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鄂尔多斯情网
鄂尔多斯市档案史志馆主办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组织机构
市情概览
时政要闻
工作动态
学术研究
数字史志
鄂尔多斯印象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网无用
>
准格尔旗
>
志书华章
准格尔旗农业垦务——禁留地开放
2018-06-21
清初,国家出现大一统的局面,久经战乱的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清朝政府有鉴于明王朝与鄂尔多斯部在边墙外无休止争端,采取息事宁人的策略,把长城以北,鄂尔多斯部的西南边沿划出宽25公里,长500公里的地段作为“禁留地”,直属皇室(人称皇界地)。规定汉人不得入此境垦殖,蒙民不得入此境游牧,以示蒙汉隔绝,将这一地带做为蒙汉界限。
清康熙三十五年(1669年),康熙皇帝西巡西安,途经保德,府谷、神木、榆林等地,官员军卒反映:“沿边州县,土地瘠薄,军民生计维艰”,希望能允... [
查看更多
]
准格尔旗农业垦务——军垦
2017-09-11
准格尔旗境在先秦时期为荤粥、猃狁、林胡、楼烦等游牧部族活动的地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成为秦王朝的领地,称“河南”地(包括整个鄂尔多斯地区)。秦始皇将俘获的隶卒派遣到“河南”地,实行屯垦实边,旗境始有军垦农业。至汉末、魏、晋时期,中原内战不休,无暇北顾,河南地沦为拓跋鲜卑的牧地,成为纯牧业区。隋、唐时期虽在旗境十二连城设有榆林郡治所,旗境仍为归附的突厥族牧地。北宋时,旗境为党项族西夏国领地,仍以游牧狩猎为主。元明两代及清初,旗境一直是林草丰美的牧场。
准格尔... [
查看更多
]
准格尔旗农作物品种选留引进——优良品种
2017-07-31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兴农的思想深入农村,良种引进和推广日新月异,引进的优良品种有:
小麦优良品种表
糜子优良品种表
谷子优良品种表
... [
查看更多
]
准格尔旗农作物——品种选留引进
2017-07-10
旗东南地区,历来对籽种的提兴复壮、优良品种的引进极为重视。但只局限于本地相互串换。1953年,旗农技推广站建立,才使各地农户对造留籽种的工作普遍重视起来。先后推广了穗选、片选、场选籽种的工作,进行了单收、单打、单独储存的方法。对于良种的余缺,农户自行串换调剂,以不断扩大留种的面积。从1959年开始,在夏秋季节,除强调选留籽种外,还抓了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沙圪堵乡民族农业生产合作社就建立了种子田583.2亩。全旗要求夏秋作物除莜麦、葫麻,去杂、去劣、拨除病株,实行片选外,一般小麦、糜、谷、高粱等作物,一定要... [
查看更多
]
准格尔旗农作物——蔬菜瓜类(根茎类)
2017-06-26
蔬菜种植,随着准旗农垦开始业已引进。全旗各地均有种植,品种繁多。
根茎类:马铃薯(俗名山药),为旗境大宗蔬菜、普遍种植,一般都种植在中上等地上,亩产1000公斤,当年收获可储存在次年春天,含淀粉高,亦可制作粉面。70年代以后引进“东北白”“树皮”等新品种,土种已被淘汰,但新品种亦有退化现象,故每年需引种改良。红薯,种植面积不广,仅旗境东南,马栅乡一带少量种植。萝卜,有红、黄、白色之分。红色亦称水萝卜,春天下种,生长期短,可鲜吃,可腌制酱菜。黄色亦称胡萝卜,... [
查看更多
]
准格尔旗农作物——经济作物
2017-05-07
油料:种植面积不广,约占总播种面积的5%。品种有葫麻、黄芥、臭芥、麻子、芝麻、蓖麻、葵花(食葵、油葵)、花生等。种植以葫麻、臭芥为主,麻子次之,一般都是专种。有的地方黄芥、麻子不作专种,混种于黑豆、谷子之中或宅旁地畔。芝麻仅在马栅、长滩、五字湾、沙圪堵地区少量种植。不做大面积种植,仅在马铃薯、西瓜地内混种,故产量甚少。蓖麻则在舍旁、路边、田埂上种植,产量甚微。葵花种植全旗较普遍,黑色为油葵,花色为食葵,亩产150公斤。葵花籽在本地不榨油,均向外地出售。花生,仅在马栅、沙圪堵、五字湾、羊市塔几个地区有小面积... [
查看更多
]
准格尔旗农作物——基本农作物(二)
2017-04-05
小麦:70年代前,主要为“红皮”、“白皮”等品种。70年代后,因产量低被淘汰。引进的新品种有“白欧柔”、“红欧柔”、“科林14号、4号”、“墨西哥”、“沙瑞克”、“他那瑞”、“龙溪35号”等,少数地区亩产在500公斤左右。小麦种植多集中于蓿亥图、十二连城、大路、准混兑几个乡。其余多在有大口井、... [
查看更多
]
准格尔旗农作物——基本农作物(一)
2017-03-13
糜、黍是本旗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0%。多种植于光照充足的梁峁地和一些沟川塔地上。因抗旱能力强,有耐风沙、耐盐碱的特性,只要适时播种,做好田间管理,就能获得较好收成。本旗糜黍以实满粒大,有光泽,味道香美而著称。是旗境蒙汉人民喜食的一种粮食。糜黍品种达13种之多。糜子有“大红”、“二红”、“小红”三种红色糜子,“大白”、“小白”两种白色糜子,还有“大青&rd... [
查看更多
]
准格尔旗民间传说
2016-11-25
风洞沟
旗境东南榆树湾之西,有一深涧,沟水蜿蜒入黄河。深涧两侧,山势峻峭,怪石嶙峋。站在涧口,抬头仰望,可见涧水飞流直下的瀑布壮景;侧耳静听,可闻呜呜的山风低啸。涧水穿山下石,携风而来,后蜿蜒入黄河——这就是风洞沟。
风洞沟的西山腰,凿有一条车马道,弯弯曲曲,如同飘带,一直伸入大山深处。这条道是人们入山拉炭的唯一行径。多少年来,虽道上车马辚辚,可行人无不心怀恐惧。尤其是车到半路的阎王石壁,上有山石压顶,下有几十丈的陡然绝壁,脚下虽有瀑布渲泻,也无人敢停立观赏。这里有一古老的传说... [
查看更多
]
准格尔旗姓氏、家庭、称谓
2016-11-20
姓氏
蒙古族姓氏,始于1926年(民国七年)初那森达赖、奇子俊父子创办新军之际。因所聘新军教官,多是汉族,对于蒙名称呼感到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奇子俊号召官兵学取汉族的姓名。自己率先取名“子俊”,并将台吉家族奇渥温氏的打头字音“奇”作为姓氏。上行下效,新军中蒙古族官兵相互效仿,多以其名的第一音节或汉族姓氏作为姓氏。此举颇合汉俗,给蒙汉群众往来带来了便利。于是,伊盟各地群起依存,各旗贵族,统以“奇”为本宗姓氏。
准格尔旗蒙古族的主要... [
查看更多
]
准格尔旗骁骑兵
2016-10-15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本旗建旗伊始,仿后金的牛录额真、甲兰额真和固山额真制度,以兵丁数目为基础,建立了相应的军事组织。
军事组织以150丁为佐,设佐领1人,骁骑校1人,领催6人,骁骑50人,骁骑亦称箭丁或马甲。除此而外,其它人员统为随丁。每5个佐领为一参领,设参领一人。每5个参领,成一固山,即旗。本旗设8个参领,42个佐领。蒙古语称佐为苏木,佐领为章盖,参领为伍兑,佐领之助手骁骑校称孔兑。参佐之上,设东、西梅林及统领贾格尔齐。
参、佐制度的特点是以军代政,寓兵于民。男子除老幼和当喇嘛者外,凡1... [
查看更多
]
准格尔旗蒙旗部队
2016-10-15
民国初年,社会混乱,兵匪迭起,东协理台吉纳森达赖遂组织牌兵,初为58名,10年后发展至240名,设兵官统领,以火枪武装,属民团性质,进行剿匪安民事宜。
1925年,冯玉祥将军委奇子俊为“陕甘豫剿匪司令部”骑兵上校团长。奇子俊在原有牌兵基础上开始筹建新军。次年改为“蒙旗民兵训练处骑兵团”,分为四连,分驻沙圪堵、榆树壕、九枝榆树、河套等地,有兵576人,由俄式步枪500支武装。新军官兵统一着装,以新式操典训练。
1927年,奇子俊部在宁夏接受整编,冯玉祥委其... [
查看更多
]
准格尔旗历史人物
2016-07-30
丹丕勒(1821—1906),蒙古族,哈岱高勒乡南坪村人,生于贵族世家。少入私塾,粗通文字。进入准旗衙门后,因其有肝胆侠义之气,遇事善断,被同僚拥戴,由顶木齐升任西协理。不几年,又升任为东协理。其间,他曾带领打手捣毁了擅入准旗黑界地开荒种地的河曲、府谷县人的牛犋火盘,迫使其向协理府交纳“官中”、“元年”,征服了在旗内耕种土地的地户。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清政府“移民实边”、“开垦蒙荒&rdquo... [
查看更多
]
准格尔旗的矿山管理
2016-07-25
一、经营管理
1959年,旗政府工交局开始着手矿山管理。1963年4月制定了开办小煤窑政策。政策规定:对国家矿藏长远建设影响不大,距国营煤矿15公里,在保证安全,坚决不准外销的前提下,报计委、工交局批准后方可开采。同年封闭了3个公社的14个小煤窑。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旗社队小煤窑发展迅速,国营煤矿的正常生产销售受到冲击。旗政府决定成立“准格尔旗燃料公司”,对全旗社队煤矿进行首次整顿。1985年8月,准旗建立准格尔旗煤炭工业总公司,管理全旗国营、二轻、乡... [
查看更多
]
准格尔旗志建置沿革
2016-05-07
一、区划变更
公元1649年设旗之时,本旗一改过去的鄂托克、百户、十户长制为参领、佐领,以统领其众。蒙古族因游牧的经济生活所决定,地域观念不十分强烈,故军事代行政组织的参领、佐领只管理民众,不统辖区域。本旗时设13参领、42佐领。
参领相当于区乡一级的行政机构,亦相当营一级的军事组织,蒙古语称“伍兑”,满语称“扎兰”,编制只设参领1人。佐领蒙古语称“苏木章盖”,满语为“牛录”,相当村一级的行政组织,亦相当... [
查看更多
]
准格尔旗的行政区划
2016-03-20
第一节 沿革
旗境先秦时期为荤粥、猃狁、林胡、楼烦地。
秦“略取河南地”后,旗境南为西河郡,其余属上郡。
汉因秦制,旗中部纳林称美稷设属国尉府,东北部设沙南县,西南部设广衍县。
北魏时,旗境属夏州之一部。
隋朝一统后,于今之十二连城设榆林郡,辖榆林、富昌及河滨三县。
唐初,升榆林郡为胜州。
宋时,旗境为党项族西夏领地。
元灭西夏,属东胜州。
明初,旗境为榆林左... [
查看更多
]
准格尔旗的区划变更
2016-02-19
公元1649年设旗之时,本旗一改过去的鄂托克、百户、十户长制为参领、佐领,以统领其众。蒙古族因游牧的经济生活所决定,地域观念不十分强烈,故军事代行政组织的参领、佐领只管理民众,不统辖区域。本旗时设13参领、42佐领。
参领相当于区乡一级的行政机构,亦相当营一级的军事组织,蒙古语称“伍兑”,满语称“扎兰”,编制只设参领1人。佐领蒙古语称“苏木章盖”,满语为“牛录”,相当村一级的行政组织,亦相当连一... [
查看更多
]
《准格尔旗志》概述
2015-09-19
准格尔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东南部,地跨北纬39°16′~40°20′,东经110°05′~111°27′。准旗北部、东部被黄河环抱。北部与土默特右旗、托克托县隔河相望,东邻清水河县和山西省偏关县,南部与山西省河曲县、陕西省府谷县为界,西与伊金霍洛旗、东胜市、达拉特旗接壤。1990年,全旗总人口23.68万人,有蒙、汉、回、满、藏、壮、达斡尔、鄂温克、朝鲜、彝、黎等14个民族。其中,蒙古族1.87万人,汉族21.76万人。...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