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农业——栽培

发表时间:2020-06-23 09:43:39    来源:《东胜市志》

20世纪50年代以前,境内一直以倒山种田,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掠夺式生产方式进行耕作。

1958年后,贯彻“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八字宪法”,逐步推广科学种田,同时开展农田基本建设,生产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农业生产得到逐步发展。

作物栽培主要包括整地、施肥、合理密植、适时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

整地,整地包括耕翻和耙耱。耕翻耙耱的作用在促进土壤的熟化,改善耕作层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并为种子发芽和出苗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境内耕翻以春翻为主,深度一般以13厘米~20厘米为宜。1959年后,全县部分地块实行秋深翻,耕翻深度达到20厘米~30厘米。耕翻地一般都进行耙耱,即耕翻时人腰牵耱,随耕随耱。少部分秋翻地待第二年春播前进行耙耱。

施肥,在春季耕翻时,要施较多地肥。大面积丰产田每亩施农家肥2500公斤~7500公斤。一般地块平均每亩施肥1500公斤~2500公斤。施肥的方法大多是撒施法,随耕翻入地。播种荞麦、豌豆时,采用将种子和碎肥拌在一起的方法。播种马铃薯和玉米时,全部施底肥,在丰产地里还施窝肥。种植水地小麦、蔬菜等作物,除施底肥外,还要在浇灌时追肥。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能使作物充分利用光能、地力,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密植采取缩垄增行的办法,如将耧腿宽距由26厘米~30厘米改制为20厘米~23厘米;水利地上还采用锄开沟,手遛种等办法,适当增加播幅和播量,使之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总株数。不同的作物品种,不同的土、肥、水条件和田间管理水平,密植的程度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高秸秆玉米株距50厘米~70厘米,行距30厘米;小玉米株距26厘米~30厘米;谷子株距15厘米~20厘米,行距20厘米~23厘米;马铃薯株距23厘米,行距23厘米~40厘米。在50年代末,全县推广作物密植。1960年,全县共密植各种作物41.38万亩,占总播面积的48.2%。在推广密植的同时,还推广间混作。一般是高秆作物和低秆作物间作,深耕作物和浅耕作物混作。是年,全县间混作作物5.07万亩,在推广密植和间混作时,一些地方没有做到合理掌握,部分作物密度过大,反而造成减产。

1982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与农户实行农业技术承包。农技站要求,水地糜子每亩保苗10万株,旱地糜子保苗8万株,行距保持26厘米;水地谷子行距23厘米~26厘米,株距8厘米~10厘米,每亩保苗3万株以上;旱地谷子每亩保苗1.5万株~2万株;马铃薯每亩保苗4000穴以上,不超过6000穴。同时发动社员多搞间、混、套作,种足地头、地畔,充分利用地力,合理利用光能。

适时播种,苗全、苗齐、苗壮、苗匀是作物丰产的基础,所以也是农作物播前和播种时的主攻目标。首先要进行种子精选和种子处理工作。由于作物的不同,精选种子的方法也不同,一般有穗选、粒选、片选、筛选、风选几种方法。大田作物种子以片选、穗选和粒选为主,采取“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助协调”的方针。为了保证全苗,防治病虫害,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种子处理一般有晒种、浸种和拌种三种方法。浸种分温水浸泡和药水浸泡两种。浸种药液一般用福尔马林和硫酸铜溶液。拌种常用“六六六”,西力生、赛力散、拌种霜、“1605”等农药。随作物的不同,播种时间、播种量以及播种深度也不相同。糜黍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西部地区每亩播种量为1公斤~1.5公斤,东部地区为0.5公斤~1公斤,播种深度3厘米~5厘米。玉米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条播每亩播种3公斤~4公斤,点播每亩1.5公斤~2.5公斤,播种深度一般为3厘米~7厘米。若墒情不好,常采取撵墒播种法,深度可达到14厘米~16厘米,这样可以利用底墒保住全苗。春小麦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种,播种量随土地的不同而不同,水地一般每亩7.5公斤~9公斤,旱地每亩4公斤~5公斤,水地播种深度为3厘米~7厘米,旱地10厘米~13厘米。秋小麦(春麦夏播)在6月中旬播种,播种量每亩6公斤,播种深度与春小麦相同。高粱在5月上、中旬播种,每亩播种量1.5公斤~2.5公斤,播种深度3厘米~7厘米。谷子在5月上、中旬播种,每亩播种量0.25公斤~0.5公斤,播种深度3厘米~5厘米。大豆在5月上旬播种,每亩播种量4公斤左右,播种深度5厘米~7厘米。荞麦在7月中旬播种,每亩播种量8公斤,播种深度3厘米~5厘米。马铃薯在5月上、中旬播种,每亩播种量约150公斤~250公斤,播种深度6厘米~10厘米。蔬菜的播种与大田作物不同。耐寒性蔬菜有一定的耐霜力,一般在春季解冻后进行播种。喜温蔬菜一般在晚霜过后可在露地栽植。一年生喜温蔬菜如茄果类、瓜果及菜豆等在5月上旬播种。耐寒性蔬菜如甘蓝、小白菜、萝卜、莴苣、花椰菜、葱蒜类等一般在4月上旬播种。速生菜如菠菜、芹菜、香菜等可连续播种。1984年后,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各种覆盖蔬菜的播种期提前15天~20天。蔬菜的播种量也随种子大小、生活力强弱、营养面积、播种方法以及气候、土质和病虫害等具体情况而定。豆类蔬菜种子大,营养面积小,所以播种量大,每亩需种子6公斤~7公斤;瓜果类种子大,但营养面积也大,所以播种量比较小,每亩只需种子0.1公斤~0.2公斤;菠菜种子虽小,但密度大,所以播种量大,每亩需种子5公斤~10公斤。

田间管理,境内十年九旱,因墒情差,常常造成缺苗断垄。在一般情况下,如发生干旱或雨后土壤板结以及温度高,出苗有“烧尖”危险时,常用拉砘压碎硬壳并增加表土水分,降低表土温度。出苗后发现有断垄,用催芽的种子进行补种。如果苗子稍大时仍有缺苗,可结合间苗进行移苗补栽。禾谷类作物在幼苗出齐,生长出3叶~5叶时,开始中耕锄草间苗,俗话说“糜锄点点谷锄针,高粱锄的两耳挟一心,山药锄在烧酒盅。”在分蘖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同时结合中耕进行定苗,在拔节期进行第三次中耕。糜黍一般在7月初进行第一次中耕,7月末8月初进行第二次中耕。谷子在6月初间苗,6月中旬定苗,7月上旬进行最后一次中耕,深度为2厘米~6厘米。马铃薯在6月上中旬间苗,7月上旬定苗。蔬菜的间定苗原则是“早间苗,分次间苗,定壮苗”,中耕次数较禾谷类作物多。一般3次~4次,深度为3厘米~10厘米。农民总结的中耕经验为“干锄浅,湿锄深”“开头浅,中间深,开盘以后不伤根”“深锄垄沟,浅锄垄帮”。

禾谷类作物在拔节期,蔬菜在莲座期进行浇水追肥。旱地作物结合降雨情况,力争雨前施肥。下湿地可适当早施,沙性向阳旱地适当迟施。在抽穗至成熟期是需水肥最关键的时期,此时如果降雨量充足,适时追肥是非常重要的。

适时收获,适时收获是作物丰产丰收的重要环节。收割过早,作物不成熟,使产量降低;收获过晚,容易落粒,造成损失。如果收获季节阴雨连绵,还可能发生霉籽、穗发芽、返青等现象。糜黍、谷子的收获适期是籽粒变硬,颖壳变黄,穗子断青;小麦、高粱的收获适期在蜡熟中期和蜡熟末期;玉米成熟时,大多数品种表现为茎秆变黄,叶子枯萎,苞叶黄白而松散,籽粒完全硬化并显现出本品种固有的色泽;大豆适时收获在黄熟末期进行,此时叶已大部分脱落,茎和荚全变为黄色,籽粒开始复原与荚壳脱离,呈现品种固有色泽,摇动时有响声;马铃薯的成熟标志是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块茎停止膨大,易与植株脱离。糜黍、荞麦收获期一般在8月末9月初,谷子在9月中旬,玉米、高粱、莜麦在9月下旬,亚麻、马铃薯在9月下旬至10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