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旗行政区划

发表时间:2016-07-30 23:38:23    来源:《杭锦旗志》

旗衙门

一、参领 苏木制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设旗后,按照清朝《理藩院则例》“每一百五十丁作一佐领,六个佐领放一参领”的规定,杭锦旗划分35个苏木,分属8个参领,有成丁5000多人。因喇嘛教的影响和战乱、疾病,杭锦旗丁数日减,但参领、苏木数一直保持初编数额至民国初期。1924年增设1个苏木。1932年增设1个参领,6个苏木,全旗共9个参领,42个苏木。参领、苏木以管理丁籍和户籍为主要行政手段,牧民无论游牧到哪里,甚至越界到别旗仍属原苏木、参领管理并照旧当差服役,交纳贡赋。

二、巴格

杭锦旗后套辖地,清朝时期为杭锦旗主要牧地之一,遍地生长红柳、野柳等优良牧草。据旗衙门档案记载:“本旗台吉、百姓一半居住于黄河以北”,“属二十多佐领”。道光年间开始,有汉民在此零星私垦;同治年间发生“马化龙事件”,陕甘难民纷纷来此躲避,私垦日多。其时因连年战乱和灾害,旗民生计维艰,远走他乡者十有四五。旗衙门为摆脱财政窘况,扩大财税来源,于光绪元年请准理藩院正式放垦部分河套地。此后租地汉民人数日增。因参领、佐领只可管理蒙民,不便兼管地界,为此在后套属地设3个巴格区,称东、中、西巴格(参领级),管理巴格区内的土地租放、垦种、灌溉和收租税等与汉民有关事务。3个巴格的准确界域今不详。但从旗衙门档案资料记载的3个巴格地界内的召庙分布情况,可看出各巴格大体范围。民国12年(1923年)西巴格地界内有9个杭锦旗召庙,分别为甘召庙(在今临河市甘召庙乡);梅林庙(在今杭锦后旗三道桥村西);扎东巴庙(在今杭锦后旗查干敖包乡);苏鲁克希图根庙(在今杭锦后旗南小召乡刹台村);根亥图庙(在今临河市甘召庙乡)。还有巴拉贡希图根、沙布格阿日勒庙、察汗淖尔庙。此年西巴格有蒙民128户。中巴格有召庙两座,为章嘉庙(达拉特旗属庙,在今临河市东)和察哈尔都岗庙,有蒙民66户。东巴格召庙较多,主要有梅令庙(在五原县梅林乡)、巴彦陶勒盖庙(在五原县城南乡喜娃圪卜村西)、锡尼庙(在五原县黄脑楼村东)等。

此外,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全旗设32个嘎查会。其职责为处理邻里纠纷;宣谕衙门政令;收取各种摊派等。然而与参领、佐领职权重迭,政出多门,引起纠葛。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多数取消。保留的少数嘎查会,职责缩小为勘查旗界、更新界堆。

 桃力民办事处

1941年11月,国民党绥远省政府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桃力民办公室(后改为桃力民办事处)成立,下设3个区。其中在杭锦旗有2个区。二区管辖察哈尔乌苏,中图梁一带,区政府设在给塔嘎纳;三区管辖独贵特拉一带,区政府设于灰菜壕。1943年撤区建10乡,杭锦旗境内有7个乡,分别为隆兴乡(乡公所设察哈尔乌素);民乐乡(乡公所设中图);惠民乡(乡公所设灰菜壕);惠农乡(乡公所设吉日嘎朗图);民泰乡(乡公所设塔然高勒);隆盛乡(乡公所设乌点补拉格);民兴乡(乡公所设达尔布亥)。1945年并为7乡,杭锦旗境内有4个乡,分别为惠民乡(乡公所设杭锦淖尔);民乐乡(乡公所设阿门其日格);民泰乡(乡公所设在塔然高勒);隆兴乡(乡公所设独贵加汉)。地域包括现在四十里梁、胜利、阿门其日格、塔然高勒、独贵特拉、永胜、吉日嘎朗图、巴拉亥等乡和亚斯图苏木。

1943年,杭锦旗在牧区与参领、苏木迭设乡、保、甲。按旗保安部队4个营防区,划为保民、保泰、保安、保国4个乡。

旗人民政府

1949年9月杭锦旗和平解放,12月建立人民政权,杭锦旗临时人民政府设在白林庙(今锡尼镇)。建制与管辖范围与解放前夕相同,参领9个,辖佐领42个,另有3个巴格。行政管理仍维持“蒙汉分治,旗县并存”的建制局面。黄河以北乌加河以南,东、中、西3个巴格蒙汉杂居区的蒙古族居民由杭锦旗管辖,今旗境内部分地段因开垦归桃力民中心区管辖。

1950年1月18日,杭锦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9月18日,决定继续维持蒙汉分治的现状,行政区域不变。原9个参领区改建为9个行政区,为旗人民政府派出机构。东、中、西3个巴格仍维持原状。

1950年11月,全旗开展了“废保建政”工作。1951年6月彻底废除了封建保甲制度和封建王公制度,建立健全各级行政机构,在9个行政区内建立起38个行政村。

1951年6月1日,伊克昭盟自治区人民政府撤销桃力民中心区,以杭锦旗与鄂托克旗历史界线为划界依据,将桃力民第四区(天棉利区)、第五区(阿麻加汗区)、第六区(塔拉沟区)划归杭锦旗,同时将一、三区地域中历史上属杭锦旗的部分土地也划归杭锦旗。

1951年9月,把从桃力民三区划归杭锦旗的公加汗、陶日木、脑亥码尼图、沙亥滩、土梅乌素、东胜亨等村落划归第七区,哈仍贵、阿塔木、昌汗高、板井、札敏其日格、孟和利、阿芦加汗等村落编为1个直属行政村,直接由旗人民政府领导。同时旗人民政府把从桃力民中心区划回的第四、五、六区改设为第十、十一、十二区。至此,全旗有12个行政区,辖42个行政村。

1953年8月,将东、中、西3个巴格移交陕坝专员公署领导,从此结束了多年来“旗县并存、蒙汉分治”的局面。

1953年10月至1954年2月,全旗进行了改村(行政村)建乡工作,将原来的42个行政村改建为45个乡。改村建乡后,全旗共有12个区,45个乡。

第一区:驻地哈劳召,辖巴音补拉格乡、浩绕柴达木乡、巴音乡、乌兰呼都格乡。

第二区:驻地陶格素庙,辖巴音庆格利乡、巴音森布尔乡、阿拉腾都布希乡。

第三区:驻地独贵特拉,辖杭锦淖尔乡、乌兰淖尔乡。

第四区:驻地哈少公中,辖乃玛岱乡、麻尼图乡、吉日嘎朗图乡、苏卜盖乡。

第五区:驻地巴拉亥,辖巴拉乡、呼和木独乡、巴音额日和图乡。

第六区:驻地达克尔,辖巴音温都尔乡、伊克乌素乡、乌日更乡。

第七区:驻地乌吉尔庙,辖哈夏图乡、沙日摩仁乡、巴音恩格尔乡、达克力乡。

第八区:驻地巴格庙,辖查干补拉格乡、苏达拉乡、道劳乌素乡、赛音乌素乡。

第九区:驻地阿不楞庙,辖阿斯尔乡、阿日斯楞图乡、巴音陶勒盖乡、伊布格拉图乡。

第十区:驻地天棉利,辖给塔嘎纳乡、四十里梁乡、内日都呼木乡、脑高岱乡、特莫利乡。

第十一区:驻地阿麻加汗,辖阿门布日都乡、阿门其日格乡、干海子乡、古城梁乡、翻身湾乡。

第十二区:驻地塔拉沟,辖亚希拉图乡、塔然高勒乡、胡吉尔太乡、格德日格乡。

1956年2月4日,第九区中图海子以南吉厚城自然村划归第十一区阿门布日都乡领导。

1956年4月,达拉特旗第十三区的王方营子乡、二圪旦湾乡、芒哈图乡划入杭锦旗第三区领导。

1956年9月,撤销第一、二、五、六、七、八、九行政区。同时将原有的48个行政乡合并建立浩绕柴达木、阿日斯楞图、巴音补拉格、伊克乌素、巴音恩格尔、赛音乌素、图古日格7个苏木和亚希力图、脑高岱、格德日格、阿门其日格、胜利、道劳、四十里梁、达克力、杭锦淖、乌兰淖、苏卜尔盖、巴拉亥、麻尼图13个乡。7个苏木辖30个牧业合作社,13个乡辖124个农业合作社(其中高级农业合作社有55个)。

1956年10月,将旗人民委员会驻地百灵庙改为百灵镇。

1957年7月,百灵镇改为锡尼镇。

1958年3月21日,格德日格乡的红旗社划归亚希力图乡。

1958年3月至11月撤销了第十区、十一区、十二区、三区、四区。至此,杭锦旗区级政权全部撤销。

1958年8月全旗在原7个苏木、13个乡的基础上合并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即吉日嘎朗图人民公社、四十里人民公社、浩绕柴达木人民公社、阿日斯楞图人民公社、伊克乌素人民公社、图古日格人民公社、巴音恩格尔人民公社、赛乌素人民公社、阿门其日格人民公社、巴音补拉格人民公社、塔拉沟人民公社、巴拉亥人民公社、独贵特拉人民公社、锡尼镇人民公社共14个人民公社。

1961年将原阿门其日格公社划分为:胜利人民公社、阿门其日格人民公社;

浩绕柴达木人民公社划分为:亚斯图人民公社、浩绕柴达木人民公社;

赛乌素人民公社划分为:巴音乌素人民公社,赛乌素人民公社;

独贵特拉人民公社划分为:杭锦淖尔人民公社、独贵特拉人民公社。

1962年5月,将独贵特拉、巴拉亥、吉日嘎朗图3个人民公社的牧业大队,分别划为3个牧业公社:从独贵特拉人民公社划出沙日召人民公社,从巴拉亥人民公社划出呼和木独人民公社;从吉日嘎朗图人民公社划出格更召人民公社。

1964年3月21日,图古日格人民公社的查干布拉格大队划归杭锦淖人民公社。

1965年12月15日,呼和木独人民公社的北套子大队划归巴拉亥人民公社。

1966年设立建设公社。

1968年4月,呼和木独人民公社和巴拉亥人民公社合并为巴拉亥人民公社。格更召人民公社和吉日嘎朗图人民公社合并为吉日嘎朗图人民公社。沙日召人民公社和独贵特拉人民公社合并为独贵特拉人民公社。

1969年1月19日,杭锦淖尔人民公社的查干布拉格大队划归图古日格人民公社。

1972年10月,从吉日嘎朗图人民公社划分出永胜人民公社。

1979年5月31日,恢复呼和木独人民公社,恢复沙日召人民公社,同时将永胜人民公社道图大队,独贵特拉人民公社的台塔盖大队划归沙日召人民公社,恢复格更召人民公社,同时将永胜人民公社的永胜大队及杨树大队,吉日嘎朗图人民公社的黄芥壕大队划归格更召人民公社。

1980年12月,锡尼镇人民公社改为锡尼镇人民政府。

1983年7—9月全旗社队体制进行改革,在原22个人民公社,144个生产大队,759个生产小队的基础上,改建了22个苏木(乡),128个嘎查(村),619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

改建的苏木(乡)是:巴音恩格尔苏木、伊克乌素苏木、浩绕柴达木苏木、亚斯图苏木、阿日斯楞图苏木、巴音补拉格苏木、巴音乌素苏木、格更召苏木、呼和木独苏木、胜利乡、阿门其日格乡、塔然高勒乡、杭锦淖尔乡、独贵特拉乡、永胜乡、吉日嘎朗图乡、巴拉亥乡、建设乡、四十里梁乡。

1984年,设巴拉贡镇,并将建设乡的山湾村划归巴拉贡镇。

1985年2月,建设乡的东红柳村划归巴拉亥乡。

1985年底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设乡与巴拉贡镇合并为巴拉贡镇。1986年底,巴音恩格尔的查汉白村划归巴拉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