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8-08-10 13:54:37 来源:《伊克昭盟志 > 伊克昭盟志(六) > 卷四十三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图布升吉尔格勒》
图布升吉尔格勒(1888~1949),蒙古族,字福亭,成吉思汗32代孙。笃信佛教。清光绪32年(1906年)按清朝理藩部惯例登记为鄂尔多斯左翼中旗记名扎萨克。他精通蒙、满两种文字,并能诵读藏文经卷。
清宣统三年(1911年),哲布尊丹巴在沙俄的支持下搞蒙古独立,妄图使蒙古民族从中华民族中分裂出去。图布升吉尔格勒对此持反对态度。
民国6年(1917年),图布升吉尔格勒袭鄂尔多斯左翼中旗扎萨克和硕亲王位。他针对郡王旗草场被大量开垦及出卖,使蒙古族牧民草场减缩、生计艰难的实际情况,明确规定本旗不论扎萨克或台吉,一律不准出卖草场。并给牧民按户划拨户口地,允许牧民在不影响放牧的前提下,开垦少量土地种植粮食,使牧民逐渐由游牧变为定居放牧。他还清理了全旗积欠边商的债务。使该旗牧业生产得到发展,牧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图布升吉尔格勒又针对郡王旗境内常有土匪出没,给农牧民造成灾难的事实,任命伊日克巴雅尔为营官,组织猎手建立起30余人的保安队,长年驻扎在王府附近。让色登诺尔布组织了一支自卫队,驻扎在王府以西60华里的察汗胡图希里,由东协理鄂尔德尼格日勒在布尔台格东营盘组织保安队。这三支武装力量形成鼎足之势,保护了全旗人民的生命财产,稳定了社会秩序。
清末民初,郡王旗也和鄂尔多斯其他蒙旗一样,因经济、文化落后,交通闭塞,尚未兴办学校教育,仅有少量私塾。图布升吉尔格勒深感发展教育的重要。于民国15年(1926年)从陕西省神木县请来李如堂先生,办起旗立初级小学,招收学生40余人,后又发展为完全小学,用蒙、汉两种文字授课。
民国22年(1933年),德穆楚克栋鲁普在百灵庙发起“蒙古自治运动”,图布升吉尔格勒明确反对。
民国25年(1936年)1月,绥远省境内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简称绥境蒙政会)成立,图王任绥境蒙政会委员兼教育处处长。
翌年,抗日战争爆发,蒙政会迁至扎萨克旗,图布升吉尔格勒任常务委员。是年初冬,驻包头日军司令官派遣特务内田勇四郎(化名乌吉达)到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诱降各旗王公,到郡王旗活动。图布升吉尔格勒立即派员到扎萨克旗,向伊克昭盟盟长沙克都尔扎布汇报。并与沙盟长商定,以巧计周旋,使日本人的阴谋归于破产。
民国27年(1938年)3月,驻包头日军进攻东胜。图布升吉尔格勒命令郡王旗保安二队配合驻军反击日本侵略军,使东胜保卫战获得胜利。
日军为迫使图布升吉尔格勒投降,曾多次派飞机到郡王旗轰炸,有时一天轰炸多次。图王带全家躲避到掌岗图山区,仍指挥全旗军民支援前线,坚持抗战。为解决伊盟驻军给养,图布升吉尔格勒命郡王旗组织民夫130人,牛车250辆,长期从黄河后套向伊盟运输粮食。马占山率东北挺进军进驻伊盟后,向蒙旗征用军马,图布升吉尔格勒一次就献马百匹,积极支援抗日战争。
民国30年(1941年)6月,图布升吉尔格勒奉命到重庆向国民政府述职。他在广播电台发表了题为《团结抗日,争取民族生存、国家独立及主权完整,为自由和平公理而战》的声明。8月,从重庆回伊克昭盟时途经延安,受到中共中央的热烈欢迎。毛泽东主席及其他中共中央领导人接见并设宴款待了他。
民国32年(1943年)扎萨克旗发生“三·二六”事变时,图布升吉尔格勒为保边安民,不让郡王旗军民参加武装抗垦斗争。他主张向国民党当局进行合法的说理斗争,以求缓和事态发展,顾全抗日大局。当时的伊克昭盟盟长沙克都尔扎布到乌审旗西部投奔中国共产党后,国民党政府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于7月任命图布升吉尔格勒为代理伊克昭盟盟长、伊盟保安长官公署长官和绥境蒙政会代理委员长,并责成绥远省主席傅作义与图布升吉尔格勒共同处理“三·二六”事变的善后工作。傅作义根据图布升吉尔格勒的建议,撤销了陈长捷的伊盟警备司令的职务,撤换参与镇压伊盟人民的部队,使伊盟的形势趋于平稳。
当年冬,沙克都尔扎布返回扎萨克旗,国民政府又恢复了沙克都尔扎布原来的职务,委任图布升吉尔格勒亲王为伊克昭盟副盟长。
民国34年(1945年)7月,沙克都尔扎布逝世后,图布升吉尔格勒继任绥境蒙政会委员长、伊克昭盟盟长、伊盟保安长官公署长官。1949年2月22日,在宁夏病逝,终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