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生出“芽” 伸出新长的枝丫

发表时间:2024-07-25 14:53:01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一群“红领巾”少年,将治沙进行到底。

小学生有大作为——用科学方法对抗荒漠化,敢想敢干;以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向绿而行;以个人带动家庭乃至全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共同守护绿色家园。

截至2024年7月,康巴什区第一小学共组织30期“红领巾”治理荒漠综合实践活动、6期实验室课程,埋设沙柳沙障213亩、纱网沙障和PLA沙障85亩,种植沙生植物38亩,成活沙柳沙障和沙生植物88亩,固沙面积414亩。

 

(二)

2019年4月起,每年春秋季节,在康巴什区的城东沙地上,都有“红领巾”少年播种树苗的身影。

把黑板想象成荒漠,数学老师会让学生计算设置沙障的面积,一边解决问题一边固沙治沙;科学老师会指导学生把沙柳栽种在哪里成活率更高;音乐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沙地放声高唱《劳动最光荣》,以此来缓解疲劳、振奋精神……在这个训练过程中,老师会结合自己的学科内容在基地进行扩展,将动手与动脑、传承与创新、感性与理性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获自立自强、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等终身受用的能力和素养。

一堂治沙课备受热捧,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鄂尔多斯打造育人新样态的动力与助力;“一本鲜活的教材”,“打开”有感染力的教学现场,这是鄂尔多斯不断用创新方式方法来回应美好教育期待的实力。

 

(三)

为什么要防沙治沙?

鄂尔多斯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8%。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鄂尔多斯全力以赴。“因地制宜”的“红领巾”治理荒漠综合实践活动,也正当其时。

从娃娃抓起,将科学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学生不断摸索新的栽种和埋障方法,在PLA沙障网格中的凹面种沙生种子;尝试栽种耐旱农作物;到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的实验室进行育苗栽培,苗木相对成熟后移植到校内的爱心林或基地……从活动到课程,从课本到生活,从知识到实践,鄂尔多斯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传授、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不断激发着学生的求知欲、想象力、行动力。

从一个学生开始,鄂尔多斯将“三北精神”信念的种子埋进沙土里、生根发芽,让荒芜披上点点“绿衣”。

 

(四)

推开校门,全社会动起来。

政府大力支持,将近千亩沙地划拨为实践基地;每次需要运输机械设备,都是家长主动开着皮卡车送到基地,他们将沙柳切割成段,分发给学生;学校还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康巴什区青少年发展中心等达成合作,每年的治沙季节,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的老师、大学生都会来到基地参与活动,共同动手埋沙障……鄂尔多斯不拘形式、不限课堂,在学校赋能引领、家庭主动配合、社会全力保障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到防沙治沙的实践中来,积极引导全民有序参与治沙,把建设美丽鄂尔多斯转化为全社会自觉行动,让更多的人为鄂尔多斯生态环保建设发展作出贡献,为建设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