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鄂尔多斯情网
鄂尔多斯市档案史志馆主办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组织机构
市情概览
时政要闻
工作动态
学术研究
数字史志
鄂尔多斯印象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网无用
>
杭锦旗
>
历史文化
中共杭锦旗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2017-09-11
1935年9月,中共临河县委四区区委组织委员杨子华,因身份暴露,受组织派遣来到桃力民学校(鄂、杭二旗交界地带的一所小学),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同年9月下旬,神府苏区红三团的参谋长韩是今去后套祥太玉迎接起义部队,未成,便来到桃力民,与杨子华一起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是年12月20日,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发表了著名的《对内蒙古人民宣言》。1936年6月中共中央在定边成立了中央蒙古工作委员会,以伊克昭盟为中心,领导蒙古族的解放运动。1937年7月,党派王德胜、盛恩才来到杭... [
查看更多
]
杭锦旗地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2017-07-31
民国14年(1925年),陕北党组织派人到乌审旗南部一带开展工作。
民国15年(1926年),陕北党组织与席尼喇嘛领导的“独贵龙”运动取得联系。是年秋,高岗等党员来到乌审旗河南沈家沟一带活动,与蒙古族牧民高巴音图(汉名高占德)等人结拜为盟兄弟。
民国16年(1927年)初,陕北党组织派韩是今以郡王旗“义聚成”商号商人身份来到乌审旗呼日呼敖包活动,并告知“独贵龙”要做好还击陕北军阀井岳秀进攻准备。6月,纳林河地区的谷奇峰(谷占胜)、...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在杭锦旗民主革命时期的活动
2017-07-10
民国17年(1928年),纳林河建立了党小组,小组长范希芳(女),隶属横山县第一高等小学支部领导。小组有谷奇峰、石作琦等六七名党员,在庙滩、水青湾、谷家湾、朱家湾一带开展地下活动。这个党小组是乌审旗最早的共产党组织。这时曹动之领导的游击队也伸延到了纳林河地区,配合党小组开展工作。
民国18年(1929年)4月,中共陕北特委在红石峡召开会议,决定加强蒙地工作,并指定曹动之为开展乌审旗党的工作负责人。曹动之随即进入乌审旗,以放牧、经商为名,在纳林河、红进滩、巴图湾、深海子等地与蒙古族牧民那顺德力格尔、石宝山... [
查看更多
]
杭锦旗演出团体——歌舞团
2017-06-19
1960年旗歌舞团成立,属文教科领导,内设团委会、创作组和演出检查组。歌舞团有团长、指导员各1人,蒙汉导演各1人,团员34人,以在旗剧场演出和下乡巡回演出为主。歌舞团有蒙、汉语两个演出组,蒙语组以演出民族歌舞、好来宝、蒙语说书等节目为主。主要节目有《鄂尔多斯舞》、《挤奶员舞》、《牧人舞》、《盅碗舞》、《筷子舞》、《草原民兵》、《洗衣歌》、《鄂尔多斯民歌》、《敖包相会》、《草原晨曲》、《我骑着马儿过草原》等。汉语组以演出新歌剧、二人台、革命歌曲为主。主要节目有,新歌剧《兄妹开荒》、《一把镰刀》、《一条辫子》... [
查看更多
]
杭锦旗文化设施——书店 图书馆
2017-05-15
一、书店
1953年,伊盟新华书店工作人员吴振荣,向杭锦旗流动供应图书。1956年8月,旗新华书店成立,开始发行图书。至1962年,共发行图书9.3万册。1963年,新华书店有4名职工,其中1人下乡流动供书。其时,杭锦旗有13个基层供销社代销或经销图书。1965年,书店向14个公社、31个大队、53个小队、27所学校、28个俱乐部送书上门、发行图书8.9万余册,其中发行蒙、汉文毛主席著作1.2万余册。“文化大革命”中,大部分图书不准出售,入库封存。1975年,杭锦旗新华书店在吉日... [
查看更多
]
杭锦旗文化馆(站车)
2017-04-17
一、文化馆
1952年旗文化馆成立,工作人员1人。1963年建乌兰牧骑,文化馆并入乌兰牧骑。“文化大革命”期间,图书全部散失。1970年,恢复文化馆。1990年文化馆设行政组、业务组和阵地活动组。任务是,开展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辅导群众文艺创作,培养文艺人才,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帮助基层文化站(室、车)搞好基层群众文娱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一)组织文艺演出
1952—1962年,文化馆组织民间艺人和业余文艺爱好者,成立文化队、农村文艺队,下乡巡回... [
查看更多
]
杭锦旗——源流与姓氏
2017-03-27
一、杭锦部
公元9世纪时为突厥一部。史籍记载“康里”、“康礼”、“鄰”、“杭林”、“杭斤”属同名异写,意为“使车者”。13世纪前,驻牧于今咸海以北。13世纪初其首领与花刺子模国王结姻亲。部众入驻花刺子模。1219年,成吉思汗率20万大军西征,花刺子模被攻破,杭锦人归服。元朝属色目人,杭锦人组成的“康礼卫”为元朝主力部队之一。明朝,杭锦部先... [
查看更多
]
杭锦旗苏泊罕白塔
2017-03-27
白塔景区位于苏泊罕大草原旅游景区核心旅游区七旗会盟景区南部7公里处,是内蒙古自治区合法宗教祭祀场所。白塔景区与藏传佛教入传蒙古并在蒙古地区传播及普及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苏布尔嘎白塔高21.7米,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建成于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如今已经有近300年的历史。
五世班禅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佛教领袖,在清庭及蒙古地区享有盛誉,深受佛教人士的尊敬。清朝雍正王朝时五世班禅罗布桑伊喜进京谒见清朝皇帝永桢时,途经苏泊罕大草原,在这里讲经布道时,不慎他的坐骑黑马突然得病升天,班禅最疼爱他这匹黑...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意见 内政发〔2016〕23号
2017-01-20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2015〕46号)和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民族教育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民族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 [
查看更多
]
新闻出版保密规定
2016-12-25
(1992年6月13日国家保密局 中央对外宣传小组 新闻出版署 广播电影电视部国保[1992]34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在新闻出版工作中保守国家秘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二十条,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报刊、新闻电讯、书籍、地图、图文资料、声像制品的出版和发行以及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
第三条 新闻出版的保密工作,坚持贯彻既保守国家秘密又有利于新闻出版工作正常进行的方针。
第四条... [
查看更多
]
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
2014-10-27
(1997年5月8日)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二届三次会议讨论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为使我国地方志编纂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编纂地方志是一项长期的具有连续性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对全面了解和反映我国地情国情,对推进我国两个文明建设... [
查看更多
]
地方志工作条例
2014-10-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467 号
现公布《地方志工作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六年五月十八日
地方志工作条例
第一条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全面、客观、系统地编纂地方志,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方志,发挥地方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制定本条例。
&nbs... [
查看更多
]
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
2014-10-27
(1985年4月19日)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全体会议讨论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编纂具有时代特点和丰富内容的社会主义新方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编修新方志应当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资料,修志工作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新方志应当系统地记载地方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为本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科学依据的基本状况,以利于地方领导机关从实际出发,进行有效地决策。新方志... [
查看更多
]
地方志工作条例
2014-10-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467号
现公布《地方志工作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 [
查看更多
]
国务院法制办就《地方志工作条例》的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2014-10-27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67号国务院令公布《地方志工作条例》,该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日前就《地方志工作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国务院为什么要制定《地方志工作条例》?请您介绍一下《地方志工作条例》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答:持续不断地编纂地方志,是我国独有的延续两千多年的优良文化传统。自隋、唐确立史志官修制度以来,历代都把修志作为一种官职、官责,并颁布政令对修志进行统一规范。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1957年,... [
查看更多
]
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试行)
2014-10-27
(2012年7月13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四届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提高质量,发挥地方综合年鉴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以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区域名称冠名...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