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名录
旗长:訾金泉(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华耐(蒙古族)
政协主席:苏雅勒达赖(蒙古族)
二、概述
1998年初,鄂托克旗委、政府提出建设“牧业大旗、工业强旗、财政富旗”的奋斗目标,坚持“以牧为主、以工致富”的生产建设方针,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亿元,同比增长2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亿元,同比减少11.9%;第二产业增加值5.1亿元,同比增长30.5%;第三产业增加值1.65亿元,同比增长58.9%。工农牧业总产值达到11.23亿元,同比增长9.88%,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在原有对外开放优惠办法的基础上,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全年共达成意向资金2.69亿元,并在伊克昭盟率先成立碱柜镇、棋盘井镇两个对外开发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农牧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51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0.26亿元,同比增长12.1%;牧业产值1.18亿元,同比减少5%。鄂托克旗6月末牲畜存栏达到136.3万头(只),1998年末存栏96.9万头(只),商品率达23.3%。粮食总产量达到28 257吨,比1997年增收700万公斤,增长33%。1998年生产谷物24 009吨、豆类77吨、薯类(折粮)4171吨、油料618吨、蔬菜3359吨、肉类7191吨、奶类3209吨、绵羊毛1268吨、山羊绒235吨、牛羊皮317 648张。全旗拥有农牧业机械总动力64 006千瓦,农牧业机械总值1657.5万元。在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坚持突出一个重点(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坚持一个中心(以水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建设),实施一个战略(科技兴农兴牧战略),搞好一个工程(种子工程),实现一个突破(村级经济发展有一个新的突破),加快一个进程(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一个转变(农牧业经济由粗放型传统型向两高一优型转变)的思路,重点项目与小型治理齐头并进,掀起了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高潮。经过多方争取,鄂旗被列入国家第二批生态建设项目旗。全年新打配套灌溉机电井1046眼,新增水浇地面积3.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81万亩;完成水保治理面积8.15万亩;新增集雨节水旱井3000眼,解决1.3万人7.6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全年种草13.84万亩,种柠条18万亩,人工造林8.3万亩。飞播15万亩,封育1万亩,“三种”面积达到53.2万亩,围栏草场90万亩。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牧区开发示范工程、畜牧业防灾基地建设、南鱼早繁工程、阿茹布拉格人畜饮水工程、“380”人畜饮水工程均按计划或超额完成投资建设任务,多数项目通过了自治区抽查验收;碱柜南北二级灌域配套工程于11月全部完工通水,灌溉面积达1万亩;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和国家西北找水特别计划在鄂旗全面启动实施。鄂托克绒毛厂、碱柜养猪场、木肯淖尔惠渊特色养殖场、鄂托克旗制酒厂种养基地、鄂托克蓝天种养基地。召稍乡肉鸭养殖、乌兰镇肉兔养殖、额尔和图苏木乌鸡养殖等一批与农牧业产业化相关联的项目相继建成。
四、工业
鄂托克旗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不变价工业总产值5.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5亿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23.9%,产销率达98%,重点企业实现无亏损目标。一年中,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积极争取建设资金,扩大资产增量。蒙西水泥有限公司水泥三期工程和自备电厂建成投产,生产规模由30万吨提高到100万吨水泥,被列入全盟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45万吨重介质选煤、6000吨高压电瓷项目即将投入试产,30万吨原煤接继井,已完成工程总量的60%。这些重点工业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壮大旗工业经济的实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按照“支柱产业集团化,中小企业民营化”的改革思路,采取股份、股份合作、兼并、联营、解体重组等形式,实施企业转制。伊西煤焦化集团公司实现二次重组,棋盘井煤矿进入核心层,集团总资产2.2亿元。旗化工公司与盟直巴音淖尔化工厂、察汗淖尔化工厂联合组建成旭日化工集团,成为盟旗共管企业,集团总资产达到1.9亿元;以棋盘井水泥炼铁股份公司、高压电瓷厂等企业为核心,开始组建精诚建材集团。对小型企业实行民营,原皮毛南厂由私营制酒厂承债购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旗共达成合作意向33项,引进资金1.77亿元,年底引资企业向财政缴纳税金达到2000余万元。全旗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总数达到2706家,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乡镇企业现价总产值达12.63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营业收入2.99亿元。实现营业利润2828万元。全旗共生产原煤390万吨、焦炭64.1万吨、精煤36万吨、水泥60.5万吨、生铁3.6万吨、铁矿石21.5万吨、铁合金0.45万吨、烧碱1.6万吨、苏打7.8万吨、白酒0.02万吨。乌兰镇—巴音淖尔35KV输变电线路、乌仁都西—千里沟、乌素其日嘎—干海子、乌素其日嘎—高家村等7条10千伏干线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全旗电力建设主网架基本构成,并正在向农村牧区第一线延伸。
五、交通邮电
1998年开始,公路建设投资大幅度增加,全年投资2132.5万元,完成109国道巴音淖尔—察汗淖尔段和109支线乌兰镇—察汗淖尔段共63.5公里新油路以及109线旧油路45公里翻修改造工程。全旗共完成新建公路171.1公里,完成公路整修150公里。年内完成乌兰镇—乌海市光缆通讯工程,开通棋盘井900兆、阿尔巴斯450兆移动电话。开通乌兰镇地区数字移动电话、可视电话,市内程控扩容1000门,全旗共安装电话3995门,移动电话627部、BP机3584部。
六、商业
鄂托克旗市场价格稳中有降,全年商品零售物价指数96.6%,消费品价格指数98.4%。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2亿元,比1997年增长18.77%,商品销售总额1.88亿元,比1997年增长7.11%,集市贸易成交额4035万元,比1997年增长1.2%。百货、五金、土产、食品公司等商业企业全部实施解体,转制为民营企业。
七、财政金融
鄂托克旗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达到10 068万元,比1997增长40.4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298万元,比1997年增长35%。金融部门不断增强融资功能,增加资金投放规模,全旗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2.96亿元和4.88亿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13.8%和41.4%。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完成保费403万元和331万元,比1997年增长33%和6.8%。
八、科技教育
科技兴农兴牧步伐加快。机械化耕种、机铺地膜、节水扩灌、优良籽种的选用、牲畜种子工程的实施、地面火箭人工增雨技术、机械剪毛技术的引进,在农牧业生产中发挥较大作用,农牧业关键技术覆盖率90%以上,科技进步对农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52%。教育工作重点抓“两基”达标,截至1998年底,全旗14个苏木乡镇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其中13个苏木乡镇普及初级中等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93.8%。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在旗内的建设项目,投入477万元,启动5个苏木乡的11所中小学项目学校的土建工程,只用一年时间基本完成两年建设任务。电化教育发展较快,6所中小学已安装586、486型微机103台。
九、文化卫生
继续实施伊克昭盟农村牧区小康文化工程计划,有13个苏木乡被命名为盟级文化乡苏木。新建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全盟一流的图书馆,被命名为花园式单位。基层苏木乡镇均建立功率电视差转台,偏远山区的部分牧户安装小型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系统。全旗14个苏木乡镇均建起有线电视台站,有线电视用户7500户。农村牧区初级卫生保健达标成果得到巩固,鼠间鼠疫得到有效监控。全年实现诊疗16.2万人次,住院病人3800人次,诊断符合率98.96%,治愈率98.96%,病床使用率30.5%,死亡率0.86%,病床周转次数10.73次。经自治区复审,乌兰镇正式挂牌命名为区级卫生城镇。
十、城镇建设
乌兰镇投入700余万元,新修黑色马路2137米,延伸非机动车道,硬化马路两侧人行道及居民巷道。棋盘井镇投入80余万元,新修马路3段1000延长米,硬化街面6800平方米。棋盘井镇区总体规划已经自治区初步审评。
十一、人民生活
鄂托克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31元,比1997年增长13.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364元,比1997年增长17.8%,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提高,1998年末全旗职工人数达12 296人,工资总额6881万元,比1997年减少10.4%,年平均工资为5589元,比1997年增长10.26%。全年投入扶贫资金1667.6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和开发式扶贫项目,实现全旗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的目标。
十二、人口
1998年末,鄂托克旗总人口为86 995人,人口出生率12.3%。,人口自然增长率8.9%。。总人口中蒙古族24 366人,非农业人口28 975人。全旗实现无计划外生育目标,计划生育率达100%,有效控制了人口的增长。
Copyright ordos.nmgqq.com.cn All rights 版权所有 :鄂尔多斯市档案史志馆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