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科学研究

发表时间:2016-08-19 23:09:59    来源:《准格尔旗志》

农业

1963~1981年,纳林良种场从牛卵蛋糜子中选优作试种实验,培育出抗旱、抗倒伏、抗病力强的千粒重9克的高产糜子新品种“内糜4号”。该项研究获内蒙古三等科技成果奖。

1972~1975年,纳林良种场魏仰浩采用杂交技术培育出适应高寒地带的生长期较短的抗旱抗倒伏耐水肥的糜子新品种“内糜2号”,千颗籽粒重8~9.5克。1976年,该成果获内蒙古自治区二等科技成果奖。

1974~1977年,纳林良种场魏仰浩、丁志康经实验性试种,培育出抗旱耐水肥抗红叶病的谷子新品种“7412—5谷子”,此项研究获1979年伊盟科技二等奖。

1975~1977年,纳林果园付天金作幼果树嫁接花芽小枝试验成功,既提前了果树结果又缓和了树势。这一成果获1979年伊盟科技二等奖。同期,付天金引种长把樱桃种植成功,6月,鲜果成熟。长把樱桃为亚乔木果,本旗不易生长成活。

1981年,农业局王林从中国科学院、湖南农科院引入无籽西瓜种植成活,经多次实验,从该品种中培育出亲本二倍体和四倍体。

1972年,旗农技推广站、种子公司引进并推广“5406”和“920”农药菌肥生产技术。海子塔乡榆树塔对山药田施“5406”,比施炭铵田增产11.7%。纳林良种场试验表明“5406”和“920”菌肥优于炭铵,且便宜合算。

1974年,农业局引进推广腐植酸肥技术。窑沟乡亭子墕村孙家堡合作社在沙地种山药施腐肥,亩产1000公斤,比对照田增产12.2%。沙圪堵乡在水地种山药施腐肥,亩产2400公斤,比对照田增产60%。沙圪堵、乌兰哈达、马栅、德胜西等乡村以糜子、玉米等实验,均显著增产,故上述乡社土法上马生产腐肥,年产量2.8万吨,后因资金缺乏,各地改为直接施用风化煤。

1978年,旗科委在沙圪堵、准混兑乡进行磁化水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试验。农田试验表明,磁化水可治碱,并增产14.5%。畜牧业试验表明,磁化水饮羊,增强了羊的抗病性,使毛色更有光泽。

1984~1985年,农业局丁治康、任永光引入无土育苗技术并试验成功。1985年无土育苗床150平方米,出苗5万株。无土育苗根条发育好,通风透水性强,幼苗易管理和运输。

1984~1987年,皇甫川试验站对照畦灌试验滴灌,结果表明滴灌比畦灌省水、省电、省工、又可适时适量供水。西红柿、黄瓜、亩增产22%以上,亩增产值500元以上。

1984~1989年,内蒙古园艺所和准旗多种经营站在马栅、纳林、敖斯润陶亥乡研究开发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果树丰产栽培技术,以7602户果农的980亩果树作基地,通过修剪、保土保肥、病虫害防治及根系追肥等技术实施,亩产由1983年的283.9公斤,提高到771.2公斤,该项目获内蒙古1989年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6~1987年,农业推广站通过2年实验研究,探索出旱地荞麦6项丰产栽培技术,并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5.3万亩,平均亩产43公斤,最高亩产115公斤,比原来增产29.5%。

1986~1988年,农业局舍力扎布试验以氟美砷50倍液和DT杀菌10倍液防治果树腐烂病,面积2778亩,收到明显效果,年可挽回经济损失18万元。

1987~1990年,科委李乃清以厂房培育食用菌,产出平菇、香菇、猴头菇等产品。

林业

1976年5月,伊盟治沙造林研究所与旗乌兰不浪林场合作,从小叶杨林内死亡的天幕毛虫幼体内分出芽孢杆菌,经鉴定,为苏云金杆菌的蜡螟型变种,该种在低温低湿条件下适应性强,对我国北方干旱春寒地带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有应用价值。

1976~1979年,沙圪堵林场赵淑贞进行针叶树树种育苗试验,樟松、油松、杜松、落叶松等均获成功,其中油松比原来亩10万株苗提高1倍,且有质量保证,2年生长30厘米以上。这一试验研究,为本旗提供了大量苗木。1979~1980年赵淑贞改以容器育苗,成活率95%,当年雨季造林,成活率80%,1982~1983年,赵淑贞又进行油松扦插育苗试验,成活率60%以上,当年造林,成活率90%以上,生长高度10厘米。这项研究克服了种子遗传的退化性,缩短了育苗期。

1980~1985年,皇甫川试验站方道中等人经试验证明,油松在本旗的适应性、生长稳定性优于其它阔叶树种,除低温盐碱地外,适合各种立地条件,是良好的防护、用材树种,可取代阔叶树种,而且发展油松混交林或幼林内间种粮豆、油料、牧草,可达到两全其美的目的。试验同时证明,在梁地硬质土上造林,采用深埋不浇水的方法,可以提高幼林成活率。

1980~1985年,方道中等人根据本旗黄土丘陵区恶劣复杂的造林条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划出有科学数据又简便易行的造林立地类型,可做到适地适树。同时,研究提出各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这项研究,为加快三北防护林建设和水保造林的步伐、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奠定了基础。

1979年,方道中在乌兰不浪林场,通过对造林和采伐的研究,得出小叶杨人工密度与树木胸径相关规律的回归方程,以此方程计算,可准确得出间伐指标和初植密度数。

1979~1981年,林业局罗锡林试验以赤眼峰防治森林害虫松幕毛虫。1979年时室内繁殖赤眼蜂成功,并在500亩虫害林区放蜂,防治有效率75.4~83.3%。 1981年调查,越冬虫区未放蜂的虫口密度每株83条,死亡率3%;放蜂区为每株13条,死亡率为10%。

1981~1983年,林业局韩志荣对森林害虫杨园蚧进行防治试验研究,发现其天敌6种。

1981~1985年,皇甫川试验站冯振恒等人做枣树硬枝扦插试验。结果证明,只要适期采条,插穗恰当,并以生长素处理,再加创造适宜环境,精心管理,可以保证生根率。这一研究解决了苗木调购运输不便和苗条生产周期长的营造枣树林的困难。

1985~1989年,林业局罗锡林通过观察研究青杨天牛的生活习性及天敌种类,试验出几种药物防治的合理时间和科学方法与剂量。

1988年,罗锡林试制烟雾剂防治森林虫害,找出5种合理配方,生产10吨,防治面积1.3万亩,节约购买烟雾剂资金1万元。

畜牧

1972~1985年,畜牧局草原站从河北引进多汁饲料苦麻菜种,经多种方法训化培育,突破了在旗境不能结籽的难题。

1975~1976年,畜牧局兰海生、臧洪双等对绵羊诱发超数排卵并借腹怀胎实验成功。即先对怀胎率在105%以上的纯种“三北羊”母体人工诱发使其产生3个以上受精卵,移植于同期发情的土种羊体内。

1980~1984年,皇甫川试验站杨青山、高明星对引进的红豆草,沙打旺等62种优良牧草和饲料作物品种进行种植试验对比研究,选育出适应本旗栽培、值得大面积推广的17个品种。

1982~1985年,臧洪双等对羊脑包虫病以10%的蝰酮注射液配合穿刺排液治疗,也以50%喹酮酒精注射液直接注射治疗,取得成果。

1983~1985年,畜牧局臧洪双、罗维等以土法熏蒸羊鼻蝇蚴成功。本旗羊鼻蝇蚴分布广、危害重,各地均有感染,年经济损失百万元计。1979年采用超低量敌敌畏液喷雾器驱治,效果可以,因条件所限,未能推广。后即以此种80%的敌敌畏乳油烟雾法和蒸气熏蒸法治疗,安全有效,易于推广。

1980~1988年,畜牧局采用杂交改良导入外血等方法,培育白绒山羊。杂交第一代个体产绒100~150克,然后进行横交固定,自群繁育,逐步提高,扩大数量10万只。该品种遗传稳定,适应性强,绒肉兼用。1989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命名为内蒙古白绒山羊。

1986~1987年,牛奶场张义鹏试验利用乳激素使不孕奶牛产奶获得成功。

1987~1990年,旗畜牧局从澳大利亚引入安哥拉山羊43只,与本地土种、中卫、盖县山羊杂交,再以安杂一、二代回交,选择适应性强,毛绒肉产量高的新品种。

水利 水保

1974~1978年,内蒙古水利厅批准在本旗海子塔乡碾房塔修筑引洪淤灌试验工程。总投资270万元。主体工程为拦洪泄沙堤。配套工程为过沟桥、公路水闸、田间渠衬等。计划引洪淤地3万亩,结果因拦洪泄沙堤蓄水泄沙能力差而告失败。

1974年,水利水保局王海峰等人试验研究砒砂石植物的改良利用,以种植柠条等植物以减少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此项研究成果获内蒙古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0~1985年,内蒙古水保试验站金争平与本旗皇甫川试验站高志明在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试验研究中,取得水土流失危害与影响及水土流失诸因素的定性定向资料,初步指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时空规律。并提出皇甫川流域4个水土流失区的治理意见。

1980~1985年,水保局郝立廉、侯福昌等,在本旗13条小流域治理试验研究中,分别树立了不同的治理样板,探索出水保措施综合实施的模式。同时提供了合理安排农牧林业用地的科学数据。

1981~1985年,内蒙古农牧学院副教授舒子享、盟水保所张刚云、旗水保局侯福昌,在纳林沟作水坠坝试验研究,系统总结了水坠沙坝的冲填工技术,指出了极细砂的筑坝标准、施工期、运用期和隙水压力、土压力、坝体含水量、坝体外溢等科学数据。该项研究填补了国内水坠沙坝的技术数据,为推广水坠沙坝建筑技术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1979~1982年,黄河中游局与旗皇甫川试验站通过人工多种机具联合作业修筑样田条田和土壤培肥及增产效益的研究,提供了控制坡地水土流失和建设黄土丘陵沟壑区稳产高产田的一些科学数据,培肥方面有新的偿试,在土地条块的规划布设和施工技术、工效分析诸方面取得成果。

1983~1988年,准旗水保局采取系列综合治理措施,以生物工程为主,大量种草种树,建设基本田,坡面进行水保整地,沟道建设库坝,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理体系,完成治理面积80.37平方公里。

1986~1990年,内蒙古水科所、伊盟水科所、旗水保局和皇甫川试验站在皇甫川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农牧林全面发展的试验研究中,取得5个二级课题14个专题的成果,并通过国家级鉴定。5个二级课题是:1.五分地沟试验示范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农牧林全面发展试验研究。2.水利水保工程与旱作农业增产试验。3.水土保持林草试验研究。4.水土流失规律与水保效益的观察研究。5.砒砂岩陡坡治理与利用研究。1990年,国家对此成果已作鉴定。

其它科研

1962~1978年,旗一中生物教师郭泠自费研究沙圪堵地区鸟类资源和变色沙蜥,制作鸟类标本300余件,约六、七十种,共解剖麻雀2000余只,摸清了麻雀在半农半牧半荒漠地的食性及益害情况,明确了秋前除雀优于任何时期。凤头百灵的研究,明确了其生活习性、繁殖规律,提出了合理保护的科学依据。变色沙蜥的研究,既摸清了它的生活习性与繁殖规律,又肯定了它在控制草地和农地害虫方面的有益意义,同时为合理保护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1986年,纳林沟煤矿和内蒙古煤研所研制出特厚煤层液压支架滑移顶梁放顶煤采煤法。采高大于12米,回采率大于75%,开傍进度0.8~1米,放煤进度4.8~5米。

1987~1988年,旗公安局研制出HH101型主动红外线防盗报警器,控制范围不小于30米,传输距离不小于500米,该产品被伊盟成果所和计量局批准为伊盟地区标准产品。

1986年,黄天棉图陶瓷厂试制生产出紫砂地面砖和外墙彩色釉面砖,并开始批量生产。两项产品耐压耐磨、光洁度好,是装修新材料。

1986年,旗二轻局与长滩金属厂研制出筑路钢叉,生产性能好,产品供不应求。

1986年,乌素沟煤矿利用废弃煤渣研制出手炉和火锅煤球,次年开始批量生产。

1990年,旗邮电局魏浩对BC单路载波机差分电路和两线端输入电路进行技术改造,解决了因用户线路有地气造成的载波电路长铃和因打雷烧坏载波机的现象。

1990年,旗民族地毯厂研制出高温高压植物染色新技术工艺,取代了传统手工的锅煮染植物色工艺,减少了截色、变色,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