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山”理念看鄂尔多斯绿色转型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5-10-31 18:27:19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2025年10月20日第3版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提出二十周年。这一科学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在祖国大地生根、开花。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鄂尔多斯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书写了从生态危机到绿色典范的崭新篇章,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双赢共生的道路,为“两山”理念写下了生动而深刻的注脚。

坚持理念先行:牢固树立 “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理念

“两山”理念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哲学高度重新定义了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两山”理念的核心要义,在于打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对立认知,构建“天人合一”的整体生态观。鄂尔多斯的绿色转型,首先始于理念层面的深刻变革。土地沙化、水资源短缺等生态问题的出现,“挖煤卖煤”的粗放模式不仅让生态承载力逼近极限,也使经济增长面临“资源诅咒”的风险。思深以致远,谋定而后动,鄂尔多斯将“两山”理念纳入城市发展顶层设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构发展逻辑。一方面,强化理论宣传和认知渗透,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识。通过考察调研、专题培训、理论研讨等形式,让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尊重自然的客体价值与保护人类的主体价值,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生命共同体的相互分享。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只有改变过去单纯追求当下利益的发展模式,转向注重发展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才能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另一方面,强调以系统性思维谋划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性保护与开发,做到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鄂尔多斯市因地制宜,顺应当地气候环境特点,大力发展‌光伏农业‌和‌特色种植养殖等农业模式。在库布其沙漠探索出了利用光伏电板“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生态修复新模式,成功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之路,为世界防治荒漠化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推广种植蒙古扁桃、驼绒藜、沙地柠条、甘草等优质生态抗逆性强的植物,在防沙治沙中筑起生态屏障,既能改良盐碱土壤、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又能为农牧民开辟稳定增收渠道,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真正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沿着“两山”理念的科学指引,鄂尔多斯以绿为笔,正在绘就美丽中国的新画卷。

紧抓动能转换:坚持低碳、绿色循环发展道路

“两山”理念以鲜明的实践性、人民性和辩证性,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念的提出,重塑了产业结构、能源体系、技术路径和消费模式,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在传统能源升级方面,鄂尔多斯聚焦煤炭“绿色开采”与“清洁利用”双轮驱动。通过推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充填开采等技术,减少煤炭开采对地表生态的破坏。截至2025年10月,全市智能化煤矿产能占比超80%,矿井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95%以上;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推动煤炭从“燃料”向“原料”转变,建成全球最大的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生产基地,煤化工产业附加值提升3—5倍,单位产值能耗较传统煤炭产业降低40%。在新兴能源培育方面,鄂尔多斯依托丰富的风、光、氢资源,打造国家级新能源基地,截至2024年底,鄂尔多斯已建成新能源装机2124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规模1609万千瓦、风电装机439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占电力总装机36.7%。2024年,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新能源产值超200亿元,实现翻倍增长,新能源产品出口额超39亿元,增长63%。从库布其沙漠的蓝色光伏海洋到零碳产业园的储能电池生产线,鄂尔多斯正以新能源产业全链聚变重塑能源版图,为中国式现代化书写着“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转型范本。

加强技术支撑:绿色技术为绿色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两山”理念的落地,离不开技术创新的硬核支撑。没有绿色技术的突破,绿色转型只能停留在口号层面。鄂尔多斯围绕生态修复、能源清洁、产业低碳等关键领域,构建协同创新体系,让绿色技术成为绿色发展的“发动机”。在生态修复技术领域,鄂尔多斯针对沙地、矿区等生态脆弱区域,研发推广特色治理技术。在库布其沙漠治理中,研发“网格固沙+灌木造林+牧草种植”技术模式,结合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使沙漠植被成活率从30%提升至85%以上,累计治理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在煤矿采空区治理中,采用“注浆充填+生态复垦”技术,将采空区土地复垦为草原、耕地或光伏电站,截至2024年,全市煤矿采空区复垦率达80%,复垦土地面积超10万亩。在能源技术创新领域,鄂尔多斯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鄂尔多斯实验室、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内蒙古工业大学新能源学院等平台,攻关光伏组件高效转换、风电叶片抗风沙、新型储能等技术。自主研发出以高铝煤矸石(粉煤灰)为原料生产硅铝新材料的先进工艺,让煤基固废实现了资源化再利用。在产业低碳技术领域,鄂尔多斯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例如,准格尔旗的中科合成油内蒙古有限公司,2024年底完成费托重油流化热解技术突破,催化剂稳定性达国际同类技术7倍以上,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5%以上。2021年以来,鄂尔多斯各级研发机构数量增长148%,达到27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324%,达到1031家。2024年,鄂尔多斯市财政科技投入达到24亿元,带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投入研发费用81.5亿元。科技创新链与产业创造链深度融合,技术创新正成为鄂尔多斯绿色转型的“核心密码”。

力推方式转变:落实绿色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

“两山”理念的最终实现,需要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协同变革。鄂尔多斯从“生产端”和“生活端”双向发力,推动绿色化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在生产方式绿色化方面,鄂尔多斯不仅聚焦工业领域,还延伸至农业、服务业等全产业。在农业领域,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要求,把加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积极探索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模式,加快发展节水农业。2024年,实施工程节水面积45.6万亩,其中,包括新建高标准农田28.5万亩,提升改造建设17.1万亩。在沿黄灌区推行“引黄直滤滴灌”模式,累计推广黄河水直滤滴灌设备220余台,覆盖面积达6万亩以上。在服务业领域,发展绿色旅游,依托库布其沙漠、响沙湾等生态景区,推动生态治理和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让沙漠景区闯出了一条“以绿生金、以金护绿”的可持续发展新赛道。同时,大力发展“医养结合”的生态康养旅游。发展物流,以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特色,通过“绿色能源+智能技术+数字平台”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管理、智能化作业、绿色化运营,打造绿色低碳智慧物流新标杆。在生活方式绿色化方面,鄂尔多斯从细节入手,推动绿色理念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在城市建设中,推广绿色建筑,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同时完善公共交通体系,中心城区公交车辆将全部实现纯电动化运营。在社区治理中,开展“垃圾分类进家庭”活动,倡导“绿色消费、简约生活”,鼓励民众购买节能电器、使用环保包装、购买绿色产品等行为。如今,“随手关灯、垃圾分类、绿色出行”已成为鄂尔多斯居民的生活习惯,绿色生活方式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更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煤海”到“绿海”,从“黑色经济”到“绿色经济”,鄂尔多斯的绿色转型,是“两山”理念在资源型城市的成功实践。鄂尔多斯“两山”实践探索表明,只要坚持理念先行、动能转换、技术支撑、方式转变,资源型城市完全可以打破“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未来,鄂尔多斯仍需持续深化“两山”理念实践,进一步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完善绿色制度体系、提升绿色发展质量,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贡献更多“鄂尔多斯经验”,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