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3-11-21 14:44:11 来源:方志中国微信公众号
地方综合年鉴照片的选用
——以4部中国精品年鉴为例
宋铭月
摘 要 地方综合年鉴中的照片是对正文的有益补充,可以直观而丰富地传达信息,是年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连云港年鉴(2019)》《长沙年鉴(2020)》《北京朝阳年鉴(2020)》《孝义年鉴(2020)》4部中国精品年鉴在照片选用方面具有照片质量较高、地域特色和年度特色突出、同一性质照片进行专题排版、新旧照片同时刊载产生今昔对比等特点,值得学习借鉴。选用入鉴照片时要克服自然风景和会议照片占比过多,随文图片较少,卷首专题图片标题与图片内容对应不严谨等问题。年鉴要选用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保证照片的真实性;选用特色照片,要遵守相关规范,充分反映社会民生、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的成就。在编纂工作中,要重视提升编纂人员素质、细化工作流程、严格内容审核,并借鉴报纸等媒体在照片方面好的做法,提升照片编纂质量。
关键词 地方综合年鉴 精品年鉴 卷首专题图片
照片是年鉴中特殊的表现形式,是年鉴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比例虽小,作用却很重要。年鉴照片的选配关乎其质量,在“读图时代”,照片起到迅速、鲜明传达信息的作用,“先图夺人”更能够彰显年鉴特色。刊载丰富的、恰当的照片能够体现整部年鉴的气质,展现本地发展的整体面貌。笔者阅读《连云港年鉴(2019)》《长沙年鉴(2020)》《北京朝阳年鉴(2020)》《孝义年鉴(2020)》4部中国精品年鉴,深感其在卷首专题图片设计上匠心独具,主题鲜明,布局合理,生动形象,有较强的资料性和存史价值,是年鉴的画龙点睛之笔。虽有还需探讨之处,但瑕不掩瑜,总体上值得编纂者学习借鉴。笔者试对其照片选用和编辑特点进行分析,从中探索提高地方综合年鉴照片质量的途径。
一、品评优长:精品年鉴照片的亮点
4部中国精品年鉴在照片拍摄、选用、编排等方面,突出年度亮点,展现地域风采,透视时代发展,既遵守了编纂规范,又对排版进行了革新,使读者耳目一新。
(一)拍制:摄影照片质量较高
与普通年鉴相比,4部中国精品年鉴的照片质量较好,每张图片都有较高的艺术性,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专业摄影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所拍摄的照片含有色彩、线条、符号等各种元素,其用光、色彩、构图、角度、景深都较为适当。每一张备选照片都应按照作为卷首专题图片的质量来要求。尤其是人物照片,摄影师如果特别善于抓住动态人物最好的瞬间,会产生极佳的视觉效果。《连云港年鉴(2019)》卷首专题图片堪比画册,很多景色采取航拍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对连云港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展示,非常美丽。其随文图片中,有一张拍摄于清明节的照片,一名抗战老兵在烈士陵园给学生们讲述抗日战争的故事,老兵倾心讲述,周围的学生有的凝神思考,有的表情沉重,有的拿着本子记录,逼真再现了照片中人物的真实情感。
(二)选材:突出地域特色和年度特色
年鉴编辑应尽量选用具有地域特色和年度特色的照片。《北京朝阳年鉴(2020)》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教育和冬奥会等年度重大事件,刊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助力冬奥”等专题。《长沙年鉴(2020)》在卷首专题图片中设置了“2019长沙荣誉”“2019长沙数字”等专题,介绍上一年度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貌;在精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星城巨变”专题之后,设立“产业项目建设年”“营商环境优化年”“夜经济”“2019年度事件”专题,刊载2019年年度照片。通过对上述照片的选择,让读者感到,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每个地域都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为该年度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三)编排:同一性质照片进行专题排版
年鉴照片除了具有存史、育人、资政的功能之外,还有宣传的功能。专题照片应当突出年度重大选题,反映重大事件、重要成果和热点问题。很多年鉴在创刊的时候,卷首专题图片习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这种方法主题混乱,亮点也不鲜明。近些年,很多中国精品年鉴的卷首图片都按照性质分成多个专题,成为排版的一个特色。《孝义年鉴(2020)》卷首专题图片按照记述特色分为“数字孝义”“基础建设”“经济发展”“生态建设”“文化生活”共5个专题,每个专题之下都有相互联系的一组照片。《长沙年鉴(2020)》除了必有的长沙市政区图之外,又刊载了长沙市文化地图。该地图以行政区划为基础,标出了故居、遗址、名胜古迹等的具体位置,还将马王堆汉墓、开福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刘少奇故居、爱晚亭、密印寺、岳麓书院等地方的照片单独列出,彰显其文化价值。《北京朝阳年鉴(2020)》卷首专题图片设置“法治建设”“乡镇社区换届选举”“吹哨报到即诉即办”“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疏解整治促提升”“城乡环境建设”等专题。《连云港年鉴(2019)》卷首专题图片刊载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开山岛村党支部书记王继才的事迹。他守护开山岛,守卫孤岛整整32个年头,2014年王继才夫妇获评全国“时代楷模”。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去世,2019年卷年鉴将他的照片在卷首以专题形式进行刊载,意在回顾英雄事迹,传承英雄精神。
(四)增色:新旧照片同时刊载产生今昔对比
采用新旧照片同时刊载,展现今昔的巨大变化,使读者感受到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是年鉴卷首专题图片的创新亮点。《连云港年鉴(2019)》卷首专题图片设置“70年回眸”专题,刊载38张20世纪80年代的连云港开发区和现代连云港开发区新旧对比的照片,用黑白与彩色照片的反差,映衬出连云港开发区建设初期与当今城区的显著不同,充分反映了连云港40年的发展状况。《长沙年鉴(2020)》卷首专题图片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星城巨变”专题,从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到2019年,每年一张照片,共70张照片,堪称年鉴卷首专题图片的范本。这些照片有国家大事,也有市井风情,有轧钢厂工人的挥汗如雨,也有农场里的收割场面,使读者领略浩荡奔腾的历史大潮,重温温暖的瞬间,感受时代的沧桑巨变。可见,年鉴要打造成精品,版面设计一定要美观,在具有文献价值的基础上,还要具有美学价值,不仅可读,而且可赏,不仅堪存堪鉴,而且堪阅堪品。
二、美中不足:照片选用的问题
4部中国精品年鉴虽然有很多创新之处值得借鉴,但是白玉中还有微瑕,需要年鉴编纂者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克服存在的问题,将年鉴再进行精雕细琢,不断改进,向尽善尽美方向迈进。4部中国精品年鉴照片选用存在以下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自然风景照片过多
中国年鉴精品工程实施前,年鉴中卷首专题图片稀少、排版呆板的情况较为常见。近年来这种现象有所改观,各年鉴编纂单位越来越重视年鉴照片的制作,卷首专题图片中涌现出许多摄影技术高超的作品。随着摄影技术日趋进步,摄影器材越来越先进,照片也越来越精美。但是在照片美观受到重视的同时,对照片表达的深刻内涵有所忽视。4部中国精品年鉴中,《连云港年鉴(2019)》卷首专题图片75张,内容为自然风光和建筑物的有39张,占比52%。《孝义年鉴(2020)》卷首专题图片120张,内容为自然风光和建筑物的有60张,占比50%。《北京朝阳年鉴(2020)》卷首专题图片79张,内容为自然风光和建筑物的有7张,占比9%。自然景观和建筑物的照片如何体现年度性?这些景观图片在本年份刊载的意义有多大?森林、山川、湖泊、瀑布、日出、草原、花草,这些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否由于当地人作出一定的贡献才获得的?笔者认为,判别景物照片的年度性,关键在于其是否与人的活动有密切联系。年鉴更重要的是表达人类活动,年鉴中这些景观图片如果不能体现时代性与年度性,将年度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充分的表达出来,就应少刊载甚至不刊载,否则与志书、史书中的照片无异。如果是人民努力奋斗下对环境进行了提升改造,使环境较之前有很大的改变,或是某个项目被列为当年的专题工程,也可以入鉴。例如,单独的河流看不出有亮点,但是如果是对河流两岸的房屋建筑有所改造,是“人”的活动使自然风光变美,就可以刊载。这方面可以借鉴《长沙年鉴(2020)》,其为地方综合年鉴卷首专题图片的使用提供了优秀的借鉴。其回首星城巨变的70张照片中无一张自然风光照片,仅有的7张建筑物的照片都是当年最为显著的地标,仅占全部照片的10%。由此可见,经过岁月沉淀的、能够彰显人民奋斗历程的、展示人类活动的照片是最为珍贵的,最值得入鉴。
(二)会议照片占比过大
召开会议往往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一环,各种类型的会议直接反映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情况。领导进行视察、调研、召开会议,是本部门工作受到重视的体现,部门举办的各种活动也是此项工作作出成绩的体现,故在年鉴中展示会议的照片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故不能将所有会议照片拒之门外。但应当看到,体现一个领域的成果,不仅仅是召开会议。如果会议照片占比过大,各类会议照片大量重复,反映大量的民众普通生活的照片就相对减少。这一方面影响排版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年鉴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体现社会各行各业在年度内的风采,这些不是仅仅依靠会议照片就能够体现的。4部中国精品年鉴的卷首专题图片中,《连云港年鉴(2019)》会议和活动照片8张,占比11%,这个比例比较适当。《孝义年鉴(2020)》会议和活动照片17张,占比14%,占比还算可以。而《北京朝阳年鉴(2020)》会议和活动照片31张,占比39%,这个照片的比例就比较高了。最值得借鉴的是《长沙年鉴(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星城巨变”专题70张照片中,都是经过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精品,没有一张会议照片,没有一张领导讲话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反映当时社会最精彩的内容。
(三)对随文图片缺乏重视
受传统著书思维的影响,有的年鉴编纂者认为照片是文字的附属,其功能就是为文字锦上添花,真正起到存史价值的只能是文字。在随文图片方面,《连云港年鉴(2019)》《北京朝阳年鉴(2020)》入鉴照片还是较多的。《长沙年鉴(2020)》91张随文照片,在整部年鉴582页的体量中,大约6页正文中有1张照片,略显单薄。《孝义年鉴(2020)》虽然卷首专题图片选入120张照片,但在正文中没有随文图片,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全国其他省市也有部分年鉴缺乏随文图片,随文图片有强烈的释文作用,与文字互鉴互证,按记述的内容插入文中,将事件的过程、活动的场景、历史凭证等内容的照片随文插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其与卷首专题图片共同起到提升年鉴的文化品位的作用。
(四)卷首专题图片名称与图片内容对应不严谨
为突出特色,很多年鉴将卷首图片按照类别分为几个专题,但是有的年鉴专题分类的名称与选取照片的范围不完全一致,容易引起读者对本地工作的误解。《孝义年鉴(2020)》卷首专题图片中,“文化掠影”专题下收录7张演出节目的照片,但是“文化”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社科研究、史志档案、大众传媒、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管理等多个方面,不仅仅是节目演出;“民生幸福”专题下收录5张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照片,而“民生”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包括就业、扶贫、教育、医疗、社保、文体、生态等群众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市民体育锻炼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在选用照片时应当考虑充实其他方面的照片。
三、去芜存菁:提升年鉴照片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学习借鉴精品年鉴,就要取其优长,弃其短板,不断加以改进提高。
(一)保证照片的真实性
年鉴要服务当代,更要利及千秋。不论年鉴编纂的观念如何创新,存史作为年鉴的第一价值不可动摇。入鉴照片要避免摆拍,保证其真实性。电脑多媒体技术只能用来调整画面的亮暗、为了突出主题而进行边框的裁剪等显示特征,而不可用来修改照片内容。如果照片中涉及的人物不宜公开出版,可以更换其他照片,而不能通过涂抹来变更照片内容。照片中主要人物表情自然即可,不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加以修饰。年鉴中很多展示劳动场面的照片更注重突出劳动者的辛勤和成果,不需要光鲜亮丽的视觉效果。例如,冲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大白”们的笨重身影,更令人感动。这些优秀照片共同的特点就是真实,真正能够打动读者的也是真实。卷首专题图片选用的照片更能反映全局的信息,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不缺不漏,体现全面领域,主要工作不缺不漏。随文照片要文图相辅,照片应展示更鲜活、更有生命的内容。
(二)选用有典型意义的特色照片
年鉴要打造成精品,达到集存史性、宣传性、可读性于一身的效果,就要去粗取精,选取有特色的照片。选取有特色的照片要反映社会热点,并完成由反映会议活动为主,到反映社会民生、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等为主的转变。2020年以来,各地综合年鉴几乎都要刊载当地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照片,一些年鉴选用在请战书上签字、“大白”在特定部位消杀、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火线入党的宣誓照片,真实而有新意。《天津市宝坻年鉴(2021)》刊载一张“大白”为宝坻百货大楼内部空调开展核酸采样检测的照片,主要反映天津市疾控中心经过科学研判后怀疑该点的传染渠道是内部空调,因此对其开展核酸采样检测这一事件,刊载这张照片凸显了当时抗疫行动的科学性、及时性与准确性。选取有特色的照片还要追求“新”。自然风景、名胜古迹、往年修建的办公大楼等照片,不能体现年度特色;会议照片过于呆板,还存在历年年鉴之间、同一年中照片雷同的现象,都应当少用慎用。应当选取年度中有特色、有新意的照片,例如,《连云港年鉴(2019)》在“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条目后刊载连云港市公租房电脑摇号选房的照片,将电脑操作页面投影到大屏幕上,选房人员、工作人员一起观看,体现出选房工作的公平公正,有力地说明了当地住房保障部门将住房保障政策落到实处的真实情况。
(三)丰富文字说明
提升年鉴照片选用质量除了要对照片本身进行把控,还要对照片的文字说明高度重视。优秀的文字说明能够使读者只浏览卷首专题图片便能够了解一地最主要的、最精彩的成就,使其成为年鉴中的“微型图鉴”。图片文字说明的用语要科学规范,且较内文的要求更严格,不能出现低级语法错误,说明应当简洁、准确,时间、地点、事件及摄影者姓名或供图单位等要素齐全。紧扣照片内容,会议的照片说明一定要与会标的表述文字一致,说明的语言文字需要更强的规范性。随文图片更应注重在不和正文重复的前提下,简要说明主题内容。照片所述内容一定要与大事记、正文保持一致。
四、守正创新:图片编纂工作举措
提高地方综合年鉴照片的质量,展示年鉴的魅力,不能只盯着照片本身,还要在工作方法上下功夫。如何获取高质量的照片,如何更好地展示每张照片,恰如其分地发挥其作用,是编纂者在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在保持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充分运用各方人力、物力资源,学习其他媒介资源的优长,使年鉴图片越编越好。
(一)提升编纂人员素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年鉴人才队伍,提升年鉴编纂者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不仅指文字编纂方面,也指照片应用方面。首先,要端正年鉴编纂者对图片的工作态度,使之意识到年鉴照片的重要性,选用照片决不是“巧活儿”,有时选取一张恰如其分的图片比写一段文字还要费事费力。其次,培养编纂者的政治认知能力、语言文字能力、行政沟通能力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悉方志学、编辑学、历史学、信息学、社会学等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选用入鉴照片所需要的一双“慧眼”。再次,要让年鉴编纂者了解装帧设计乃至出版印刷的质量要求,从美术设计、技术设计、材料制作设计到卷首专题图片设计和内文版式都具备良好的立意和构思,从而提升装帧的品位和档次。
(二)细化编纂过程
在组稿时,照片要与文字同时进行,以避免照片匆忙组稿造成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在审校时,也要做到照片与文字同审同校,切忌文字过三审后才加入照片。发现照片存在瑕疵,如果是景物,必须重新拍摄;如果是人物活动照片,尽量从各种渠道试着寻找,看当时是否有其他人员拍摄留存了照片,把能够搜集到的照片资料搜集全。如《长沙年鉴》的编纂者探索形成图片编辑征图、选图、构图、审图、图文对比等“五步法”,由“等米下锅”上升为“选菜烹饪”,这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三)严格内容审核
年鉴编纂者对照片选用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把控。第一是严把政治关,在提升照片的新颖性、美观性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其严肃性。年鉴的官书性质决定其编纂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将政治意识贯彻到每一张照片、照片中每一个人物之中,坚决杜绝出现政治性的错误。第二是严把保密关,对照片的审查要细之又细,除了关注照片中的主要人物,对背景内容也要认真审阅,看有无需要保密的内容,有无敏感的问题,比如军事设施、人防工事等。第三是严把内容关,再精美的照片,如其不能体现所表达的主旨,也不能入选。有关领导视察的照片,应当体现领导对该项事业的关心,所要体现的是要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突出领导的个人形象。年鉴具有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不得使用刊载商业广告的图片。第四是严把规范关。年鉴选用照片要严格依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以及图书出版的其他规范,对图照进行严格把关。
(四)借鉴媒体照片
很多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上的照片选用和排版,水平高超,内涵深刻。年鉴在选用照片典型性这方面,除了借鉴史志图片的使用方法,还可以学习借鉴各大媒体的做法。卷首专题图片装帧设计上要丰富其形式,可采用跨页、蝴蝶页等多种方式,提升图片页面舒畅、扩展之感。设计时方形图、圆角图、椭圆形图交错排列变化,每页图片的张数也采用多种排版方式,不拘一格,设计成几张图片连贯在一起,拼接成组图,表达共同的意义。利用电脑排版软件进行设计,以展现美轮美奂的建筑、五光十色的街景、气势磅礴的山川、公园里老人们的健身运动、大街上青年人昂起的笑脸。在保证真实的基础上,尽量将图片美化,使读者获得信息的同时收获美感。例如,《长沙年鉴(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星城巨变”专题照片,均由《长沙晚报》提供,具有史料价值,也具有艺术美感。
五、结 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年鉴是记录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教材,利用好年鉴资源是我们深化历史意识、获取前行智慧力量的动力源泉。在年鉴编纂工作中,切忌产生“官书”的优越心理状态。与之相反,官修地位更要求编纂者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追求精益求精,这种追求体现在框架的构建、内容的取舍、文字的斟酌上,也体现在照片的选用上。丰富精美的照片可以延伸本卷年鉴的文字内涵。读者阅读一部照片选用质量高的年鉴,能够体会到城市历史和岁月的沧桑,体会到人民群众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从而激发爱国爱乡的情怀。
“中国精品年鉴”之“精”,其根本落足点仍在于年鉴的质量上。在年鉴图片编纂中,要突破“千鉴一面”的原有约束,表达出照片背后的思想内涵,既记录国家大事,也能够反映普通民众生活;坚持科学规范与守正创新相结合,突出资料性,提升存史价值,突出地域特点和年度亮点;反映千万劳动者奋斗的痕迹,反映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反映社会主义大繁荣大发展,使年鉴照片成为镌刻时代烙印的珍贵影像集。要在年鉴照片拍摄、选用、编排等方面下功夫,充分运用各方人力、物力资源,守正创新,不断拓宽提高年鉴照片质量的路径,提升编纂人员素质,细化编纂过程,严格内容审核,注重借鉴学习,让年鉴更有美感、更有信息含量、更有魅力。对于入鉴照片的选用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年鉴照片的编纂不只是简单的“配图”,而是集合收图、选图、修图、用图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作为“包装”年鉴的重要载体,还有封面、版式、示意图表等形式,需集思广益,对其进行延伸探讨,使年鉴兼具信息价值和美学价值。提高年鉴质量是年鉴编纂者为之奋斗的永恒目标,选好用好地方综合年鉴的照片,有助于把握好时代脉搏,展现地域独特的风采,努力铸就时代精品,共同写就城市的记忆之册,充分发挥年鉴“存史、育人、资政”作用。
注释略
宋铭月,女,山东省烟台市人,天津市档案馆(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年鉴指导部四级调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年鉴学、方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