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农业——水产养殖

发表时间:2020-05-20 11:27:06    来源:《伊克昭盟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伊克昭盟(简称伊盟,今鄂尔多斯市)有些零散的渔业捕捞,局限在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沿黄河平原。这些地方靠近河畔的农家有捕食黄河鲤鱼的习惯。“打鱼划划渡口船,海海漫漫达拉滩”,就是对这种捕捞生产的反映。至于梁外如牧区的一些天然淡水面的天然鱼类,如伊金霍洛旗红碱淖的天然鲫鱼,乌审旗无定河流域的天然甲鱼,当地群众并不视为珍品,也不捕食。

1955年,内蒙古水产站派水产技术干部孟兆玉、郝积伟来伊盟调查了解水产资源情况,并协助盟农业处筹建水产机构,开展水产业务工作。但因工作基础差,进展十分缓慢,直到1958年才在盟食品公司内部设置一个经营性的伊盟水产站。1960年,盟食品公司将伊盟水产站划交伊盟农牧林水局,每年投入一定的事业费进行渔业生产建设,水产生产有所发展。1963年,水产站划归伊盟供销社,作为一项副业进行经营。1967年水产业务归革命委员会生产建设指挥部财贸组。1968年又划归伊盟土产公司,1969年,将伊金霍洛旗松道沟鱼种站搬迁到东胜县灶火壕。1970年水产科划归盟食品公司,1972年划交盟农林局并恢复建立伊盟水产工作站。1979年新建伊盟水产公司,同年秋天,盟水产公司、水产工作站和灶火壕水产试验所一并由农业局划归盟商业局。19813月,全部水产机构又划归盟农业局。19823月,新建伊盟水产局。1983年春,机构大调整,农牧系统大合并为农牧渔业处,水产局自行消失。1985年农业处恢复,水产划归农业处。这一阶段,全盟的水产职工队伍和机构相对稳定,职工总数达到322人,其中管理人员71人,技术人员22人。

1985年以后,伊盟水产生产管理和供销经营都有新的发展。全盟已利用的养殖水面20000公顷,占总水面的35.7%。年产鲜鱼1985年为335吨,到1989年增加为1263吨。年生产鱼苗2100万尾左右,鱼种2300尾左右。个体养鱼户发展到1215户,重点专业户11户,合作经营者18户,拥有水面1200公顷。

伊盟境内的水面除黄河过境水外多数属于内陆湖泊,靠降水补源,水体不稳定,矿化度高。1982年对巴图湾等16处水面进行的水质测定分析表明,一般PH值均在8.29.2之间,有的更高。鄂托克旗旧庙湾海子,哈达图海子则高达PH9.689.8,除鲫鱼、华子鱼可勉强生存外,其它鱼种不能生存。这是过去伊盟鱼类品种之所以单一的主要原因。全盟各地水体的营养物质丰富,经1981年调查,巴图湾水库浮游植物有24种,浮游动物14种。红碱淖分别为47种和28种,属中、高营养型水面。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