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5-09-15 10:24:10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2025年9月5日第2版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深入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创新构建“管、激、示、治”工作体系,以系统思维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乡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实现整体提升,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农牧民群众。
以“管、激、示、治”打造宜居乡村环境
全面统筹四级联动强“管”。鄂尔多斯市分级制定《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5年)》,市、旗区、苏木乡镇均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强有力的管理体系,统筹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实施。
创新机制奖惩结合巧“激”。鄂尔多斯市积极探索建立常态长效机制,通过奖惩结合的方式激发村民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内生动力,确保村庄清洁行动不浮于表面,不流于形式,为环境整治常态长效保驾护航。通过机制创新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人人争做环境保护倡导者、清洁家园维护者的浓厚氛围,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
以点带面树立典型优“示”。鄂尔多斯市深入实施自治区(即十县引领、百乡提升、千村和美)和市(即十镇引领、百村示范、千院和美)的“十百千”工程,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1个,打造美丽旗区2个、美丽集镇10个,建设和美乡村100个、美丽庭院近5000户,并注重以点带面,树立典型,通过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域乡村面貌整体提升。
利益同享责任同担共“治”。通过全域整治、全员参与,鄂尔多斯市构建起政府“导演”、群众“主演”、社会“参演”的环境整治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以达拉特旗为例,全旗9个苏木镇、132个嘎查村(社区)、1455个社形成责任网,并依托一村一法治委员,常态化开展有关法律法规普及,彻底用“小网格”压实责任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从“各自为战”到“联合作战”的转变。
以文化振兴凝聚乡村美美与共精神内核
深化文明创建,引领时代新风。各旗区围绕农牧民实际需求,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文化活动,丰富了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思想道德水平,推动了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比如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着力打造“伊”字品牌志愿服务项目,2024年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700多次,服务群众1.6万多人次。
开展典型评选,培育身边榜样。鄂尔多斯市积极创新举措,通过健全选树机制、丰富活动载体、强化激励保障等方式,不断深化典型选树评选工作,以榜样力量为带动,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截至2025年7月底,全市共有自治区农村牧区文化示范户70户,其中10户为自治区2025年农村牧区文化示范户,获评比例位居全区前列。这些文化示范户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乡风文明、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全市农村乡风正气得到广泛弘扬,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逐步被遏制,越来越多的村镇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村规民约“四会一约”制度。伊金霍洛旗精心打造“红褂褂”“好安达”“我帮你”等一批辨识度高、影响力大、可持续发展的品牌矩阵,让群众成为文明实践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优化文化供给,促进共享惠民。鄂尔多斯市持续提升农村牧区公共文化设施水平,注重完善农村牧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通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基层文化设施,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举办文艺演出、比赛、展览等各类文化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并通过各类培训活动提高文艺爱好者的专业水平,为文化服务提供人才支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