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6-07-16 22:14:05 来源:《东胜市志》
一、夏历节日
春节 腊月三十(小月二十九)日为除夕,俗称“过年”,为一年内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进入腊月以后,人们就为备办过年忙乎不已了。家家扫尘刷家,添置新衣,购买加工食品等。年节前老少都要理发,有“不管有钱没钱不要连毛过年”之谣。
除夕,户户贴对联,挂年画。除夕夜,庭院挂灯笼,燃放炭火笼,鸣爆竹,家人团聚,饮食美酒佳肴。50年代前,年节习俗迷信讲究甚繁,在房屋、庭院和畜圈的门口两旁立置炭块,称之“照门炭”。年夜有点香至黎明、打醋炭(以炭火蘸醋之味驱除邪秽之气)、喷门(以蒜沫喷洒门窗口,意为封门,遏止鬼怪入室,之后人们不再出入)和熬年(通宵不眠)等习俗。正月初一凌晨还有接神、出行(赶牛羊到喜神方向烧香磕头)等习俗。50年代以后,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多被文明健康的娱乐活动所取代。正月初一普遍吃饺子,取“捞元宝”之意。
正月初,人们走亲访友,晚辈携带礼品向长辈拜年,亲朋友邻互拜,有的机关单位组织团拜。近亲密友彼此请吃年饭,长辈给孩子“压岁钱”。相识者见面互问“过年好”。这些活动往往延续半个多月。
送穷日 正月初五为“送穷日”,也称“送穷媳妇”。初一至初四室内扫积的垃圾,直至初五黎明方可倒出,并就地焚香祈祷:“穷媳妇儿穷,早离我家门,在×家(多指当地富户)打一间(住一宿),到×家扎老营”。50年代后此俗消除。
人七 正月初七为过小年,俗称“人七”。境内神木祖籍人提前一天于初六过小年。是日夜食佳肴,挂灯笼,燃旺火,鸣爆竹,主要习俗基本近似除夕,但礼仪活动较为简便。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60年代前,在元宵节要组织秧歌、灯游会等民间娱乐活动。元宵之夜,家家悬挂灯笼,堆放旺火。70年代后期以来,城镇在每年元宵节期间均要组织大型文艺活动,由各专业文艺团体和街道办事处、较大单位分别出队进行街头文艺表演。同时举办灯谜、灯展、灯游、焰火等活动。
二月二 二月初二时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故谓“二月二龙抬头”。这天,男性剃头理发,美其名曰“剃龙头”。习惯食猪头、蹄。农户用炉灰围撒房宅、水井、场面等,称之“围灰城”。是夜,点面灯敬神,燃柴草旺火,人们欢快地跳越火笼,意为燎掉污秽、一年顺吉。有的还将燃烧的红火渣扬于空中,称之“扬红糜子”,有盼望丰年之意。60年代后,这些习俗基本消除,唯有“剃龙头”一俗至今仍有所见。
清明节 清明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每逢清明节这天,家家户户祭奠祖先,到坟地摆供品、烧纸,有的还为墓堆添土,安葬亡者时未烧“纸火”的,一般在清明节补烧。这天,城镇的学校、机关、团体等集体到烈士陵园扫墓,敬献花圈,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端午节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纪念古代诗人屈原之节。60年代前,端午这天,家户门首悬系艾蒿,人们身上也要带一撮艾。孩子耳穴和足、手掌心抹擦雄黄酒,在手、足腕和脖颈系以五色线拧成的花绳,胸前挂用各色丝线扎成的小麻刷和以布、丝线缝做的香包。均有防毒驱虫之意。食俗讲究吃油糕、凉糕、粽子。60年代后,只有食俗沿袭,其他习俗已消除。
中元节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这天,各家上坟祭祀亡灵,给孩子们蒸做面人面鱼,并馈送给亲邻小孩。家户多以炖鲜羊肉、配馒头为传统节日食品。十五日前后,正值夏锄结束,秋收未到,农村有回娘家等走亲串友的习俗。
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这时瓜果成熟,收成在望。节前各家炒炒米、烙月饼、备瓜果等。节日期间亲友互送月饼品尝。中秋节晚上,吃月饼、瓜果等,并有将月饼、西瓜供放庭院敬献月亮之俗。
腊八 腊月初八简称“腊八”,古代,为纪念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属佛教的节日,后来演变为民节。这天家家吃用黍米、豇豆等熬煮成的腊八粥。并将粥汤抹于杏树等果木树杆上,传说能使树木枝叶繁茂,果实丰硕。60年代以后,腊八习俗逐渐淡化。
祭灶日 腊月二十三日为祭灶日。迷信传说灶神要在此日回天宫呈报民间之事,遂于腊月二十三日晚,蒙汉族居民都要祭灶神(祭灶礼仪见本章第二节第四目)。蒙古族还称这天为过小年,较为讲究。祭灶之俗至60年代后基本消除。
二、公历节日
元旦 1月1日为元旦,俗称阳历年或新年。元旦前夕,大部分单位举行新年座谈会和娱乐活动。学校多组织越野等体育比赛活动。这天,各单位贴对联,张灯结彩,有的还升挂国旗。各行政、企事业单位放假1天。
“三·八”国际妇女节 妇联多召开表彰等庆祝会,女职工多的单位举行座谈会或包看电影等。妇女干部职工放假半天。
“五·一”国际劳动节 五六十年代,城镇多举行庆祝会、游行及体育活动。70年代以来,机关、厂矿、学校等多进行扑克、棋类、球类等文体活动,有的单位为职工包看电影。各行政、企事业单位放假1天。
“五·四”青年节 节日前后,一般在共青团组织主持下,进行适合青年特点的文体活动,如歌咏比赛、体育比赛、春游等。
“六·一”国际儿童节 节日前后,多以学校、学区或全市举办少儿文体活动。东胜城区多由盟、市的教育、体育、妇联等部门联合举办少儿体育和少儿文艺表演等。
“七·一”建党节 中国共产党的建党节前后,一般以党支部组织党员进行有纪念意义的活动,如召开座谈会,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等。
“八·一”建军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前后,驻军部队和地方政府要组织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一般要召开纪念大会,观看电影或文艺节目等。
教师节 民国时期,先后有“六·六”教师节、“八·二七”教师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五·一”定为教师节。1985年1月21日国家又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尊师重教成为风尚,教师节期间,一般以学校或学区为单位,召开庆祝会暨表彰会,给教师赠纪念品,市党政领导分赴城乡慰问教师,与教师同庆节日。东胜城区一般要召开隆重的教师节庆祝大会,盟、市党政领导出席祝贺。教师节这天,学校、幼儿园放假1天。
“十·一”国庆节 五六十年代,国庆节时,东胜城区要举行大型集会、游行进行庆祝。70年代后,多以单位举办座谈会或文艺活动进行庆祝。各行政、企事业单位放假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