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理论更多

  • 左红江:以改革推动构建年鉴事业发展新格局2024-11-2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坚强决心,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年鉴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应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系列重要论述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改革成果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对河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切... [查看更多]
  • 志书篇目的制定——篇目设置的原则2024-11-20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第十四条,规定了志书篇目设置的原则:“地方志的篇目设置,应合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实际,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做到门类合理,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形式上不强求一律。”一、篇目设置要合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实际(一)篇目设置要合乎科学分类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组织分工的细化,志书要记述的事物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志书的篇目设置必须严格遵守“事以类聚”的基本原则,突出记述事物种属的划分,以体现志书记述事物分类的科学性。类是一个概念,代表着一组在性质上彼此相同的事物... [查看更多]
  • 志书篇目的制定——志书的篇目结构2024-11-09
    志书的结构是指志书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方式,即志书的编排方式。志书结构的功能,就是把各项内容安排到一定的位置,使全书成为一个排列有序、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志书的结构,至少包含门类设置、体式类型、编纂方式等三项基本要素。一、旧志的结构体式(一)门类的设置在我国方志发展史中,志书的门类设置,发生过一系列的变化。旧志大约经历了分类成书、以类分门的演变过程。1.分类成书《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地理类序》说:“古之地志,载方域、山川、风俗、物产而已,其书今不可见。”两汉以前的方志,绝大多数已散佚,其体例已无从考知。范晔在《... [查看更多]
  • 方志的体裁——方志的其他体裁2024-10-24
    一、录体的起源从历史上考察,以录为书名的当以西汉刘向《别录》一书为最早。刘向整理宫廷藏书,为每书作叙录一篇,其子刘歆将各书叙录另行抄写,汇编成书,名曰《别录》。《别录》既是汉代国家图书馆藏书的总目提要,又是先秦至西汉时代图书文化遗产的综合性记录。“录”字本身有据实记录、记载抄录之意。除《别录》外,如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唐代柳冲等《大唐姓族系录》,宋代范质《五代通录》、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赵明诚《金石录》,明代邵经邦《弘简录》以及明清时的《明实录》、《清实录》和《东华录》等,大多是史书或专记名物之... [查看更多]
  • 方志的体裁——录体2024-10-14
    一、录体的起源从历史上考察,以录为书名的当以西汉刘向《别录》一书为最早。刘向整理宫廷藏书,为每书作叙录一篇,其子刘歆将各书叙录另行抄写,汇编成书,名曰《别录》。《别录》既是汉代国家图书馆藏书的总目提要,又是先秦至西汉时代图书文化遗产的综合性记录。“录”字本身有据实记录、记载抄录之意。除《别录》外,如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唐代柳冲等《大唐姓族系录》,宋代范质《五代通录》、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赵明诚《金石录》,明代邵经邦《弘简录》以及明清时的《明实录》、《清实录》和《东华录》等,大多是史书或专记名物... [查看更多]
  • 方志的体裁——表体2024-09-29
    一、表体的起源和发展志书表体是从史书引入的。表体原是史书体裁之一,今所见以司马迁《史记》中的“十表”为最早。此后,表体为纪传体史书所承袭,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应劭云:‘表者,录其事而见之。’案:《礼》有《表记》。而郑玄云:‘表,明也。’谓事微而不著,须表明也,故言表也。”梁启超进一步解释说:“内中意匠特出尤在十表。据桓谭《新论》说,其旁行斜上,仿自《周谱》。或以前曾有此体裁,亦未可知,然各表之分合间架,总出诸史公惨淡经营。表法既立,可以文省事多,而事之脉络亦具。”《世本》一书有“谱”体,“谱”即表... [查看更多]
  • 方志的体裁——图体2024-09-18
    一、图体的起源和发展人类最早记录各种事物,先是从原始图画开始的。从文献上考察,古有“史皇作图”[1]之说。史皇,传说为黄帝臣,一说即仓颉。图指图画,象形字最初由画画发展而来,故作图时代较作文字为早。文字的出现和使用,是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但是,人们没有因为有了文字,就将图像废止不用。恰恰相反,随着文字的出现,图文并用的历史就开始了。因此,有图有文的图籍便应运而起了。最初的图籍,原是以图像为主体,而文字不过为其附庸,是用来辅助说明图像内容的,类似图像的注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由于辗转、绘制、刻印等... [查看更多]
  • 方志的体裁——传体2024-09-04
    一、传体的起源传体是方志体裁之一,它是用来记载已故典型人物生平事迹的体裁。志书的传体从源本上考察,古地理书《山海经》已有人物条目出现,然文字极简,尚不能视为人物传,只能视为人物传的雏形。成书于春秋战国至秦汉间的《世本》(佚书),实为纪传体史滥觞。其中设有专记春秋以前卿大夫等名人事迹的《传》,这是传体的早期形态。司马迁《史记》从取材到体例,明显地受《世本》影响。司马迁改《世本》的《传》为《列传》,用以记载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包括官僚、士大夫和影响社会生活有关方面的特殊人物,这是《史记》人物传的主流。同时... [查看更多]
  • 地方志资源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2024-08-22
    作为中国学术传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志,是中华文明的文献载体和连续呈现,具有鲜明独特的中国古典学术特质。以务实解剖和深入研究,从修志传统和志书内部实证化地观察分析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具象场景、机制和路径,可以借此深入认识中华文明的特征和形态,从思想、理论和方法等角度,提炼有益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历史资源。中华文明孕育特色鲜明的方志传统方志传统植根于古代中国农耕社会,具有与农耕文明高度契合的内部结构和基本特质。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志书相对封闭的地域性和超稳定的框架结构,崇尚礼制教化的社会治理方式与志书的... [查看更多]
  • 方志的体裁——记体2024-08-22
    一、记体的起源记体,为方志体裁之一,它是用来记载一个行政区域大事、要事的载体。从方志编纂史考察,记体主要以编年体为主。明清以来,也有“编年”与“本末”并行的。编年体史是按照年月日时的时间顺序记录史事的体裁。编年纪事在中国出现很早。商代甲骨文已采用干支纪日来纪事。西周一些青铜器铭文,标时记事。孔子以鲁国国史为蓝本,参考周王室及当时各诸侯国史,删订整理,成《春秋》一书。这是中国留存下来的首部编年史书。由于《春秋》记事极简,措辞隐晦,不易理解。孔门后学为解读《春秋》,先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的传授本,称为《传》,如《... [查看更多]
 32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