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智慧力量 筑梦绿色家园 努力书写新时代生态文明新答卷——鄂尔多斯市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公务员及时奖励“记三等功”集体 鄂托克旗林业和草原局

发表时间:2025-03-17 10:43:43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黄河“几字弯”,九曲黄河中苍劲有力的一笔,鄂尔多斯紧紧偎依其中。鄂托克旗是黄河入鄂尔多斯“首站”,境内毛乌素沙地分布总面积1200万亩,是鄂尔多斯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主阵地之一。作为攻坚战的先锋力量,鄂托克旗林业和草原局坚决扛起防沙治沙政治责任,围绕打好打赢“三北”工程毛乌素沙地攻坚战,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工程,实施毛乌素沙漠沙化地综合防治标志性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完成460余万亩林草生态建设任务,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80%。“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和探索建立草原科学修复治理体系2项工作先行先试,为全国草原保护发展综合性改革作出有益探索。“先建后补”模式被新华社内参、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决策研究》选用,被国家林草局“三北”工程攻坚战专刊刊登宣传,为周边同类地区提供了鄂托克经验。2023年7月,成功入选自治区草原保护发展综合改革“先建后补”林草生态建设模式试点旗县。

治沙成效显著,筑牢绿色屏障。开展毛乌素沙地治理攻坚行动,加大向上争取林草项目和资金力度,实施毛乌素沙漠沙化地综合防治标志性重点生态工程项目。2024年,争取上级投资13.66亿元,完成年度工程建设任务382万亩。全民义务植树0.75万亩、100万株建设,落实5个嘎查村0.19万亩绿化美化提升任务,在项目规模和落实资金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区域联动发力,共建绿色家园。立足毛乌素沙地治理面积大、任务重的实际,集中打造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毛乌素上风口阻隔带、下风口阻沙带等标志性工程,建立深化合作、区域联动、齐抓共管的联防联治机制,共同推进毛乌素沙地宁蒙交界区域生态治理7.5万亩,构筑毛乌素沙地宁蒙界“防风阻沙带”,形成协同防沙、治沙、管沙、用沙新局面。 

守护林草生态,助力绿色发展。将林长制工作始终贯穿生态资源监管全盘工作,实现林草资源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通过封育禁牧、季节性休牧轮牧,降低草原承载压力。推进乡土草种繁育基地建设,落实乡土草种繁育和巩固提升项目1.64万亩,强化乡土草种对全旗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的种源支撑作用,加快推进草原生态修复治理。

创新举措引领,探索治沙新路。深入开展“林草行、零距离、优环境”服务行动,当好重点项目林草手续盯办帮办“服务员”。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多种综合固沙模式,大力推广杨柴、花棒、沙柳等乡土灌木人工混交种植植被自然恢复模式及缓坡沙地柠条密植技术,探索柠条人工草地建设模式。变“人海战术”为机械“上阵”,引入无人机、机器人等现代化植保设备,实现防沙治沙工程的机械化、智能化转型,助力防沙治沙工程提质增效。

群众共建共享,生态惠民利民。2020年试行“先建后补”,2024年建立村民自建、联户合建、一卡通支付等以工代赈激励机制,将项目资金直接支付给农牧民,让农牧民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林草生态建设实现了由“两低一难”到“两高一好”的转变,生态建设质量和农牧民收入实现“双提高”。通过“先建后补”生态治理模式完成柠条种植改良200多万亩,带动项目区户均增收2万余元。

上下同欲才能无往不胜。随着防沙治沙往深处挺进,鄂托克旗林业和草原局将始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致力打造更多有影响力的示范性工程,将更多的治沙经验推向“三北”、推向世界、造福人类。新征程上,鄂托克旗林业和草原局必定不负使命,不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持续深化各项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在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中勇展新作为,让鄂托克旗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