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杭锦部
公元9世纪时为突厥一部。史籍记载“康里”、“康礼”、“鄰”、“杭林”、“杭斤”属同名异写,意为“使车者”。13世纪前,驻牧于今咸海以北。13世纪初其首领与花刺子模国王结姻亲。部众入驻花刺子模。1219年,成吉思汗率20万大军西征,花刺子模被攻破,杭锦人归服。元朝属色目人,杭锦人组成的“康礼卫”为元朝主力部队之一。明朝,杭锦部先为土默特12鄂托克之一;后归鄂尔多斯万户。1551年,鄂尔多斯万户滚必力克莫日更济农将部众分给九子统领。杭锦部归其三子卫达尔玛。
1649年,卫达尔玛第四代子孙小扎木苏被清朝封为鄂尔多斯右翼后旗札萨克。500户杭锦氏为该旗主体。故又称杭锦旗。
二、姓氏
蒙古族姓氏,由部落、官职、职业名称和绰号演变而成,有“雅苏坦”(汉意“骨”,系同一血缘的父系亲属集团)和“敖博格坦”(汉语“性”,以系血缘为中心的军事、政治、经济集团)之别。清朝以前,蒙古人在名字的前面冠以“雅苏坦”和“敖博格坦”称号,姓氏名字完整。清朝政府对蒙古地区实行“分而治之”政策,设立盟旗,使蒙古族以血缘,地缘关系相结合而成的社会组织结构发生分化,重新组合。在社会交往中姓氏失去原有的指代、区别意义,可以不使用姓氏,大部分“雅苏坦”逐渐被遗忘。只有贵族和富户在严肃场合仍完整使用姓氏、名字。民国年间,学校读书的蒙古族学生和军队里服役的官兵,为称呼方便,取汉姓汉名。有把自己的“敖博格”第一个音节当做姓,取谐音汉姓的,如“郝尼楚特”氏,简称为“郝”氏;“唐古特”氏取“唐”为姓。也有意译兼谐音的,如“失儿那惕”译作“黄”氏,“阿噶特沁”译作“马”氏,“郝尼楚特”氏译作“杨(羊)”氏等。其他人则加以效仿,取汉姓名。蒙古人使用汉姓,由此而始。
历史上,杭锦旗由500个杭锦氏人为主体组成。其后裔有取汉姓为“伍”、“杭”者;也有沿用“杭锦”者。旗内,除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奇渥温、索儿只斤等姓外还有:阿格特沁、阿鲁拉惕杭锦、都达沁。郝尼楚特、蒙古勒。斡罗忽惕、努木沁、失儿那惕、忽尼沁、土默特、图默特、郝巴努特、都腾、巴音古特。哈喇哈楚特、卫喇特、克列特、察哈尔、维古特、乌审、维勒腾、伊克。哈喇沁、兀克儿沁、达尔哈特、达尔查格、萨勒沁、明嘎楚特、唐古特、乞塔特。斡罗忽惕、畏吾尔、斤伊聂其特、芒努格哈喇、毕格都特、华奴惕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