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的嬗变:披上绿衣成金山 ——“中国式现代化鄂尔多斯实践”现场观察记  

发表时间:2024-09-24 09:23:33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鄂尔多斯的发展、兴盛与煤矿紧紧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国煤炭第一大市,截至2024年9月鄂尔多斯拥有320座煤矿,2023年煤炭产量达8.1亿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6。

煤炭给这座城市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面积采煤沉陷区,造成生态破坏、耕地锐减等问题,成为城市“伤疤”、发展“难题”、民生“痛点”。

近年来,鄂尔多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不仅把采煤沉陷区的“历史包袱”变成“生态财富”,让“疮疤”变成“美景”,还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赢之路。

金秋时节,走进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零碳智创空间,从这里登高远眺,尽收眼底的是一望无垠的葱翠,樟子松、云杉、沙棘、紫花苜蓿等各种植被镶嵌在高低起伏的山峦中。

曾经尘土飞扬、污水横流,如今山清水秀、美不胜收。说起这片复垦区,无论是居住在附近的村民,还是前来打卡的游客,无不对这个曾经的矿坑发生的巨大变化竖起大拇指。

“我们镇累计投入11.9亿元,推动5万亩复垦区绿色矿山建设,如今复垦绿化4985公顷,栽种苗木622万株。”准格尔召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孙佳琪指着远处的复垦区介绍道。

“黑”金要生态、向生态要发展、向发展要未来。准格尔召镇按照“工业反哺农业、二产拉动一产”的决策部署,将绿色矿山提升建设与产业集成建设、社会综合治理统筹结合,在辖区5万余亩复垦区(核心区域1.3万余亩)投资50亿元,打造风光农牧林项目,建设以1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为核心的“新能源+畜牧业”产业集群,涵盖现代畜牧、特色养殖、智慧农业、新能源4个板块,截至2024年9月一期工程已初具规模。

孙佳琪说:“不仅要绿起来,还得要富起来,镇里各个村集体经济公司与煤矿通过‘租金+分红’的形式形成利益联结,按照每亩260元的标准流转土地,为当地村民增加土地租金收益208万元,最近我们将进行首次分红。”

与此同时,在准格尔旗纳日松镇,另一场矿山绿色变革也在悄然进行。

在纳日松镇石圪图煤矿复垦区,曾经的矿坑已被郁郁葱葱的中草药所取代。

纳日松镇人民政府党政办主任白恩易说:“这里已复垦多年,沉降稳定,土层达标,土质优良,水电配套齐备,基于此,我们引进了中草药种植企业,打造中草药种植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了‘工矿企业+镇属国有公司+村集体合作社’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为周边农户提供了120个就业岗位,并通过聚合公司运营‘分红’,‘双渠道’实现农户致富增收。”

距离石圪图煤矿复垦区不远处的昶旭煤矿复垦区,依托万亩光伏产业布局,以光伏为中心辐射点,实现“光伏+”发展新格局,打造集“风、光、农、牧、林、草”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示范区,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如今,在家门口就业已经成为这里百姓的“新时尚”。“除了土地流转后的租金,我还在昶旭煤矿复垦区工作,主要负责光伏板的维护、巡视,扣除五险一金每个月还能挣4000多元。”纳日松镇勿图门村村民聂建军说。

随着矿山修复治理综合效益逐步显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走进准格尔旗境内的国能准能集团矿山生态旅游区,山脚下宽阔的草坪、山坡上茂密的果林在绵绵秋雨中显得生机盎然,昔日沟壑纵横的“鸡爪子”山已变青山,满目青翠,绿意融融。

准能集团依托独特的采煤沉陷区地貌、丰富厚重的矿业遗迹,现已打造形成准能双百基地、生物多样性公园、露天印象等诸多景观群,是一座集工业遗迹保护、煤炭文化科普、休闲产业观光、生态文明展示于一体的工业旅游区。

“30年间,准能集团复垦绿化总投入28.81亿元,复垦土地9.4万亩,矿区复垦率达到100%,植被覆盖率由25%提高至80%以上,植物种类增加到240种以上,赤麻鸭、狐狸、猞猁等数十种野生动物在这里‘安家落户’。”准能集团党建工作部三级主管刘德生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准能集团创新生态修复模式,推进矿山复垦和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形成具有矿区特色的生态产业链,直接带动辐射上万人就业,人均增收3.58万元,年直接增收3亿元,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

绿色矿山想要更“绿”,离不开智能化的加持。无人驾驶卡车在坡道上平稳运行、单斗挖掘机与自卸卡车联合作业、百米长的吊斗铲有条不紊地进行倒堆作业……这一幕幕智能化的生产场景,是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的生产日常。

不只是黑岱沟露天煤矿。近年来,在鄂尔多斯,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传统采矿业深度融合,煤矿提质增效、绿色转型发展的新篇章随之开启。

山体破碎光秃、天空粉尘弥漫,这是过去人们对矿区的印象。如今,绿树成荫、花草葱茏,这是绿色矿山建设给人们带来的惊喜。

这些变化,源自鄂尔多斯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鄂尔多斯把推动绿色矿山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截至2024年9月,累计计提基金280.89亿元,已使用基金213.09亿元,使用率76%;完成露天矿山土地复垦202平方公里,完成采空塌陷区治理248平方公里,初步构建起“应治尽治”的矿区生态格局,形成“新账有效控制、旧账逐步归还”的良好局面。

数字就是最好的佐证:截至2024年9月,鄂尔多斯已建成绿色矿山156座(煤矿121座、非煤矿山35座),其中国家级20座、自治区级136座。

一片片荒山披上“绿装”,一处处焕新扮美四季。从矿区变景区,涅槃与新生正在鄂尔多斯大地上演。

 

记者手记

 

鄂尔多斯绿色矿山何以绿?

鄂尔多斯,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为保障全国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一些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矿坑,宛如刻在大地上的道道伤疤。这些裸露“伤疤”在给人们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反思与警醒。

绿色是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建设绿色矿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矿业转型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何通过生态修复,让这片土地重现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鄂尔多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启了一场逐绿生金的发展变革。从出台全国地级市首部《绿色矿山建设条例》,到2024年发布《鄂尔多斯市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等一系列文件,鄂尔多斯严格绿色矿山准入标准和建设程序,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山规划、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全过程,实现矿业转型发展。同时,坚持因地制宜、“一矿一策”,建立绿色矿山建设整改方案,通过打造一批绿色矿山示范区、整山整沟治理典范矿、集中连片治理区,树立可复制、能推广的典型示范,让矿山不仅绿起来、智慧起来,更让矿区的产业发展起来,老百姓富起来。

地下流金,地上见绿。如今的鄂尔多斯,社会、经济、生态协调的绿色发展新格局已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暖城幸福图景可触可及。

 

 


上一篇:毛乌素的绿色传奇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