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一组三会”赋能社级治理 打通基层善治“最后一米”

发表时间:2025-03-17 09:19:32    来源:暖新闻微信公众号

“以前社长‘一支笔’管钱、‘一句话’定事,现在每分钱都要过‘三会’审议,大事小事都得大伙儿点头!”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张义城窑村西张社村民牛清莲指着公示栏上的机电井改造明细感慨道。这份明细详细记录了“村建基金补贴9000元、农户分摊剩余1500元”的民主决策过程,成为吉格斯太镇推行“一组三会”机制、破解社级治理难题、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的生动缩影。

 

‌破局:下沉治理单元打破“一言堂”

 

社级治理曾是困扰吉格斯太镇发展的“老大难”。“70%的矛盾纠纷源于财务不透明,土地分配、补贴发放‘优亲厚友’让群众寒心。”吉格斯太镇党委书记乔有世坦言。为此,吉格斯太镇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推动改革,将治理重心下沉至最小的社级单元,创新构建“一组三会”机制:党小组作为“红色引擎”,将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负责收集问题线索,形成议事会议题;协商议事会成为“民意直通车”,注重解决生活方面的难题,化解矛盾纠纷,制定村规民约,对村民进行管理与教育;社管会变身“产业智囊团”,负责土地合作社的农资统购、产品统销、集体经营等;村民小组会筑牢“法治屏障”,将惠民补贴、征地补偿等重大事项纳入民主决策程序。这一机制将党小组的政治优势、议事会的协商优势、社管会的生产优势、村民小组会的法治优势有机融合,形成了“问题收集-民主协商-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的治理闭环,实现了70%以上的社级矛盾就地化解,真正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1742174698555153.png 

吉格斯太镇“一组三会”组织结构图。

 

‌筑基:制度集成扎牢“治理根系”

 

“治理创新不能‘一阵风’,必须用制度固化成果。”乔有世指着办公桌上各项制度介绍说。吉格斯太镇围绕“人、财、事、权”四大关键领域打出制度“组合拳”,旨在通过系统化举措构建长效治理机制:出台《社长管理办法》,推行“两推一选”程序选拔社长并落实相应待遇,31.8万元专项补贴激发干事动力;强化财务监管效能,出台《社级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上挂一级”管理模式,连续两年实现社级财务零投诉;激活民生实事落地,出台《村建基金管理办法》,专项用于议事成果转化。2024年投入近30万元精准解决井渠维修、农技培训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针对土地征收等敏感领域,创新制定《集体土地征收征用村社操作规范》,通过“九会联审”机制规范9项核心程序,筑牢村民土地权益防线;同步推出《协商议事清单》和《户代表制》,按照正负面清单,细化土地流转、惠民补贴等2类23项议题的“议题收集-方案草拟-表决公示”全流程,以此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话语权。“现在账目公开,事事有规矩,我们说话也有分量了!”村民们纷纷感慨道。

 

聚力:多元共治浇灌“和谐之花”

 

聚力多元共治创新实践“枫桥经验”,以“法治为纲、乡情为脉、自治筑基”构建基层治理新图景。“浇地水淹了邻社庄稼,咱们坐下慢慢唠!”在龚吉仁村河水漫灌纠纷调解中,“三长进村居”(法庭庭长、司法所长、派出所所长)与“五老话家常”(老党员、老干部等)组成联合调解团,通过“法理讲透+乡情说开”双轨并进,成功化解200亩耕地赔偿争议,生动演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乡土实践。蛇肯点素村4个社创新“土地合作经营议事”机制,以民主协商破解产业规划难题,实现亩均增收130余元的“共富效应”,形成“议事定方向、合作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大红奎村正利用协商议事平台开展“党建引领统种共富”土地合作经营协商,其中,外出户通过户代表制委托或线上方式参与表决,既保障了每位村民的权益也推动了项目的进展。从“三长五老”调解到土地集约化增收,从法治护航到德治浸润,多元共治的“和谐之花”在制度创新与人文关怀的土壤中绚丽绽放,生动诠释了“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社”的治理智慧。“现在遇到事儿,大家先想‘怎么商量’而不是‘怎么闹’。”村民于翠兰说。

 

增效:治理蝶变激活振兴动能

 

“以前争地界、闹补贴,现在齐心谋产业!”村民李拥军的一席话,道出了治理变革带来的深层转变。吉格斯太镇自“一组三会”运行以来,‌党组织作用更加凸显‌:全镇89个党小组全年收集议题线索300余条,将“红色触角”延伸至105个社的田间院落,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群众主体活力迸发‌:协商议事会全年召开1164次会议,通过民主协商化解矛盾纠纷288件,推动143个生产生活难题“社内解决”,信访量同比锐减35%;村民小组会强化法治保障,将土地分配、惠民补贴等重大事项纳入民主决策程序,根治优亲厚友现象。‌乡村振兴动能增强‌:社管会发挥“产业智囊”作用,76个社管会推动10万亩土地集约化经营,亩均效益提升15%以上,带动3000余户农民增收;38个“议事角”升级为田间治理枢纽。“治理的关键是让群众成为主角,治理效能最终要体现在发展成果上。”乔有世一边看着张义城窑村暖炉议事室里的会议记录本,一边介绍说:“‘一组三会’的运行,更深远的变化在于人的重塑,即社级自主决策事项执行效率提升60%,群众参与议事率达85%,‘等靠要’思维逐渐被‘共建共治’理念取代,真正实现‘党组织搭台、群众唱主角、发展见实效’的善治新格局,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图片2.png 

吉格斯太镇产业兴旺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这里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田间地头的民主协商、账本上的阳光透明、产业中的共富密码,而在村民们看来,最大的获得感莫过于:“我们的声音被听见,我们的日子有奔头!”如今,吉格斯太镇的治理创新正在释放乘数效应,在各个议事点上,民主协商的星火正汇聚成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