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4-06-20 09:44:39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黄河似弓,沙漠如弦。库布其沙漠如巨大弓弦横卧黄河“几字弯”下。30年前,这里曾是一片不毛之地,被称为“死亡之海”。长期以来,鄂尔多斯市各族干部群众构筑北疆绿色屏障,库布其沙漠治理率从21世纪初的4.6%提升至32%,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转变,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发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伟大号召。鄂尔多斯市牢记嘱托,发起荒漠化治理新攻势,以新实践擦亮治理模式,日均治沙达1万亩,取得荒漠化治理新成效。
新格局,顶层设计护航
新时代下,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将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视为一号工程,通过顶层设计保障库布其沙漠治理攻坚行动。
“‘三北’工程已到关键阶段,鄂尔多斯市委领导、政府主导,制定务实政策,印发相关措施与指导意见,每年安排不少于10亿元配套资金,还率先成立‘三北’工程推进中心,统筹重点生态工程。”国家林草局内蒙古专员办李彦华专员表示。
“我们改变了单一治理模式,统筹系统治理与保护,分区分类施策,科学实施库布其沙漠治理,打造攻坚战示范区、样板区。”鄂尔多斯市“三北”工程推进中心主任闫伟介绍。
“我们根据实施方案部署,任务明确,治理更科学精准高效。市林草局组织专业人员蹲点服务标志性项目,下沉第一线指导项目实施,发现梳理问题难点,并及时解决。”杭锦旗林草局林草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杨金耀说。
三级联动,统一部署,方向思路明确,步伐稳健。
新科技,赋能防沙治沙
新时期,国家给予“三北”工程重大战略定位,实现更大规模“绿进沙退”需智能化、现代化机械装备提升效能与精准实施。鄂尔多斯市为打赢库布其沙漠治理攻坚战,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模式向防沙治沙领域聚集。
“90后”返乡大学生敖日格勒毕业后参与防沙治沙,他说,最初锹挖植树一天可以种植一两亩地,成活率也低,后采用螺旋钻孔法,两人一组每天可种20多亩,成活率超80%,植树成本降低,效率提高10倍,已绿化2万多亩草场。
市林草局治沙造林科科长格希格图介绍,相较于人力治沙,机械化治沙更具优势,如句芒-301机器人,每亩种植159株沙柳需19分钟,油耗仅为每亩2.1升。5台种植机器人每天可完成约180亩种植任务。
科技是治沙利器,种质资源是治沙之本。市委、市政府加强与国内外权威院所合作,打造系列创新平台、科创中心等,建设荒漠化种质资源库,以机器人等硬核科技赋能防沙治沙。
新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鄂尔多斯市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积极整合资源,引导各方力量投身防沙治沙行动。
在政策激励下,众多企业、合作社纷纷涌现,农牧民也踊跃参与。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向沙漠治理聚集,多元投资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逐渐形成,为防沙治沙注入强大动力,大大加快了治沙速度。
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光茂村施工代表王拴平说,在好政策支持下,他和邻居承包工程顺利,2024年已完成4000多亩营林种草任务,投劳邻居月收入达3000元至5000元,他们计划明年动员更多村民加入。
不仅如此,治沙精神传承和政策机遇还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投身黄沙大漠。官井村村委会副主任、护林员冯慧承包了2500亩林地,种植30多万棵树,还担任护林员。他表示,村里回来20多名大学生参与种树,他会给予指导,大家都认为防沙治沙既鼓了“钱袋子”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鄂尔多斯市现代农牧业投资集团负责人李峰称,公司承接杭锦旗生态项目投资4000万元,已完成3500万元,采用“以工代赈”方式,雇用大量当地农牧民和机械,让利于民以确保高质量完成生态建设任务。
鄂尔多斯市通过政策引导,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在治沙道路上不断迈进,正创造着治沙的新辉煌。
新路径,释放投资活力
在鄂尔多斯,茫茫沙海与蔚蓝元素相互交融,演绎出了“黄色+蓝色=绿色”的神奇转换。这里积极开展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探索出了全新的治沙路径。
市林草局副局长柳天云介绍,他们在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以南打造了一条特殊的“光伏长城”,长约400公里、宽约5公里,可容纳1亿千瓦装机规模,能实施生态治沙300万亩,成为集生态、绿电、产业、创新、富民于一体的工程。
内蒙古三峡能源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那贵挺表示,企业将绿色清洁能源发电与沙漠生态改良同步推进,借助鄂尔多斯市成熟的林光互补、草光互补模式,为参与库布其沙漠治理提供了科学方案,在设计规划时特意提升光伏板高度,为未来沙漠治理和板下种植机械化作业做准备。
截至2024年5月,鄂尔多斯市已开工防沙治沙项目22个,完成生态建设305万亩,治理沙化土地252万亩。开工新能源项目12个,总规模1352万千瓦,完成投资44.8亿元。
从各种政策激励到农牧民深度参与,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绿富同兴;从乌日更达赖到冯慧、敖日格勒等新生力量,治沙精神得以赓续传承……一代代鄂尔多斯人将库布其沙漠治理视为根本大计,让绿色融入基因与血脉。擦亮“新时代”库布其治理模式,阔步走上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鄂尔多斯市正在奋力再创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市林草局治沙造林科科长格希格图介绍,相较于人力治沙,机械化治沙更具优势,如句芒-301机器人,每亩种植159株沙柳需19分钟,油耗仅为每亩2.1升。5台种植机器人每天可完成约180亩种植任务。
科技是治沙利器,种质资源是治沙之本。市委、市政府加强与国内外权威院所合作,打造系列创新平台、科创中心等,建设荒漠化种质资源库,以机器人等硬核科技赋能防沙治沙。
新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鄂尔多斯市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积极整合资源,引导各方力量投身防沙治沙行动。
在政策激励下,众多企业、合作社纷纷涌现,农牧民也踊跃参与。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向沙漠治理聚集,多元投资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逐渐形成,为防沙治沙注入强大动力,大大加快了治沙速度。
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光茂村施工代表王拴平说,在好政策支持下,他和邻居承包工程顺利,2024年已完成4000多亩营林种草任务,投劳邻居月收入达3000元至5000元,他们计划2025年动员更多村民加入。
不仅如此,治沙精神传承和政策机遇还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投身黄沙大漠。官井村村委会副主任、护林员冯慧承包了2500亩林地,种植30多万棵树,还担任护林员。他表示,村里回来20多名大学生参与种树,他会给予指导,大家都认为防沙治沙既鼓了“钱袋子”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鄂尔多斯市现代农牧业投资集团负责人李峰称,公司承接杭锦旗生态项目投资4000万元,已完成3500万元,采用“以工代赈”方式,雇用大量当地农牧民和机械,让利于民以确保高质量完成生态建设任务。
鄂尔多斯市通过政策引导,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在治沙道路上不断迈进,正创造着治沙的新辉煌。
新路径,释放投资活力
在鄂尔多斯,茫茫沙海与蔚蓝元素相互交融,演绎出了“黄色+蓝色=绿色”的神奇转换。这里积极开展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探索出了全新的治沙路径。
市林草局副局长柳天云介绍,他们在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以南打造了一条特殊的“光伏长城”,长约400公里、宽约5公里,可容纳1亿千瓦装机规模,能实施生态治沙300万亩,成为集生态、绿电、产业、创新、富民于一体的工程。
内蒙古三峡能源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那贵挺表示,企业将绿色清洁能源发电与沙漠生态改良同步推进,借助鄂尔多斯市成熟的林光互补、草光互补模式,为参与库布其沙漠治理提供了科学方案,在设计规划时特意提升光伏板高度,为未来沙漠治理和板下种植机械化作业做准备。
截至2024年5月,鄂尔多斯市已开工防沙治沙项目22个,完成生态建设305万亩,治理沙化土地252万亩。开工新能源项目12个,总规模1352万千瓦,完成投资44.8亿元。
从各种政策激励到农牧民深度参与,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绿富同兴;从乌日更达赖到冯慧、敖日格勒等新生力量,治沙精神得以赓续传承……一代代鄂尔多斯人将库布其沙漠治理视为根本大计,让绿色融入基因与血脉。擦亮“新时代”库布其治理模式,阔步走上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鄂尔多斯市正在奋力再创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