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党员发展

发表时间:2017-07-31 13:08:42    来源:乌审旗志

民国38年(1949年),全旗有109名共产党员,多在中共乌审旗委、人民政府、二支队和河南、纳林河、沙尔利格、呼吉尔图、新庙等地区。其他地区有部分少数民族党员,党员中军人和贫下中农成份的占绝大多数。1950年,发展党员21名,年底达到128名。1954年,召开第一次党代会时全旗有党员189名,其中新发展党员59名。根据上级组织工作会议“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的精神,经过“剿匪”、“镇反”、“三反”“五反”、民主建政和互助合作等一系列运动的考验和培养,到1956年,全旗党员增加到490名;当年,培养积极分子570人,新发展党员205名,其中农村104名,牧区89名,机关12名,汉族114名,蒙古族89名。1957年,本着“基本停止发展新党员”,“在党组织薄弱的部门与生产单位保证党员质量”的原则,至5月份共发展15名党员。后半年对积极分子进行登记,对预备党员重新考察,当年在168名预备党员中办理转正手续的100名,延长预备期的6名,未到转正期的61名,取消预备资格的1名。1958年,发展党员139名,全旗党员总数已达到703人,其中:汉族392人,蒙古族311人。1960年,全旗有积极分子1649名,发展党员184名。召开第四次党代会时全旗有党员971人。在“整风整社”、“三反”、“民主补课”等一系列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到1962年全旗党员总数达1140人。1964年,全旗以支部为单位普遍地推行《中共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农村组织工作条例》,训练党员925人,其中农村543人、牧区382人。年初有预备党员81名,办理转正手续的35名。1965年全旗有党员1224名,占全旗人口总数的2.36%,农村7个人民公社553名;牧区6个人民公社303名;镇人民公社8名;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360名。1971年,全旗有党员1449名,已恢复组织生活的1307名。1977年,全旗有党员2870名,其中:男2407名、女463名;汉族1808名,少数民族1062名;工人223名,农民1088名,牧民671名,干部职工854名,学生4名,其他职业29名;25岁以下197人,35岁以下910人,55岁以下1565人,55岁以上197人;1937年以前入党的10人,1945年以前入党的20人,1949年以前入党的118人,1966年以前入党的1054人,1969年以前入党的225人,1977年以前入党的1442人。1980年全旗党员有3095人,当年发展107人,其中农牧民27人,工人干部80人,知识分子35人。党员总数比1977年增加190名,其中农牧民党员1802名,干部工人党员1006名,卫生工作者61名,中小学教师152名,科技人员39名。1983年,有领导、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拨、培养、考核积极分子,将发展重点放在各行各业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才能的先进人物上以及党的力量薄弱的地方和部门。上半年旗党校举办了3期培训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训练班,8月份抽调了115名干部深入到各苏木乡镇,结合社队体制改革,帮助基层党委整顿和建设基层党支部的领导班子,对800多名党员进行了短期培训。1985年发展新党员291名。1990年全旗有党员4380人,比1949年增加40.6倍;少数民族党员1676人,比1953年增加到30.5倍;妇女党员由1950年的13名增加到742人,占党员总数的16.9%。有大专文化程度的285人,有中专文化程度的570人,高中文化程度的49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