代所建。90年代以后,多数乡镇、苏木都重新修建了办公用房以及其它公共建筑设施,如商业服务设施和农贸市场等。1992年,乡级公用建筑设施面积为24.88万平方米,村级公用设施面积为6.18万平方米。1996年,乡级公用设施面积为29.62万平方米,村级公用设施面积为8.41万平方米。
农村过去称为“大队部”、&ldq... [
查看更多
]
达拉特旗沙漠治理
2016-04-29
第一节 政策 措施
一、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旗内主要贯彻了“禁止开荒,保护牧场”和“谁造(林)谁有”的政策。60年代,坚持贯彻执行“谁造谁有”的政策,给社员划拨自留树,鼓励社员植树造林。70年代,根据中共伊克昭盟委员会的以治沙为重点的农林牧水综合治理规划,旗内制定了“以牧为主,全面规划,禁止开荒,保护牧场,农林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1974~1978年,全旗造林61万亩,使沙... [
查看更多
]
达拉特旗野生植物
2016-04-22
一、木本植物
达拉特旗处于气候、土壤、植物的渐变区,因而植物种植单调,木本野生植物稀少。主要有以下几种:
小叶杨:学名populus Simonii,属乔木,落叶用材料树种。全旗分布较广,少红心病。
沙枣:学名Elaeagnus angueli folia小乔木,防风固沙林树种,耐干旱,耐风沙,花清香,籽可食,也可做环境香化树种。
蒙古沙柳:学名Salix mongolicals,灌木,固沙树种,可作薪炭材、编条。多分布于沙漠区。
沙棘... [
查看更多
]
达拉特旗2013年度旗情概览
2015-08-01
达拉特旗2013年度旗情概览
概况
达拉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黄河中游南岸,鄂尔多斯高原北端。北与包头市隔河相望,东南西分别与准格尔旗、东胜区、杭锦旗接壤。东西长133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8 188平方公里。全旗分布有7个镇、1个苏木,130个村。总人口36.2万人,其中汉族34.5万人,占总人口的95.3%;蒙古族1.620万人,占总人口的4.5%;回族541人,占总人口的0.15%;满族722人,占总人口的0.2%;其他157人。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0.30亿元,同比增长... [
查看更多
]
达拉特旗概览
2014-10-15
达拉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黄河南岸,北与包头市隔河相望,是鄂尔多斯市的北大门。全旗总面积8200平方公里,辖8个苏木镇,总人口34万。旗内交通便捷,包(包头)神(神木)铁路、210国道、109国道及包(包头)东(东胜)高速公路贯穿旗境,旗府所在地树林召镇距包头机场21公里。...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