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6-12-18 22:51:48 来源::《伊克昭盟志》
一、清代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设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郡王旗),旗界为:东至衮额尔吉庙30公里接准格尔旗旗界;西至察汗额尔吉25公里接乌审旗、扎萨克旗旗界;南至陕西省神木县、府谷县100公里接长城,北至喀赖泉60公里接杭锦旗旗界;东北至葛海陶勒盖45公里,接达拉特旗界;西南至额尔苏特乌兰陶勒盖30公里,接乌审旗界;东南至贺岳尔门卓克90公里,接长城界;西北至喀喇扎喇45公里,接杭锦旗界。全旗东西550公里,南北160公里,东北至西南80公里,东南到西北190公里。面积约为9200平方公里。
郡王旗下设4个参领区,分为17个佐领。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设鄂尔多斯右翼中旗(鄂托克旗),旗界为:东至察汗扎达坡35公里接杭锦旗界,西至察汗陶亥125公里接阿拉善旗界,南至贺通图山185公里接乌审旗界,北至马阴山55公里接杭锦旗界。东北至鄂兰拜60公里接杭锦旗,西南至横城堡165公里,接宁夏长城界,东南至库克陀罗海50公里接乌审旗界,西北至省鬼山125公里接阿拉善旗界。南北长250公里,东西宽160公里,东北至西南250公里,东南至西北190公里。面积40000平方公里。
鄂托克旗下设15个参领区,分为83个佐领。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设鄂尔多斯右翼前旗(即乌审旗),旗界为:东至赛阿额尔吉25公里接郡王旗界,南至榆林75公里接明长城,西至摩多图察汗65公里接鄂托克旗界,北至哈劳乌素20公里接杭锦旗界,东北至哈达图泊15公里接郡王旗界,西南至介格图呼拉呼100公里接明长城,东南至察汗敖包100公里接明长城,西北至察干扎达海35公里接杭锦旗界。东西长95公里,南北200公里,东北至西南175公里,东南至西北150公里,面积约19350平方公里。
乌审旗下设10个参领区,分为42个佐领。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设鄂尔多斯右翼后旗(即杭锦旗),旗界为:东至兔毛河70公里接达拉特旗界,西至嘎扎尔山120公里接鄂托克旗界,南至喀扎扎拉克70公里接鄂托克旗界,北至塞特勒赫墨突50公里接乌拉特旗界,东北至拜赛墨特60公里,西南至达尔巴哈罔75公里接鄂托克旗界,东南至巴彦泉25公里接郡王旗界,西北至哈劳尔波罗90公里接乌拉特旗界。东西长20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面积约20925平方公里。
杭锦旗下设8个参领区,分为38个佐领。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设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即准格尔旗),旗界为:东至湖滩河朔70公里,接土默特旗旗界;西至衮额尔吉庙50公里,接郡王旗旗界;南至清水营55公里,接长城界;北至贺陀罗海50公里,接达拉特旗界;东南至喀赖和硕40公里,接长城界;西南至额勒默图50公里,接长城界,东北至黄河65公里,接土默特旗界;西北至可退坡40公里,接达拉特旗界。东西长120公里,南北宽105公里,东北至西南长115公里,东南至西北80公里。面积约为13520平方公里。
准格尔旗下设8个参领区,分为42个佐领。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设鄂尔多斯左翼后旗(即达拉特旗),旗界为:东至帽带井75公里,接土默特界;西至察汗额尔吉15公里,接杭锦旗界;南至贺陀罗海55公里,接准格尔旗界,北至黑水泊15公里,接乌拉特旗界;东北至台硕额拉苏40公里,接土默特旗界;西南至哈锡拉克陀罗海70公里,接杭锦旗界;东南至阿鲁得拉苏95公里,西北至倬和尔未里图185公里,接乌拉特旗界;该旗东西长140公里,南北宽65公里,东北至西南115公里,东南至西北280公里,面积约为31500平方公里。
达拉特旗下设8个参领区,分为40个佐领。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设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扎萨克旗),当时,伊盟的牧地已全部由六旗分处,增设扎萨克旗的牧地便由鄂尔多斯右翼前旗的北部和鄂尔多斯左翼中旗西南部的牧地划出。其牧地东至纳林希里梁,西至乌审旗旗境,南至陕西省榆林县边境,北接郡王旗旗境,面积约3750平方公里。
扎萨克旗下设3个参领区,分为13个佐领。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设东胜厅,地盘在郡王旗东区。
二、民国
郡王旗,下设4个参领区,分为17个佐领。
鄂托克旗,下设15个参领区,分为83个佐领。
乌审旗,下设10个参领区,分为42个佐领。
杭锦旗,下设8个参领区,分为38个佐领。
达拉特旗,下设8个参领区,分为40个佐领。
准格尔旗,下设8个参领区,分为42个佐领。
扎萨克旗,下设3个参领区,分为13个佐领。
东胜厅,下设忠恕、孝友、仁乐、和睦、义勇、平治6个乡,共30个保,289个甲。
民国20年(公元1931年)在扎萨克旗、郡王旗纳林希里一带设陕西省神木县通格朗区。下有7个乡,28个保,141个甲。
民国28年(公元1939年)在达拉特旗南部的耳字壕设抗日民众组织训练处,为县级行政机构,辖有耳字壕周围的地区。
1938年在鄂托克旗、杭锦旗交界的木肯淖、召稍一带设桃力民办事处,为县级行政机构,辖有3个区的一块地盘。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8年5月在沙圪堵杨家壕成立准格尔旗人民自治政务委员会,旗下建立12个达庆(区),57个达尔古(行政村),124个小达尔古(自然村)。
1949年8月14日在新街成立扎萨克旗人民自治政府,旗下建立了3个区公所,下辖10个乡,31个村。
1949年8月7日在达布察克镇成立乌审旗人民自治政务委员会,旗下设7个区,下辖29个乡(行政村),132个自然村。
1949年9月7日在阿日勒庙成立鄂托克旗人民自治政务委员会,旗下设立14个区(努图克),44个行政村,208个自然村,513个居民组。
1950年1月18日在锡尼镇成立杭锦旗人民自治政务委员会,旗下设立12个区,51个行政村,289个自然村。
1950年2月2日在大营盘成立郡王旗人民自治政府,旗下设立6个区,30个乡,124个村。
1950年5月1日在王爷府成立达拉特旗人民政府,废除了原来的97个保,312个甲,设立12个区,62个行政村,433个自然村。
1950年3月15日成立东胜县人民政府,撤销忠恕、孝友、仁乐、和睦、义勇、平治6个乡,设立4个区,19个行政村,102个自然村。
1949年8月建立通格朗直属区人民政府,区下设4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
1950年3月15日成立桃力民中心区人民政府(县级政权),设六个区,26个行政村,147个自然村,460个组。
1949年12月成立达尔扈特区人民政府。
1949年11月26日在扎萨克旗新街镇成立伊盟自治政务委员会,下辖7个旗、1个县、1个中心区、2个直属区,76个区公所,335个行政村,1615个自然村。
1956年将伊盟原有的69个区撤销37个,保留32个,新建26个苏木,扩建125个大乡和6个乡级镇。
1957年,伊盟组建122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有高级社1204个,初级社23个。参加合作社的总户数为95701。组建牧业生产合作社131个,其中高级社72个,初级社59个。
1958年10月,在伊盟原有50个乡,23个苏木,5个乡级镇的基础上,建立78个人民公社。基层政权和人民公社为两个机构,一套人马。
1969年伊盟下设6个旗,1个县,1个市,23个苏木,91个乡,8个乡级镇,122个人民公社(其中有27个牧业公社),999个生产大队(其中有165个牧业大队),5500个生产队(其中有683个牧业生产队)。
1979年伊盟下设6个旗,1个县,23个苏木,101个乡,7个乡级镇,131个人民公社(其中44个牧业公社),1107个生产大队(其中有牧业大队297个),6236个生产队(其中有牧业生产队1352个)。
1988年,伊盟下辖7个旗,1个市。
达拉特旗下辖树林召镇、吉格斯太乡、白泥井乡、榆林子乡、德胜太乡、新民堡乡、王爱召乡、树林召乡、大树湾乡、解放滩乡、昭君坟乡、展旦召苏木、四村乡、乌兰乡、中和西乡、蓿亥图乡、呼斯梁乡、高头窑乡、青达门乡、耳字壕乡、盐店乡、敖包梁乡、马场壕乡。
准格尔旗下辖沙圪堵乡、大路乡、蓿亥树湾乡、十二连城乡、东孔兑乡、窑沟乡、哈岱高勒乡、巴润哈岱乡、海子塔乡、布尔陶亥乡、德胜西乡、纳林乡、长滩乡、魏家峁乡、马栅乡、暖水乡、乌兰哈达乡、四道柳乡、准格尔召乡、乌日图高勒乡、羊市塔乡、敖斯润陶亥乡、大路峁乡、西营子乡、布尔敦高勒乡、沙圪堵镇。
伊金霍洛旗下辖苏布尔嘎苏木、台格苏木、红庆河乡、新街镇、纳林希里乡、布连乡、霍洛苏木、布尔台苏木、公尼召乡、台吉召乡、合同庙乡、红海子乡、哈巴格希乡、纳林陶亥乡、新庙乡、阿腾席热镇。
乌审旗下辖河南乡、纳林河乡、呼吉尔特乡、乌兰什巴尔台乡、巴音柴达木苏木、黄陶勒盖苏木、浩勒报吉苏木、沙尔利格苏木、陶利苏木、嘎鲁图苏木、乌兰陶勒盖苏木、图克苏木、乌审召苏木、八一农场、优良牧草种子繁殖场、达布察克镇。
鄂托克前旗下辖城川苏木、珠和苏木、吉拉苏木、布拉格苏木、毛盖图苏木、玛拉迪苏木、察汉陶勒盖苏木、二道川乡、三段地乡、芒哈图乡、上海庙牧场、敖勒召其镇。
鄂托克旗下辖包乐浩晓苏木、新召苏木、阿尔巴斯苏木、查布苏木、召稍乡、公其日格乡、白彦淖乡、木肯淖乡、察汗淖苏木、苏米图苏木、额尔和图苏木、巴音陶亥乡、碱柜乡、乌珠尔镇、乌兰镇。
杭锦旗下辖巴音恩格尔苏木、伊克乌素苏木、浩晓柴达木苏木、亚斯图苏木、阿尔斯楞图苏木、巴音补拉格苏木、巴音乌素苏木、赛音乌素苏木、图古日格苏木、沙日召苏木、格更召苏木、呼和木独苏木、胜利乡、阿门其日格乡、塔然高勒乡、杭锦淖乡、独贵特拉乡、永胜乡、吉日嘎朗图乡、巴拉亥乡、四十里梁乡、锡尼镇、巴拉贡镇。
东胜市下辖羊场壕乡、潮脑梁乡、塔拉壕乡、布日都梁乡、添漫梁乡、罕台庙乡、漫赖乡、柴登乡、泊江海子乡、巴音敖包乡。
附1:
清朝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鄂尔多斯蒙古七旗地图”(见下页地图)
图中数字代表的地名
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准格尔旗)
1、朝格图巴音敖包
2、陶斯源
3、伊和图希
4、扎嘎拉格源
5、浩什图河
6、达喇嘛庙
7、达来喇嘛行路
8、哈拉扎太
9、贺古日格
10、浑都伦河
11、德格勒
12、查干巴拉嘎苏
13、阿日米格
14、贝子昭
15、和楚河
16、巴嘎图希
17、乌力亚顺河
18、胡日干哈亚
19、嘎查白
20、柴扎河
21、捎荣
22、布日都源
23、伊和希拉代
24、乌兰河
25、苏吉河
26、巴拉嘎苏
27、伊和浑迪
28、希日嘎河
29、浩秀河
30、门都乌拉山
31、乌力吉图温都尔
32、阿日查图山
33、浑得伦河
34、哈拉浩秀
35、巴嘎希日拉代
36、巴嘎浑迪
37、哈代
38、乌日图河
39、希拉河
鄂尔多斯左翼后旗(达拉特旗)
1、秀当
2、格伦金巴的家
3、捎荣根东
4、西拉木林
5、朝代
6、巴嘎图日根
7、孟和额勒苏沙
8、宝日木仁
9、额勒苏
10、黄河口
11、希拉朱鲁格
12、其伦呼都格
13、额勒苏
14、淖尔
15、额勒苏
16、贝勒的两座塔
17、拉西道尔吉的塔
18、格伦古西的塔
19、乌日古勒吉额勒苏
20、巴音柴达木
21、贝子桑沙
22、贝子那木拉赛祖父贝勒古日斯格巴庙
23、哈力古图
24、敖楞毛都
25、查干陶亥
26、贝子莎格扎的庙
27、巴海布伦角
28、吉农汗所建王爱大小昭
29、贝子塔
30、巴音淖尔
31、台吉道吉等的庙
32、乃玛达拉淖尔
33、白淖尔
34、其鲁嘎日那图源
35、淖尔乌日都扎哈
36、敏朱尔湾
37、希米湾
鄂尔多斯右翼后旗(杭锦旗)
1、达拉宝力格
2、中乃淖尔
3、哈如拉宝日
4、台吉拉布登的庙
5、阿达格古日本淖尔
6、伊和额勒
7、什拉木伦河源
8、敖楞哈拉希里
9、伊和额勒苏沙漠
10、阿格丹浩秀
11、朱来
12、盟长贝子的庙
13、达布苏希里
14、达古图古日本淖尔
15、莫日古木
16、阿拉达格
17、泥粗功湾
18、布和太
19、莎日巴太
20、查干额日格
21、塔塔哈沙漠
22、口子
23、回腾宝力格
24、希巴尔太宝力格
25、赛音图伊格
26、毛图伊格
27、哈拉忙乃盐湖
28、陶来河
29、伊力必河
30、什尔给河
31、什尔给敖包
32、都仁塔
33、回道井
34、素海图
35、多伦敖包
36、哈西亚图井
37、乌格油淖尔
38、贺塔嘎那敖包
39、哈日嘎那图浩什
40、浩亚尔朝本
41、其日嘎胡都格
42、白塔
43、乌拉巴音额勒苏敖包
鄂尔多斯右翼后旗、右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后旗旗界
1、阿拉格木林口
2、色勒格
3、哈日宝达
4、敖塔其白星
5、郎胡
6、莎哈勒
7、达拉迈
8、素海图
9、乌力亚顺口
10、布日嘎苏图
11、古日本格德尔格口
12、扎嘎日嘎浩什
13、阿布达拉堤格
14、巴嘎敖伦敖包
15、伊和乌兰敖包
16、朱来
17、毛都图淖尔
18、根图塔拉
19、井
20、达鲁其德格
21、敖楞阿吉日嘎
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扎萨克旗)
1、乌恒淖尔
2、浩吉格尔宝力格
3、巴嘎宝东
4、毛盖河源宝力格
5、巴海源
6、萨莎陶鲁盖
7、伊和塔丹
8、萨莎都尔河
9、贡布力都
10、查干敖包
11、查干敖包
12、查干淖尔
13、达东敖包
14、敖日给胡河
15、乌日图河
16、根河口
17、阿来
18、乌拉
19、巴拉嘎顺河源
20、什巴尔太宝力格
21、庙宝力格
22、乌苏图河
23、阿贵图敖楞陶鲁盖
24、其巴图哈扎古
25、乃漫湾
26、额勒苏乌勒格嘎格查毛都
27、陶高斯汗敖包
28、哈拉敖包
29、伊和胡拉
30、巴拉顺
31、巴嘎乌素
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郡王旗)
1、乌敖包河
2、巴嘎敖楞敖包
3、敖日给胡河
4、哈布塔格宝力格
5、巴日斯庙
6、公沙布登淖日布的家
7、王的庙
8、查干额尔给宝力格
9、八白室
10、宝日哈拉扎图河
11、多伦敖包
12、多鲁东敖包
13、查干宝力格
14、乌格德
15、查干玛哈河
16、胡吉尔图河
17、毕力格图河
18、查干额尔给河
19、胡亚尔乌顺河
20、敖日给胡宝力格
21、车根扎布河
22、达尔汗格隆庙
23、朱日和河
24、阿日胡德乌拉山
25、浩同河
26、巴音陶鲁盖
27、太希
28、巴音宝力格站
29、协理苏那木的庙
30、乌兰牧仁河源
31、希贵源
32、希拉哈达河
33、扎其尔
34、宝哈河
35、台吉拉西的庙
36、乌根
37、贺扎尔巴日图河
38、车格河
39、查干陶鲁盖
40、塔毕河
41、哈来源
42、商西陶鲁盖
43、呼和乌顺河
44、哈日毛林宝力格
45、宝日敖包
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鄂尔多斯左翼前旗旗界
1、白图山
2、胡拉阿吉日嘎源
3、干珠尔捎荣
4、塔拉布日都宝力格源
5、那哈宝力格希里
鄂尔多斯右翼前旗(乌审旗)
1、乌达苏荣
2、那音太沙漠
3、浩洛宝力吉
4、哈力斯图淖尔
5、查干淖尔
6、南苏庙
7、巴嘎温根
8、阿都海
9、贝子那木吉拉斯仁的阿拉坦敖包
10、阿巴海芒哈
11、敖楞乌龙
12、呼庆庙
13、腾格尔沙漠
14、额布德日黑希里
15、杭锦沙漠
16、阿日查图沙漠
17、班迪达都刚
18、乌布尔乌日图
19、大石砭
20、希拉乌顺宝力格
21、纳林河
22、总管萨仁东都布的庙
23、图吉柴登
24、胡日胡
25、胡勃格图
26、庙滩
27、乌日图柴登
28、小石砭
29、胡同河
30、哈流图宝力格
31、台吉巴代的庙
32、章京巴代的庙
33、特莫图河源宝力格
34、浩什图河源宝力格
35、回图柴登
36、格粗河源宝力格
37、钱河
38、抚定河
39、查干达巴
40、塔来柴登
41、达古图布日都
42、哈日乌素
43、毛海扎达盖
44、哈力亚图陶鲁盖
45、亚西拉图源
46、敖来阿拉布尔
47、哈日黑勒图呼舒
48、伊和布登
鄂尔多斯右翼中旗(鄂托克旗)
1、夫人阿布毕力格的家
2、阿尔巴斯山
3、呼力
4、其格太苏布
5、哈布其盖苏布
6、其日嘎井
7、大渡口
8、阿日陶斯图
9、伊和乌顺乌兰敖包
10、扎萨克贝勒淖日布扎木苏家
11、四个温都尔希里
12、驿站大路
13、辉腾宝力格
14、乌素
15、赛音乌素
16、乌力格陶素图
17、哈布查盖河
18、希拉布日格代
19、乌力吉图庙
20、那林塔布苏
21、浩亚尔呼布尔
22、浑迪口
23、台吉贺泥的庙
24、浩亚尔额日何图
25、却吉喇嘛的庙
26、庙梁地
27、查干额日格
28、巴嘎柴登
29、呼和淖尔
30、多伦额勒素
31、毛胡尔额勒素
32、协理昆都之庙
33、乌古勒朱尔额力阎陶鲁盖
34、希贺尔达布苏(盐池)
35、台吉阿西达的庙
36、素海同嘎拉嘎
37、王爷宗日布所建的殿
38、达巴图山
39、哈日达乌拉山
40、阿玛斯尔苏布
鄂尔多斯右翼后旗、右翼前旗边界
1、达拉查干敖鲁木(渡口)
2、希拉胡鲁苏
3、贺日毕淖尔
4、布日嘎苏图乌素
5、布日嘎苏图查干敖包
6、图莫德乌素
7、胡来哈日苏
8、贡其日嘎
9、亚苏图乌素
10、扎仁楚其日嘎
11、希染折井
12、伊和查干吉力木
13、都日太德格格
14、查干其鲁图柴登
15、查干扎达盖乌日特
16、浑迪口
17、毛都图淖尔
18、温根阿日毛乌素
19、查干其鲁图
20、根东台吉图
21、巴音德日苏
22、塔布襄敖巴希乌素
附2:
田清波(Mostaert)《关于鄂尔多斯蒙古七旗地图》译文(节录)
这里发表的鄂尔多斯蒙古七旗(这七旗组成“伊克昭盟”——“大召盟”)地图来自波罗波勒格孙(在陕西安边堡之北的鄂托克旗)天主教堂的档案里。原图保存于鄂托克旗衙门。本图是手抄本,绘制于一裱在布上的中国纸上。原图是1903年鄂托克旗的梅林章京拉西德勒格尔献于蒙古西南部的教皇代理主教斯特拉陶尼塞(Stratonicee)、主教阿勒封兹·薄蒙(Alphonse Bermyn)阁下的。作为手抄本后,让·布拉姆(Jean Braam)神父又对原图作了摄影(16×12厘米),这正是发表这张照片及地图的原因。
如影印图所示,原图绘制于一张纸上,其比例的准确数字难以知晓。附录中的影印图由两张图片组成。图片A(左)高114厘米,宽94厘米。原图与手抄本都是手绘的,中国的毛笔黑墨字迹。如下所述,原图有若干绘制者绘错的地方,手抄本地图,亦如人们所料,又有一些原图所没有的欠妥之处。为此,我根据影印本地图校正了手抄本地图上的错误。读者可在附录中的地名表中找到原图所示的地名。只有一小部分字未校正,因为图像不清,无法校正。那就是地名表28、29所示的中国地名。既然图上所示的这些地名现在仍然被使用,那就用不着根据原图验证了。
每当我发现手抄本地图与原图有所区别时,我就加意把手抄本图上的写法放于括号内。读者在看到以下的不同的名字后,很可能感到手抄本上的错误写法实在太多。我请各位注意的是,这些欠妥之处,很少是具有严重后果的错误。有许多是出于拼写法的分歧。虽然,这些欠妥之处并不是地道的错误,我把它们提出来是为了使它们更加确切。
(一)地图的描绘与一般安排。
方位未加说明。
地图的方向是南北,但在细节的处理上并不经常与相对真实的位置准确吻合。
无论七旗的正式名称还是俗称都未指明。而当时管理七旗的七个扎萨克的名字倒异常醒目地置于王爷住的蒙古包上的长方形内。每个名字旁注有王爷的称号,本旗苏木的数字。
下面是地图上各旗的相对位置。其正式名称与官方流行的名称我都写于下面。
1、右下角“左翼前旗”,俗称准格尔旗。
2、右上角“左翼后旗”,俗称达拉特旗。
3、准格尔旗之左下方,“左翼中旗”,俗称郡王旗。
4、郡王旗之左下方,“右翼前末旗”,俗称扎萨克旗。
5、扎萨克旗之左下方,“右翼前旗”,俗称乌审旗。
6、达拉特旗之左上方,“右翼后旗”,俗称杭锦旗。
7、杭锦旗与乌审旗之左,“右翼中旗”,俗称鄂托克旗。
原图着色。
黄河与其支流绘为淡棕色,主流呈波浪状。
湖泊与河流呈近淡绿的浅蓝色,许多湖泊画得像黄河一样,呈波浪状。
山脚作淡棕色,其上部呈淡紫色或灰色。
小沙丘呈淡棕色,有时画得与山脉一样。
乌审旗三个平行的平原呈淡绿色。
树木与长小树丛的小山呈绿色。
各旗边界作红线。
古代城镇的旧址以两个同心圆表示,小圆圈作红色,大圆圈作蓝绿色。
建筑(喇嘛庙等)之内部与屋顶作蓝色。屋顶之边缘作红色,支柱亦作红色。
蒙古包之门与包顶开口上所蒙的带子亦作红色。固定蒙古包上毡子的绳索作蓝色。浮屠基座与上部之台阶呈蓝色。位于郡王旗与杭锦旗交界上的白浮屠例外,佛龛作红色。
襄苏因苏木与班第达庙之围墙作蓝色(外缘)与淡红色(内缘)。
鄂博常以山顶之捆捆树枝表示。
说明各旗扎萨克名字的长方形框子呈浅蓝色。
两眼井,一在鄂托克旗,一在杭锦旗,以饮牲口的水槽表示。前者的井眼呈绿色,井圈作红色。
万里长城呈淡绿色,城楼与箭垛作灰色。
六座城楼作橙色,每座城楼靠着一座小型建筑,上竖有旗帜,三个在鄂托克旗,三个在乌审旗,代表中国驿站,旗帜作红色。
地图上四十座中国城市的城墙外缘与城门作蓝色,城墙内缘作红色。
驿站以黄线表示(黄色代表皇室。皇帝敕令通过邮路传达,满清帝国时期,鄂尔多斯人把通过邮路送来自京城的官方信件称作黄信,黄信路)。联络各城市的路线亦作黄色。
(二)地图之起源与绘制日期。
伊克昭盟疆域图的绘制日期不难确定,至少可以做出一相近的估计。只要考察一下最后绘制地图的管理各旗的王爷的日期就可以办到。如上所述,他们的名字已写在地图上。下面是这些王爷的名字与相应的日期。
齐旺班珠尔,杭锦旗贝子与扎萨克,正盟长。1717年被任命为扎萨克,1772年去世。
扎木扬,郡王旗郡王与扎萨克,副盟长,1728年被任命为扎萨克,1758年去世。
诺依啰布扎木苏,鄂托克旗贝勒与扎萨克,1718年被任命为扎萨克,1747年去世。
纳木扎勒多尔济,准格尔旗贝子与扎萨克,1740年被任命为扎萨克,1777年去世。
纳木扎勒包棱,达拉特旗贝子与扎萨克,1713年被任命为扎萨克,1761年去世。
喇什包棱,乌审旗贝子与扎萨克,1734年被任命为扎萨克,1773年去世。
定咱喇什,扎萨克旗一等台吉与扎萨克,1736年被任命为扎萨克,1744年去世。
在对这些日期进行考察后,可以断定,鄂尔多斯七旗地图最后绘制于1740年(该年纳木扎勒多尔济被任命为准格尔旗扎萨克),与1744年(该年扎萨克旗扎萨克定咱喇什去世)之间。
请注意下述几点,鄂托克旗衙门保存的地图之影印图表明,字迹是现代笔体,可能是19世纪前半叶绘制的。这张地图是附录中那张地图的原图,但它本身也是更古老的地图的手抄图,这可由七个王爷的日期说明,地图绘制于1740~1744年,如下所述,这张地图一定被制成许多,其中有几份也许现在还能找到。
虽然我们缺少其他资料,但为了进一步明确那幅较古老的地图的编制日期,我们可以利用1941年保存于波罗波勒格孙天主教堂档案内的一份文件,该文件现已丢失,我只有一副本。这一文件告诉我们地图的起源,该文件所记日期为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三日(1904年1月29日),得自正盟长杭锦旗扎萨克,鄂尔多斯王爷阿拉宾巴雅尔,在乌审旗与鄂托克旗,因巴彦德勒苏至长城之间的共同边界发生争执时,编制了这一文件,文件中这样写道:“因为人们在乌审旗与鄂托克旗的旧档案中寻找时,人们觉得乾隆四年冬十月六日(1739年12月6日)皇帝任命的中蒙事务调停委员刘巴雅,伊克昭盟盟长贝子齐旺班珠尔与其他人一起聚集在囊苏因喇嘛庙内,把七旗的印章盖于其上后,他们制定了一幅地图,他们在对管辖他们的部(即理藩院)所作的报告中提到了表示乌审旗与鄂托克旗界标的地名,说巴彦德勒苏之后是塔布囊乌巴什因乌素,之后是阿麻萨隆苏布”。
根据这份资料可以断定,1739年12月,鄂尔多斯的扎萨克会议在刘巴雅——皇帝指派的调停委员与杭锦旗的扎萨克齐旺班珠尔的主持下,决定了七旗的疆界,边界问题多次引起纠纷。该资料还告诉我们,盟的地图制定后,为了郑重起见,七个扎萨克还在地图上盖了印,然后把图呈交理藩院,并附有一份报告,报告中提到了那些表示各旗边界的地名。
然而于囊苏因苏木内制定的地图还不是直接产生保存于鄂托克旗衙门的那幅地图,因为1739年准格尔旗的扎萨克是罗卜藏,而不是纳木扎勒多尔济;后者可在鄂托克旗衙门保存的地图上找到,但它一定是最原始的地图。我们确定不能怀疑这幅1740~1744年绘制并产生鄂托克旗衙门内保存的那幅地图的原因以及根据后者复制的发表于此的地图一定是根据囊苏因苏木会议所绘制并交理藩院的那幅地图所提供的材料而绘制的。的确,只要稍稍考察一下,就会看出绘图者的用意并不是描绘图上那些为数甚微的各旗边界内部的地区、山脉、河流等,而是要指明那些表示各旗边界的地方。当初召集会议的目的正是为了确定各旗边界。显然,正是怀着这一目的,绘制地图的艺术家才把囊苏因苏木画得比其他宙宇稍大,并在它四周围画了七棵树。他想引起对这座喇嘛庙的注意,使人记起,这里曾召集过制定盟的地图的会议。
理藩院办公室,更可能是正盟长的办公室又根据囊苏因苏木喇嘛庙内所制定并呈送于理藩院的地图,作了许多手抄本地图,当时准格尔旗扎萨克罗卜藏正好去世,其子纳木扎勒多尔济继承,手抄本上自然应写纳木扎勒多尔济,而不写罗卜藏,虽然罗卜藏参加了1739年的会议。罗卜藏的去世,纳木扎勒多尔济的继承,都发生在1740年,可以断定,就是这一年,最后制定了该地图。
(三)地图的地理资料及其他方面的资料
这里所发表的鄂尔多斯总图是目前所知唯一的蒙古文地图。产生此图的原因比瓦勒特·海什格1944年发表的杭锦旗、郡王旗、准格尔旗地图要早将近二百年。它告诉我们鄂托克旗、乌审旗、扎萨克旗与达拉特旗的地理情况,这些情况直到现在没有任何一部蒙古文地图可以详细告诉我们。地图之所以特别宝贵是因为它写出了沿长城所建的中国城市的蒙古文名称。这些城市是明朝边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常在叙述蒙古侵袭的汉语史料中提及(如《万历武功录》等)。
地图告诉我们鄂尔多斯疆域西部、北部以及东北部以黄河为界。1740年伊克昭盟疆域与阿拉善旗、乌拉特旗、土默特旗疆域分开的黄河,又从北部沿着作为大青山西部支脉的山脚流去。这正是1711年绘制的《康熙年间耶苏绘制地图》的第八图所表明的流向。现在,黄河不再限定鄂尔多斯所有的北部地区。由于河道改变,准格尔旗、达拉特旗、杭锦旗的一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之左岸。
地图的下方有四十个中国城市,除一个城市未注明地名,另一个未注明蒙古地名外,其余都注明了蒙古名称。
黄河彼岸极左边一个城市是宁夏。其他三十九个城市都在长城边上或长城以内。从右往左按顺序排列为黄甫堡、府谷县、清水堡、木瓜园堡、镇羌堡、永兴堡、神木县、大柏油堡、柏林堡、高家堡、建安堡、双山堡、常乐堡、榆林、保宁堡、归德堡、波罗堡、怀远县(现为横山堡)、威武堡、清平堡、龙州堡、镇靖堡、镇罗堡、靖边堡、宁塞堡、把都河堡、安边堡、砖井堡、定边县、盐场堡、花马池、安定堡、兴武营、毛卜喇堡、清水营、红山堡、横城堡。
长城附近的六个城楼见于图上,三个在鄂托克旗,三个在乌审旗,每一座城楼有一小建筑,表示中国的驿站。这座城楼矗立于邮路沿途。
六座城楼没有图例说明。因为城楼所代表的驿站在满清帝国的末期还被运用着,因而进行验证并不困难。靖边县府之总图(在《靖边县志稿》)只记有其中的五个站。从地图之最西部看,宁条梁塘、红柳、沙头、丢哥子井、石渡口。第六站即为《陕西怀远县志》所写的黑河子站。
蒙古各旗所利用的邮路来自归化城,通往宁夏,自邮路进入鄂尔多斯境内起,即自准格尔旗、达拉特旗碰到黄河的地方起,地图标以黄色线条,它穿过准格尔旗、达拉特旗、郡王旗、杭锦旗、乌审旗、鄂托克旗。到了鄂托克旗以后,分成两支,平行而过,后与黄河边上的横城汇合在一起,在这儿可以说明“大邮路”,沿着鄂尔多斯境内矗立着六个驿站。
来自归化城的邮路穿过黄河,进入鄂尔多斯境内,地图上未标地名,此处可见说明“达赖喇嘛走过的大路”。1740年,邮路在该点越过黄河,该点一定是一个渡口,即《蒙古游牧记》所称的“冒带津”,1689年,北京派出的商队在这儿渡过黄河把皇帝的礼物送给达赖喇嘛与班禅呼图克图。
1740年以前,来自西藏穿过鄂尔多斯的两位达赖喇嘛是锁南嘉错第三和拿当罗卜藏嘉穆错第五,前者于1585年来过鄂尔多斯,后者于1652年来过鄂尔多斯。
1602年,达赖喇嘛云唐嘉穆错返回西藏时,很可能经过鄂尔多斯境内。《蒙古佛教史》的作者胡特说:“他在走过了通过邻近长城的外围地区的路程以后,先来到了青海”。
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