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哈斯:让“不毛之地”变身绿色家园

发表时间:2025-03-03 09:29:06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在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的毛乌素沙地腹地,年逾八旬的魏哈斯老人坚守在自己的“绿洲”上。25年来,他用双手改变了这片荒凉沙地的面貌,让曾经的“不毛之地”变为绿意盎然的家园。

一大早,魏哈斯就带着工人来到沙柳地,随着机械的轰鸣,一茬茬沙柳被切割分段。魏哈斯介绍,这样的处理方式有助于来年植被的茂盛生长,既能防风固沙,也能作为牲畜饲料。

魏哈斯是土生土长的乌兰陶勒盖人,1959年应征入伍离开家乡,28年的戎马生涯结束后,魏哈斯到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工作。2001年,正式退休的魏哈斯想要落叶归根,但在外漂泊半生的游子回到家乡后,却望见令人心痛的满目黄沙。“人们都说这里是‘鸟都不拉屎的地方’,可这是我的家乡,怎么能不管呢?”魏哈斯说。

明晃晃的沙丘提醒着所有人,再不行动就将无家可归。魏哈斯和妻子斯琴决定从城市回到家乡治沙。

2001年,魏哈斯承包了3700亩沙地,开启了漫长的治沙之路。没有水源就打井,没有道路就开路,高温炙烤,风沙扑面,不仅要吃苦,还要面临探索道路上的一次次失败。“第一年,我们好不容易把沙子固定住,结果第二年一场大风又把固沙物全部吹跑了。”面对挑战,魏哈斯并未退缩,他不断摸索改进,采用“前拉后挡”方式逐步稳固沙丘,经过数年努力,终于初见成效。

“城里来的老领导”每天在沙窝子里与黄沙斗争,还挨家挨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这给周边的农牧民带来了极大的触动,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进来。生态环境的改善,让农牧民都真真切切受了益。“魏哈斯每年都在种树,我们都很感动。他说到做到,真的把这片沙地变绿了。”当地牧民苏亚拉图说。

之后,魏哈斯和嘎查里的8户牧民开始对周边4000亩明沙地进行飞播造林和围封保护。春节刚过,老伙计们便又聚到一起商量2025今年怎么干,“大家团结起来,把沙子再治一治,老邻居们一起干,把沙子弄得一年比一年少。”魏哈斯说。

这些年,得益于多项扶持政策和生态工程,乌兰陶勒盖的生态环境正在加速恢复,截至2025年2月,当地生态修复15万余亩,栽植各类苗木3000万株。

25年,从黄沙到绿地,从花甲到耄耋,承载着老人复杂情感的赞丹梁在岁月中开花结果。如今的赞丹梁100余亩樟子松高大挺拔,1000余亩柳树、杨树和榆树绿意盎然,2000余亩柠条、杨柴等植物生机勃发。曾经的漫漫黄沙,已被浓浓绿意覆盖,魏哈斯的名字,与这片绿地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