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志》概述

发表时间:2015-09-19 18:15:59    来源:《准格尔旗志》

准格尔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东南部,地跨北纬39°16′~40°20′,东经110°05′~111°27′。准旗北部、东部被黄河环抱。北部与土默特右旗、托克托县隔河相望,东邻清水河县和山西省偏关县,南部与山西省河曲县、陕西省府谷县为界,西与伊金霍洛旗、东胜市、达拉特旗接壤。1990年,全旗总人口23.68万人,有蒙、汉、回、满、藏、壮、达斡尔、鄂温克、朝鲜、彝、黎等14个民族。其中,蒙古族1.87万人,汉族21.76万人。全旗行政区划为25个乡,3个镇、254个行政村,22个城镇居民委员会。乡有马栅、魏家峁、哈岱高勒、长滩、海子塔、巴润哈岱、窑沟、准混兑、大路、十二连城、蓿亥图、布尔陶亥、纳林、德胜西、暖水、四道柳、乌兰哈达、准格尔召、大路峁、布尔敦高勒、西营子、敖斯润陶亥、羊市塔、乌日图高勒、沙圪堵。镇有沙圪堵镇、榆树湾镇、薛家湾镇。旗人民政府驻沙圪堵镇,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206公里,距伊克昭盟驻地东胜市106公里。沙圪堵镇既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连接山西、陕西省的重要交通枢纽。

准格尔旗历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先秦时期,先后为猃狁、林胡、楼烦等部落游牧渔猎地区。秦末设郡县,旗境西南归西河郡,其余归上郡。西汉时期设美稷、广衍、沙南等县,东汉曾在美稷设南单于庭。魏、晋、南北朝时为魏夏州之属地。隋朝设榆溪塞。唐为胜州榆林郡。宋时为党项族占领。元代为东胜州。明为榆林左卫地。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建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即准格尔旗)。新中国建立初辖于绥远省,绥远省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后,准格尔旗属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行政公署管辖至今。

准格尔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南北长116.5公里,东西宽115.2公里。总面积7692平方公里,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向东逐渐倾斜。最高点为乌兰哈达乡神山库仑沟掌,海拨1584.6。最低点为马栅乡马栅村黄河岸边。海拨高度为820。旗境地貌类型复杂。浩瀚的库布齐沙漠自西向东分布于旗境北部。沙漠南北呈现截然不同的两种自然景观。北部为黄河冲击平原及二级台地,土地平展,一望无际,为准旗的产粮区。南部山高谷深,群山起伏,岩石裸露,为典型的丘陵沟壑区。

黄河流经本旗197公里,给沿河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全旗引黄灌溉2.79万亩。流入黄河较大的支流有浒斯太河、纳林川、长川、渤牛川。正常年份全旗沟川迳流量为2.88亿立方米。旗境地下有丰富的水资源,地处准格尔煤田陈家沟门的给水工程日涌水量可达4000吨。

准格尔旗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特点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炎热短促,气温春秋变化剧烈,降水少而集中。年日照时间为3000小时以上。年平均气温在6.28.7之间。1月份平均气温在-12.9-10.87月份平均气温2529。年无霜期145天,年降水量为400毫米左右。

准格尔旗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占全旗总面积68%的草场上生长着74255404种野生植物,其中药用植物88种。在西部神山和阿贵庙自然保护区生长着油松、侧柏、杜松等大片珍稀次森林。库布齐沙漠中延绵百里的沙柳资源更是得天独厚,为柳编制品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准旗素有“伊盟的花果之乡”的美誉。旗境东南一带所产水果久负盛名。主要品种有:海红、海棠、沙果、槟果、苹果、梨、葡萄、红枣等十余种。1990年全旗果树面积1.2万亩,水果产量1100万公斤,其中海红果产量539万公斤。

准格尔旗矿产资源极为丰富,被誉为内蒙古西部的“金三角”地带。旗境东西18个乡内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总储量约520亿吨。东部是闻名于世的准格尔煤田。煤田总面积1723平方公里,探明储量262亿吨,煤层厚度平均为2332,煤层平均可采厚度29。旗境西部是神府、东胜特大型煤田矿藏的一部分,总储量约160亿吨。遍布全旗的白、紫、灰、黄各类高岭土储量超过2亿吨,石灰石产量在亿吨以上。硫铁矿、铁矿石、石英砂、铝矾土、砂金、石油天然气等储量可观,易于开采。

准旗的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位于旗境东南榆树湾地区的“龙口”是一大景观。两岸山崖陡峭,巨石林立,草木悬空,云雾缭绕。银光耀眼的黄河从峡谷中汹涌而出,咆哮怒吼,震耳欲聋。“龙口”之下数里,又有“娘娘滩”、“太子滩”两个姊妹小岛静卧于黄河之中。岛上草木丛生、碧绿凝烟,游人到此,顿觉心旷神怡。旗境西南羊市塔乡境内的千年古松,树高26,胸径1.34,材积13.5立方米,为中国油松之最。西部的准格尔召,僧舍相连,堂殿鳞比,金硫碧瓦,飞檐斗拱,为伊盟最大的召庙建筑群。旗境北部的竹芨壕草原是沙漠中的绿洲,其景色特异,引人入胜。

农业,是准格尔旗的主业,温暖的气候条件适宜各种杂粮作物生长。全旗总耕地面积86.22万亩。粮食油料作物主要有糜、黍、土豆、玉米、谷子、高粱、荞麦、豇豆、黄芥、油菜籽、线麻子。经济作物有葵花、花生、芝麻、棉花、瓜类、蔬菜。历史上,准旗十年九旱,农民靠倒山种田,广种薄收,导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地越种越多,人民生活越过越穷。解放初的1949年,全旗粮食亩产19.2公斤,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从改变自然面貌,改善生产条件入手,号召人民修渠打坝搞水利、筑梯田,进行水保综合治理,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本旗全面推行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广泛采用农业新技术,全面推行农业新机具,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生产有了长足发展。40年来,共建筑水库47座,塘坝242座,扬水站160处,基本田17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万余马力。1990年,粮食总产量6.525万吨,农业生产总值15553万元,人均收入504元。

畜牧业是准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这里就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好地方,解放后通过贯彻“禁止开荒、退耕还牧”的政策,畜牧业走上发展轨道。进入80年代,执行以“林牧为主”的生产建设方针,采取畜群承包,划拨五荒等措施。辅之以牲畜改良,加快了建设草场发展畜牧业的步伐。1990年全旗共有草原面积630万亩,其中人工草场140万亩,年产草量9.5亿公斤。全旗大小畜总头数73.14万头〈只〉。

准旗的山、沟、沙丘、平原是绿化和造林的理想之地。200多年前,旗境以森林茂密,古木参天,鸟语花香而著称。后因乱砍滥伐,形成水土流失,岩石裸露,光山秃岭。解放后,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从治理沙化和水土流失入手,开展了植树造林运动。近10年来,全旗采用固定林权,划拨林地,推行生产责任制等措施配合营造三北防护林、黄河护岸林、小流域综合治理,造林事业飞速发展。1990年,全旗现有林面积达到382万亩,其中,乔木林125万亩,灌木林257亩。过去的漫漫黄沙不毛之地,如今变成了苍翠碧绿的片片绿洲。

准旗的民族工业在全旗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第二支柱产业。新中国建立初期,准旗只有少量个体经营的手工操作采煤和陶瓷、麻皮、铁木制品加工业,工艺落后,设备简陋,质量低下。1949年全旗工业产值只有90.2万元。解放40年来,准旗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地方工业由小至大,由弱到强,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布局合理,国营、集体、乡镇、个体齐头并进的新格局。全旗民族工业主要有:以砖瓦、陶瓷、水泥、白灰、沙石为主的建材业;以铸造为主的机械制造工业;有硫磺、化肥、炸药、蓖麻油、塑料制品为主的化学工业;有粮、油、饲料、果品、啤酒、地毯为主的农副土特产品加工业;还有印刷、工艺美术和食品加工业也在蓬勃发展。1990年全旗工业总产值7305万元,固定资产总值7421万元。主要产品产量:原煤174.4万吨,硫磺1.11万吨,水泥2.4万吨,地毯2万平方米,日用陶瓷126.9万件,果脯45吨。其中:西部地区所产精煤远销西欧、日本。纳林地毯厂、准旗民族地毯厂生产的“天坛牌”仿古地毯和“纳尔松”地毯多次在国内获奖并出口美国、日本、意大利、萄萄牙和香港、澳门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榆树湾、房塔沟硫磺厂生产的硫磺块分别获轻工部银质奖和自治区优秀新产品奖。长滩金属制品厂生产的糖菜叉、路石叉和黄天棉图陶瓷厂生产的釉面砖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准旗果品厂生产的果脯畅销首都市场。纵观全旗,国营工业稳步发展,二轻工业全面振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9年国家批准准格尔项目一期工程,工程包括;装机容量20万千瓦的坑口电站,年产1200万吨原煤的黑岱沟露天矿。年处理原煤1200万吨选煤厂,216公里的丰准电气化铁路,9.3万平方米的煤矿中心区建设。1990年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举行的丰准铁路暨准格尔煤田开工剪彩仪式正式拉开了准格尔煤田开发建设的帷幕。位于魏家峁境内的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已经论证通过,筹备上马。旗内大型骨干工程唐公塔60万吨煤矿正式动工。黄天棉图陶瓷厂和一批技改扩建项目全部铺开。围绕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全旗已形成了采煤、建材、加工服务及第三产业全新配套的工业体系。

工农牧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各项事业的繁荣昌盛。1990年准旗与呼市包头内蒙西部电网联网。至此,全旗建成35千伏输电线路135.88公里10千伏输电线路521公里。总容量24030千伏安。使农电网遍布全旗各地。以沙圪堵镇为中心的公路四通八达。“109国道横贯旗境东西。1990年,已有沙圪堵镇至东胜、包头、呼和浩特、陕西府谷、山西河曲等营运干线10条,通车里程1731公里。旗内做到了乡乡村村公路相通。准格尔煤田所辖呼准公路、2号公路、南部公路、水源公路等四条国家二级公路也已开通。全旗有客货汽车744辆,公路客运量5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311.75万人(公里)。货用周转量5942.86万吨公里。水上运输建成渡口24处,拥有各种船只26艘〈只〉,总吨位400吨。国家兴建的包〈头〉神〈木〉铁路、丰〈镇〉准〈格尔〉铁路、包〈头〉府〈谷〉公路将使准旗的交通运输更为发达。解放前,准旗邮电通讯事业基本是空白。1990年全旗有邮电职工183人,邮路总长3206公里。年营运额69.6万元。准旗位于晋陕蒙交界地区,是皮毛、粮食、货物的集散地。1990年全旗共有商业网点329个,社会商品零售额9007万元,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245万元,对外贸易收购总额634万元。1990年全旗财政收入1991.6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351万元,人均240.95元。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收入212元,农民人均收入504元。沿袭多少个世纪,世世代代掘土而居的人开始向土窑洞告别,人们已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组合柜、电视机、洗衣机、地毯、沙发开始进入农户。不少人家还购置了小四轮拖拉机、汽车、摩托车、电冰箱。

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必然带来文化、教育、卫生、科技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准格尔旗素有“蛮汉调故乡”的美称。民歌是当地蒙汉民族长期生产生活中共同培植的一朵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绚丽多彩的山花。准旗民歌曲调简洁明快,内容丰富,易懂易学,每当喜庆宴席、款待宾客,山歌便欢快而起,老少同乐。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曾派专人搜集整理,并予以高度赞扬。准旗民歌艺人曾数次进京献艺表演,受到首都观众好评和有关部门的嘉奖鼓励。“二人台”、“晋剧”也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全旗现有民办晋剧团2个,演员80人。有业余民歌演出队44个,民歌手200余人。

新中国建立前,全旗只有3所小学,学生50余人。解放后教育事业发展迅速。1990年,全旗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高级中学2所(包括民族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普通中学9所,小学231所,其中蒙古族小学3所。有在校中学生8102名,小学生30621人。有教职工2405人,其中中学教职工710人。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继续,“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1990年。全旗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11人,通过逐年专业技术评聘,有2813人获得专业技术任职证书。其中有高级职称的25人,中级职称的542人,初级职称的2256人。全旗旗、乡、村科技试验示范网络已经形成,从1978年至1990年全旗共有17项成果获奖。其中有13项获内蒙古自治区或伊克昭盟奖励。群众中自觉学科学用科学已蔚然成风。旗内秋小麦的选育推广成功为我国北方地区细粮旱作闯出了新路。

解放前,准旗医疗条件差,缺医少药,疫病流行。1941年鼠疫蔓延,全旗死亡2000余人。新中国建立后,卫生机构陆续建立。1949年成立“保健药社”,1952年建立“准旗医院”,到1990年全旗已形成旗、乡、村三级卫生网络,有旗、乡、工矿医疗卫生单位33个,其中有中蒙医院1所。村级医疗机构229个,医疗技术人员626人,设病床500张。医疗技术的提高,卫生事业的发展、使人民健康得到保障,传染病得以消灭。甲状腺肿、氟中毒等地方病得到控制。

10年间,在普遍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贫困和孤寡残疾人的扶贫救济工作。

通过社会综合扶贫和兴办社会经济实体等措施,全旗2万多困难户和少数民族贫困户中,有90%脱贫,5000多名残疾人和151名五保人员的生活得到了妥善的安排和照顾。

准格尔旗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和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全世界五大洲国际友人和客商。80年代以来,美国福陵公司采矿代表团、美国大新公司、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国际商业公司煤炭投资代表团、美国柏克德公司组团和派人来准格尔矿区参观考察。日本石油公司职员、日本经济学会、日本输出银行、日本长期信用代表团、日本法人团、日本准格尔项目委员会等到准格尔煤田进行石油地质考察并洽谈煤田开发投资事宜。

前往准格尔煤田考察和参观的还有:英国石油公司一行、联合国技术合作部高级顾问戈德密斯、西德华德公司和瑞士华瑞公司常驻北京代表李逢春、苏联煤炭部副部长努什金辛、苏联西伯利亚设计院院长切斯基多夫、澳大利亚BHP工程管理公司总经理P·吉恩斯一行也赴准格尔矿区进行了考察。

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关怀准格尔旗各族人民和这里的地区建设,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准格尔煤田视察。198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准格尔煤田视察。1990928,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准格尔煤田视察,并题词“大力协同,搞好准格尔煤矿建设”。同年,国务院总理李鹏也来煤田视察。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以及煤炭部、国家外办等领导,参加了在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举行的丰准铁路暨准格尔煤田开工剪彩仪式。

党的光辉照耀准格尔山川。全旗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道上奋勇前进,正在为建设一个繁荣富庶的准格尔旗而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准格尔将以崭新的风姿屹立于祖国北疆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