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的古城址——寨子圪旦遗址

发表时间:2025-01-06 14:03:12    来源:《鄂尔多斯历史文化》

寨子圪旦遗址位于准格尔旗薛家湾镇白草塔行政村荒地自然村,距今约5000年前,属于海生不浪文化与永兴店文化的过渡阶段。

一、古老的城邦

寨子圪旦古城是一处以石筑围墙环绕的祭坛为主体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址。石筑围墙依地形而建,平面形制不大规整,略呈椭圆形。墙体内外壁用石板、石块垒砌而成,略呈斜坡状,较平整;内部由碎石块及土填充而成。古城规模较大,保存较好,是中国北方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有石筑围墙的城址,具有防御功能。

 

图片2.png 

1 寨子圪旦遗址

 

二、祭祀的高台

寨子圪旦古城内被石筑围墙环绕的中心地带,有三座主体建筑呈“品”字形分布的基址。其中北部一座为方形台基,呈覆斗形,顶部及四坡均由石板铺成。站在台基上向四周眺望,方圆数十里一览无余,推测是一处举行祭祀、集会的祭坛地点。这种集祭祀、礼仪功能为一体的特殊建筑,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三、质朴的审美情趣

寨子圪旦遗址内古人使用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有磨制加工的石斧、石刀,也有琢制加工的石环。除此之外,还有骨针、骨锥等工具,他们用这些骨质小工具缝制皮毛,制成衣物,并用骨簪束起头发。遗址人群使用的生活器具仍然以陶器为主,主要有直口瓮、敛口瓮、侈口罐、高领罐、双耳罐、盆、壶等。在这些陶器的表面,往往装饰有较为细致、周密的纹饰,如贴塑在口沿处的泥条纹,装饰在器身的篮纹、绳纹、方格纹、戳印纹等。这些质朴的纹样,虽然简单粗略、工艺稚拙,但却是当时流行且普遍使用的装饰纹饰,是古人认识自然、崇拜自然最直接、最生动的图像表达,也是古人审美情趣、审美观念的最好物证。

 

图片3.png 

2 寨子圪旦遗址出土的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