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鄂尔多斯情网
鄂尔多斯市档案史志馆主办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组织机构
市情概览
时政要闻
工作动态
学术研究
数字史志
鄂尔多斯印象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网无用
>
鄂托克旗
>
地情民俗
鄂托克旗蒙古族民间工艺——装饰
2017-09-04
一、刺绣
刺绣是蒙古族妇女最拿手的技艺。蒙古族姑娘从十几岁起就开始学习刺绣,十五、六岁便掌握一定的刺绣方法。蒙古族刺绣品主要有鼻烟壶袋、烟荷包、针扎、碗袋、飘带、枕头、靴帮子等。用五彩丝线绣出山水、花木、彩蝶、鸟兽等图案。制作工整、构图别致,工艺和花色独具草原特色。汉族中也流行绣花枕头、绣花鞋等刺绣制品。
二、粘贴
粘贴,是将各种布料剪成各式花样,贴在布底和毡底,再经过缝缀、锁边而成的一种工艺,是一种蒙古族民间广泛流行的装饰艺术。制作蒙古包门帘、密缝毡子、鞍屉、驼屉等多用粘贴手法。用羊毛毡作底... [
查看更多
]
鄂托克旗的民间工艺——粘贴
2017-07-31
粘贴,是将各种布料剪成各式花样,贴在布底和毡底,再经过缝缀、锁边而成的一种工艺,是一种蒙古族民间广泛流行的装饰艺术。制作蒙古包门帘、密缝毡子、鞍屉、驼屉等多用粘贴手法。用羊毛毡作底子,用红、蓝、黑布剪成云纹、花卉、寿字等各种图案贴在毡子上,四周边沿用赭色驼毛绒缝结,既实用又美观,看上去粗犷大方,醒目庄重。... [
查看更多
]
鄂托克旗民间工艺——刺绣
2017-07-10
刺绣是蒙古族妇女最拿手的技艺。蒙古族姑娘从十几岁起就开始学习刺绣,十五、六岁便掌握一定的刺绣方法。蒙古族刺绣品主要有鼻烟壶袋、烟荷包、针扎、碗袋、飘带、枕头、靴帮子等。用五彩丝线绣出山水、花木、彩蝶、鸟兽等图案。制作工整、构图别致,工艺和花色独具草原特色。汉族中也流行绣花枕头、绣花鞋等刺绣制品。... [
查看更多
]
鄂托克旗民间艺术——舞蹈
2017-05-15
盅子舞也叫打盅子。在二百多年前已流行于鄂托克旗,它是用酒盅子作道具表演的舞蹈。酒席宴上主人频频敬酒,客人开怀畅饮。当酒酣兴高时,姑娘们随手拿起酒盅,左右手各执二只,在《脑门达赖》、《乌仁唐乃》、《森吉德玛》等民歌的伴奏伴唱下,和着歌声与清脆悦耳的酒盅砸声,翩翩起舞。舞姿以双腿、双臂的动作为主,步伐灵活,双臂运动自由,做到盅在响、手在舞、腰在扭、眼跟手、脚步稳,才能跳出盅子舞的风格来。鄂托克旗包乐浩晓苏木打盅子艺人那顺胡图克(已故)跳起盅子舞,盅子就象粘在手上,碰击的响声犹如银铃清脆明亮,身段优美而有韵律。... [
查看更多
]
鄂托克旗民歌
2017-04-17
鄂托克民歌广泛流行于镇、苏木、乡,每逢佳节喜庆、宾朋酒宴,或喜或忧,或男或女,或老或少,即兴吟唱。尤其在婚宴、敖包会、马奶节、那达慕会上,牧民们欢聚在一起,对歌赛曲,歌声不绝,笑声不断。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牧区,民歌演唱是牧民文化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继承传统文化、传授知识的手段之一。
一、题材
鄂托克民歌的内容广泛,有牧民反抗剥削压迫的,如《脑门达赖》、《包尔陶勒盖》、《好》等;有赞美家乡、思乡和赞马的,如《六十棵榆树》、《离开家园》、《雪山上的白狮子》、《浅灰的马儿》、《成吉思汗两匹青马》等;... [
查看更多
]
鄂托克旗保护传承民族手工艺文化
2017-03-27
鄂托克旗草原文化底蕴浓厚,民族手工艺人众多。为进一步加强民族手工艺品保护与传承,该旗成立了鄂托克旗民间手工艺人协会,会员现已达350人,其中年龄最大的92岁,年龄最小的16岁。2014年、2015年,该旗承办了两届民间手工艺作品展销会暨评比大赛,累计展出200多种、3000多件民族手工艺品,实现销售收入25万元。...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