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10-05 20:26:23 来源:《鄂托克前旗志》
鄂托克前旗共有土地18757420亩,人均占有293.63亩。土地构成沙地多,占总土地面积的60.62%,流沙又占沙地的21.29%,土地资源贫乏。梁地、滩地占总土地面积的39.38%,大多与沙丘相间而存,土壤母质沙性大,地表普遍有下伏沙层或沙质基岩,适宜性单一,宜耕性差,农业发展受到限制,而且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利用不当极易破坏,还难于恢复。草地占总土地面积的74.4%,但70.7%在4等以下,84.4%是5级以下草场。但在特定条件下,沙地、尤其是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水热条件好,生物资源丰富,是旗境主要放牧场、造林地,是发展滩地种植业灌溉水源的集水区,耕地、林地比例小,潜力大。沙地的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林特产等多种经营潜力很大。
位于东、南部的查干陶勒盖、珠和、城川苏木、二道川乡,共有土地5157712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7.50%,是重要的种植业区、林业区,畜牧业比重较大。地下水位高,提水容易,有发展水利的优越条件,适宜农、林、牧业生产的发展。但沙化面积大、危害生产,影响着土地潜力的挖掘。位于中部的三段地乡、毛盖图、玛拉迪、吉拉苏木,共有土地7655332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0.81%。这一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少,沙漠、盐碱占一定比例,土地生产力低。位于西北部的布拉格苏木、上海庙牧场、芒哈图乡,共有土地5944376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1.69%。这一地区土地比较肥沃,保墒能力较强,以梁地为主,是旗主要牧场。太阳能辐射强,光能资源丰富,如遇风调雨顺,牧草潜力大,但时空差异大,地下水位低,发展水利难度较大。因干旱缺水,影响着优势的发挥。
鄂托克前旗历史上曾是著名的卧马草地,由于蒙古民族从游牧逐步向定居生活以及汉族人口的增加,农耕范围不断扩大。虽然有过牧或过度开荒的情况,但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各民族人口的流散迁居,局部失调的生态系统,常在一定的时期里得到自然调节而恢复平衡。明清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40余年,人口直线上升,耕地、畜群的不断扩大,滥垦、滥牧、滥采樵的结果,草原被破坏,原始自然植被已不复存在。
由于人口成倍增加,耕地面积连年扩大,牧场超载,出现“农田吃草原,风沙吃农田”,草场“春绿、夏花、秋黄、冬啃光”,牲畜“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的局面,个别地方曾出现“山穷水尽,无荒可开,无场可牧”强度利用土地的恶性循环。
全旗各苏木乡镇(场)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布
鄂前旗各类土地面积资源统计表
(据1984年统计)
单位: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