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野生动物

发表时间:2016-06-25 23:56:53    来源:《鄂托克前旗志》

一 兽类 

  50年代后甚少,1976年城川公社境内猎得1只。1989年城川、珠和苏木境内出现1只。

狐狸 旗内各地均有少量分布,有赤褐、黄褐、黑褐、苍白等色。皮珍贵,初冬时最佳,可制裘衣,围巾等。

黄羊 亦称“蒙古羚”。分布在旗西北部梁地,因狩猎者追赶、枪杀,现很难看到。

 旗各地均有少量分布。毛灰黄色,主要在夜间活动,损害农作物。肉可食,油多。俗称“10斤獾子9斤油”。油可治疗马、驴、骡结症和烧伤,皮可做衣、褥,毛可制刷和画笔。有猪獾、狗獾。4至5月间产仔,每胎3~4只,冬眠。

 旗内各地均有分布。多灰褐色,肉可食,皮毛可制衣。

蝙蝠  分大蝙蝠和小蝙蝠两类。夜间活动,主食蚊、蝇、昆虫类。

黄鼬 俗称“黄鼠狼”。分布于旗各地。主要在夜间活动,以小鸟及昆虫为食,也袭击家禽。皮毛可做衣、帽,尾毛可制笔。

黄鼠 俗称“地松鼠”。毛黄色,食草木植物的茎、叶。毛皮可利用。

黄胸鼠 俗称“大家鼠”。旗内人的住宅尤其是库房普遍有生存,由于灭鼠工作的开展,其数量大为减少。

田鼠 一般呈沙黄色,繁殖快。旗内各地均有较密分布,对草场植被破坏严重。

鼹鼠 俗称“瞎会、翻手”。旗内各地均有分布。捕食昆虫等。因挖掘通道,损坏农作物根系。

褐家鼠  旗内各地均有。主要害鼠之一。夜间活动,盗食粮食、食品。繁殖能力很强。

小家鼠  旗内各地均有分布。盗吃粮食和食物。对仓库的物品大肆啃咬,也危害农作物,繁殖能力很强。

跳鼠 俗名“跳尻子”、“跳兔”。毛灰白色,冬眠夏出。分布于旗内各地。

二 禽类

 俗称“花鸨”。旗内各地均有,为留鸟,受保护。

 亦称黑老鹰。留鸟,益鸟,受保护,旗内各地均有。

 亦称野鸡。以谷类、种子、昆虫为食,播种期抢食农作物种子,肉细味美,尾羽可作饰羽用,分布于查干陶勒盖、城川、珠和、吉拉苏木,二道川乡等地,珍稀鸟,受保护。

沙鸡 俗称“沙鸽子”。食植物种子,旗内多出现于冬春,为不定性冬候鸟,肉可食。尾羽可供饰用。

 有青、白、皂、褐数色。多栖息于深沟悬崖庙宇、屋檐等处,肉可食。

鹌鹑  以谷类和杂草种子为食,肉蛋可食,旗内各地均有分布。

乌鸦 俗称“黑老哇”。春秋季有时群集如云。旗内各地均有分布。

猫头鹰 即雕鸮,俗称“恨呼”,“夜猫子”。多为褐色,旗内各地均有分布。

夜鹰 红角鸮俗名“鹚怪子”。捕食蚊、虻等,为食虫益鸟。旗内各地均有分布。

大杜鹃  俗称“布谷鸟”。食毛虫。旗内各地均有分布。

 俗称“鹞子”。捕食雀类和小鸟,益害兼有。旗内各地均有分布。

喜鹊  俗谓“吉祥鸟”。杂食昆虫,种子、腐肉等,旗内各地均有分布。

麻雀 俗称“家雀”。旗内各地广泛分布。

野鸭  旗内湖泊地有少量分布,肉蛋可食,为候鸟。

伯劳 俗名“麻燕雀”。食大型昆虫及蜥蜴或小型鸟兽。

斑啄木鸟 分布在旗内树木多的地方。为森林益鸟。

家燕 俗称“紫燕”。多在房檐或室内衔泥筑巢栖息,春来秋去,为侯鸟,飞行时捕捉昆虫。

金腰燕 俗称“胡燕”。栖息于野外沟、崖处,候鸟。

 俗称“雁谷鲁”。主食植物嫩叶,细根,种子,水中昆虫,亦啄食农田谷物。羽肉均可取用。春来秋去,为侯鸟。

三 鱼类

旗内河塘水域鱼类品种约10多种,分鲤科、鳅科两类。主要品种有鲤鱼、鲫鱼、麦穗鱼、马口鱼、草鱼、鲢鱼、鳙鱼、泥鳅。其中草鱼、鲢鱼、鳙鱼不自繁,属人工繁殖饲养。

四 两栖 爬行 环节类

青蛙  捕食昆虫。肉可食。分布于旗内河流、湖泊处。

蟾蜍 俗名“癞蛤蟆”、“癞呱呱”。捕食昆虫。旗内各地均有分布。

 俗称“王八”、“甲鱼”。肉供食用,甲可入药。分布在城川苏木大沟湾村萨拉乌素河内。

 旗内有毒蛇为黑乌蛇,白脊蛇,7寸蛇最毒。

蛇蜥 俗称“蛇鼠子”。生活于草丛间,捕食昆虫。爬行急速。旗内各地均有生存。

沙蜥 俗称“沙和尚”。生活于草丛间,捕食昆虫,爬行急速,产卵繁殖。旗内各地广泛分布。

蚯蚓 以有机物土壤为食。生活地潮湿的有机土层里。

五 昆虫类

胡蜂 夏季在屋檐及树枝等处筑巢,群栖,其尾有毒刺。

蜻蜓 俗称“水棒虫”。捕食蚊蝇,有益。多分布于旗内有水面的地方。

蜣螂 俗名“屎壳郎”、“粪扒牛”。穴居田野。分布于旗内各地。

蟋蟀 干虫可入药。分布于旗内各地。

 为害虫。分布于旗内各地。

螳螂 捕食害虫,为益虫,卵可供药用。分布于旗内各地。

蝼蛄 俗称“地蝼蝼”。是重要农业地下害虫,干虫可入药。分布于旗内各地。

蝴蝶 品种繁多。分布于旗内各地。

蜘蛛 捕蚊蝇。有一小红蜘蛛吐丝后损害农作物。

蚂蚁 分红褐、黑色两种。各有大小两类。在住宅内掘洞群居屡见不鲜。

蚱蜢 多分布在草滩,多为尖头蚱蜢。

萤火虫、蟑螂、金龟子、天牛、苍蝇、蚊子等在旗内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