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研成果“长”在田间地头  

发表时间:2024-09-29 11:01:01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乌审旗嘎鲁图博士工作站成立以来,以科技创新引领防沙治沙,以共富共享带动林沙产业,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让科研成果“长”在田间地头。

 

image.png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的沙丘上,牧民贡吉日嘎拉正在调试“毛乌素沙地除草开沟一体机”,为秋季的植树造林工作做好充足准备。这台“毛乌素沙地除草开沟一体机”是嘎鲁图博士工作站的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成果,不仅能够节约人力成本,更有效提升了治沙效率,每小时可种植的防风固沙植被从120亩提升至150~180亩,推广使用面积达到3.8万亩以上。

 

image.png 

 

“以前家里用推土机开沟范围过大,容易破坏其他植被,现在使用一体机可以实现精准小范围推开,省时又省力。去年种了1万多亩,今年能扩大到2万多亩。”贡吉日嘎拉说。

2023年6月揭牌以来,博士工作站依托毛乌素沙地林沙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发挥科研人才优势,先后开展有关毛乌素沙地治理、林沙产业等12项课题,团队研发了“杨柴柠条紫穗槐等灌木播种机”“用于沙地种植的气冲沙柳种植装置”等10项沙地造林机具,多项主导研发的技术和首创项目入选国家林草局科技推广项目库,为毛乌素沙地治理提供了科技支撑。

 

image.png 

 

“沙窝窝”不仅要变成“绿窝窝”,更要成为“金窝窝”。走进博士工作站的实验大棚,一朵朵玉木耳晶莹剔透,长势喜人,工人穿梭在菌棒之间,熟练地采摘着木耳。玉木耳色泽洁白,营养成分丰富,市场价值高,被称为食用菌界的“白富美”。玉木耳对于生长环境要求苛刻,温度、水分、培养基一样都不能马虎。为了让玉木耳住进“沙窝窝”,博士工作站站长铁木尔巴格那带领团队,利用当地丰富的沙柳平茬资源制成了培养基,多次对大棚的温湿度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终于在2024年8月迎来了玉木耳的首茬丰收。

博士工作站技术人员康昌军说:“从种植到现在不到40天,就可以开始采第一批了。第一批能采3个多月,可以采十几次,每次能采300斤左右。”

博士工作站的加入,激活了毛乌素沙地资源,为当地的林沙产业链发展带来了新动能。截至2024年9月,“沙棘叶茶”“沙地柏熏香”“猴头菇菌汤”等7类105种“共富共享林沙产业”林沙产品走向市场,带动农牧民从治沙中获得更多的生态收益、经济收益。

“初期投入的建设规模是10栋大棚、50栋拱棚,在这个基础上建设毛乌素沙地首家食用菌产业园,一期投资100万元。玉木耳的价格要比黑木耳高一些,很适宜推广,产值产能比较高,能够更好地帮助农牧民增收增效。”铁木尔巴格那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