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区社会风俗——饮食

发表时间:2017-07-10 11:27:55    来源:东胜区志

境内汉族居民饮食习俗,城乡有别。80年代前,农民主食,大宗为糜米、谷米和玉米面,次为黍米、莜面及荞面等。蔬菜主要有马铃薯、白菜,次有萝卜、蔓菁和豆角。秋末家家腌储酸白菜和酸碎菜。肉食以猪肉为主,羊肉、鸡肉为次。夏秋大多户储有腌猪肉。正常年景的家常饭,普通是蒸糜子面或玉米面窝窝及马铃薯,谷米马铃薯粥就酸菜,捞饭烩菜,拌汤捞饭,马铃薯丸子。待客食品,平时多为黍米糕、荞面、猪肉菜捞饭。婚丧请客普通为细杂绘菜(肉、豆腐和粉条烩成)馒头,个别富者有三盘或八碗;市民主食为白面和玉米面。蔬菜品种较多。肉食主要有猪肉、羊肉及牛肉。平日饭菜为馒头、玉米面窝头就炒菜或烩菜,面条,包子等。饺子为平时待客佳品,婚丧宴请菜肴较丰盛。

80年代,市民主食为白面、大米。蔬菜通常有马铃薯、白菜、圆菜,夏秋菠菜、芹菜、青椒、黄瓜、柿子等鲜菜也为常食。肉食以猪肉、羊肉居多,次有牛肉、鸡、鱼等。农民吃白面不缺乏,大米也能吃到,肉类增加,黍米糕、荞面、莜面、粉条、猪肉菜为普通食品。食蔬菜较市民仍为单调。城乡居民待客和逢年过节的饭菜讲究丰盛,礼仪宴请一桌席菜少则8个,多则18个左右,菜谱凉热结合,荤素搭配,多有鸡、鱼及海鲜等菜肴。

境内蒙古族居民在50年代以前,食品主要为羊、牛肉,奶食品和糜米。以后,平日饮食渐同于汉民,部分蒙古族在婚礼等庆祭活动中,仍放羊背子或整羊。吃炒米、喝砖茶之习至今保留。

居民餐次,今昔无异,但城乡有别,乡村农忙季一日三餐,以早、午餐为主,冬闲时为早、晚两餐;城镇多以午、晚两餐为主,早餐较随便,有的干脆不吃。

境内居民好酒喜歌,特别是婚礼等喜庆宴请时白酒必备,人们以敬酒、猜拳、对歌等方式劝人饮酒,以增添热烈气氛。有的酒宴往往通宵达旦,一醉方休。平日待客也要以酒招待方表心意。

境内的传统风味饮食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黄酒:用黍米面、曲芽面、枣加白酒,蒸煮发酵酿制而成。其色泽橙黄,味道甘醇,酒香飘溢,为居民年节饮料。

米凉粉:以谷米或糜米面加蒿籽熬成糊状,烹熟后一层复一层地摊于拍子(高粱秸纳制的锅、瓮盖)上,凉后划切为条,佐以各种冷汤调食。食之清凉可口,为夏季解暑佳品。

软米糕:用黍米面蒸做而成,分素糕和油糕。素糕配以马铃薯汤或肉块汤泡食,用肉块汤泡食称之为肉蘸糕。将素糕捏成小圆片或包以菜、豆等馅,以油煎而成,即为油炸糕。油炸糕片为婚嫁、生日、丧葬礼仪宴席的必备食品。

荞面:可做多样食品,如削面片儿、圪筒儿、饸饹等,煮熟后配调汤而食。饸饹也是农村婚、丧、寿庆的待客食品之一。

豆面条:以豌豆等面拌蒿籽加水和就,用面杖擀成极薄如纸的大片,再切为细条,煮熟后调食之。

炖羊肉:将带骨羊肉切为大块儿,炖熟后啃吃。每逢中元节,几乎家家都要吃炖羊肉。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