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基础教育名城的“出圈”之道 ——鄂尔多斯市集团化办学一线观察

发表时间:2024-07-12 10:24:38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穿过青青校园,听到朗朗书声,看见纯真笑靥……在不同的校园,体悟孩子们共同的活力与喜悦、梦想与力量。

2024年5月20日,“办好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鄂尔多斯市集团化办学现场会举办,参会者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议,深入了解康巴什区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实践和探索,对推进集团化办学有效策略分享和存在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康巴什,是鄂尔多斯市推进集团化办学的一个“切片”,在这里既能找到各美其美的典型,又能看到美美与共的类同。

鄂尔多斯市在2015年就开始探索实施集团化办学,2022年全面规范推进,在充分考虑旗区、学校实际差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名优校引领牵头作用,打破地域和校际壁垒,探索多元化、特色化抱团发展之路,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向着中国西部基础教育名城加速迈进。

 

一体推进:给“后进校”以“后劲”

 

“开始的时候压力很大,从家长认识到教学环境再到社会认可度,普遍都不乐观,生源流失也很严重。2022年9月份一年级新生分配300人,只报到了210人,报到流失率达到30%。”东胜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二部校长白蕊坦言那个时候自己的“无措状态”。

该校原名鸿波小学,2008年建校,地处城北棚户区,生源主要为来自全国各省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治区外户籍占比93.6%,家长们忙于生计,无法抽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孩子教育上。年长日久,诸多“乱麻”缠成了“死疙瘩”,留不住好学生,也留不住好老师。

也是在2022年9月,一筹莫展的白蕊迎来了集团化办学的“东风”,鸿波小学成为东胜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二部,开始了脱胎换骨之变。

东胜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创新“1+”的办学机制、“1”就是进行相同内容的一体化实施,具体进行组织建设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科研一体化、队伍建设一体化、资源共享一体化的深度融合。

东胜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二部“见风使舵”,在课程品质、教学质量、成长效能、教师素养等方面“顺风而行”,跑出了“加速度”,实现了“1+”中“+”的目标。

经过两年多的运行,鸿波小学这个“烫手的山芋”变成了家长普遍认可的“香饽饽”。

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参与率由过去的20%增加到了50%。课堂外,学生们主动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获奖人数较之前增加了近30%。2023年,在秋季的招生中,东胜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二部起始年级分配的新生为125人,全部报到,流失率为0,且转入该校的学生有52人。

这些改革成果的“显影”给学校、学生和家长以前所未有的信心,也为全市集团化办学提供了最有力的例证。

集团化办学,旨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效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走活全市“一盘棋”,是必行之道。

过去两年多,鄂尔多斯市按照“相对就近、优势互补、强弱结合、规模适度”的原则,在市级层面不断顶层设计,做好规划引领,明确集团化办学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基本模式、管理机制、发展规模等“总规”,实施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办学方向、区域师资调配、区域资源共享、区域教学教研活动、区域评价考核“六大统筹行动”。

旗区进一步细化集团化办学“菜单”,例如科学规划集团化办学的整体布局,把新建校、薄弱校优先纳入区域教育集团,构建名优教师由“一校独有”转变为“一校多源”“一校多师、一师多校”的“交融共生”机制,建立集团化办学视导诊断制度开展集团化办学诊断……

市旗两级各司其职,又形成上下联动之势,推动“集团校”内部同频共振,让“后进校”充满了“后劲”。

 

抱团发展:让“有质量”变“优质”

 

从康巴什区第五小学出发,经过20多分钟的车程,到达康巴什区第五小学(东校区)。从校门迎面的水景观“若水之门”,到台阶设计,再到太阳广场,入眼皆是“尚美”之作,每一处细节都充分展现了“尚美”文化对天地人三才之美、春夏秋冬四时之美、德智体美劳五育之美的崇尚。

“五小本部历经十二年成长,积累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在集团化办学中,我们坚持‘同根共生,问道成长’的原则,以‘大部制,小学校’为办学思路,集中学科精英力量推动问道真善美课程升级到3.0版。”康巴什区第五小学教育集团负责人蔡成瑞介绍。

康巴什区第五小学教育集团将分校区定位为课程研发基地,本校区定位为课堂改革先锋,两校区使命不同、各有侧重,但共同的目标是打造“问真善美之道,做更好的自己”的优质教育体系,这一举措成功破除了东校区距离中心城区较远、周边家长“就学焦虑”的难题。

康巴什区是鄂尔多斯市集团化办学路上的“先行者”,也是全市的一个缩影。

为何会出现基础教育不均衡的问题?优质学位供给不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是主要原因。

鄂尔多斯市推进集团化办学,不是要“稀释”优质教育资源,而是坚持充分发挥名优校引领牵头作用,通过“名校领衔”“优质校+乡村校”“优质校+新建校”“优质校+成长校”“区域外名优校+本地校”等方式组建教育集团和学校联盟,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旗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产生“聚变效应”,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且优质的教育。

东胜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依托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郭彩霞名校长工作室”,打造形成全市第一个优质教育集团,“一校三址”共享“第一小学”品牌资源,教师成长速度较快,成员校家长满意度不断提升。

康巴什区第三小学与杭锦旗吉日嘎朗图小学结对,是全市唯一一所跨区域集团校,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的典型,康巴什区第三小学在师资、管理、教学、信息化等方面与杭锦旗吉日嘎朗图小学的合作和共享实现了常态化、全覆盖,杭锦旗吉日嘎朗图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在区域内已成为佼佼者。

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与伊金霍洛旗、鄂托克前旗、康巴什区、东胜区的4所普通高中,通过“名校领衔”方式组建教育集团、学校结对协同发展,实施集团化运作,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了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学科专业资源优势和区域高中教育的主导地位。

……

一次次“掷地有声”的“落子”,踏勘出了鄂尔多斯市集团化办学的韧性和动能。

如果说提升质量是集团化办学的1.0版,那么鄂尔多斯市现在已经升级到了2.0版,基础教育进入了“优质时代”,每一所学校都能配得上家长的“托付”。

 

各美其美:将“特难点”化“特点”

 

晚上10点,在距离康巴什区120多公里的杭锦旗龙子心小学校长室内,依然灯光通明。

从康巴什区第四小学来此挂职校长一职的李靖宇,不是忙着研究教育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就是研究事关学生成长发展的事宜,他已然习惯了这样紧张忙碌的生活。

“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在尊重本校发展特色的基础上,努力将康巴什区品质教育的火种带到杭锦旗,让这里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李靖宇说。

教育,是一个地区最大的民生工程。而受限于诸多原因,农村牧区学校一直是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特难点”。

鄂尔多斯市作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排头兵”,如何推动基础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同频共振、同步上阶?

这个“配型”之选,鄂尔多斯市选择了集团化办学,为招生困难、师资困难的基层学校输送优秀的“合伙人”,让成熟的教育理念、优质课程教学、教科研资源“流动”起来,让“城内城外”“普校名校”共享普惠教育。

以集团化办学为载体,鄂尔多斯市推动农村牧区小规模学校与城镇优质学校100%结对,形成了35对(69所学校)“一对一”共享互惠校,推进城乡一体化教育云平台建设,建设“网际交互教室”393间,为全市中小学提供教育云服务。

同步构建“同步课堂”共享范式,利用设备优势,打造集团“协同备课——协同教学——协同研讨”的循环课堂模式,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批改与教学、个性化学习、语言学习和趣味化学习等,推动集团校之间教学方式的变革。各教育集团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按照计划开展每周8—12节同频教学研课程,参与学校达50所以上,推进课程改革和创新。5所乡镇学校组成智慧教育发展共同体,形成覆盖语文、数学、英语3个学科的“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211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带动7个旗区、22所城镇学校加入区域教学模式变革的实践。

“改革不是一刀切,集团化办学不是简单地扩张开分校,更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优质学校先进成熟的办学体系与成员校深度融合,解决一些学校的短板,又符合这些学校孩子们的成长‘进度’。”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局长李美荣说。

在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同时,鄂尔多斯市坚持全面、高效落实“双减”政策,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课后服务覆盖率、作业公示率均达到100%,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双减”典型案例。各旗区按照“一地一案”“一校一策”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以丰富的、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推动落实“五育”并举。截至2024年5月,全市各学校共建立360多个课后兴趣课程与特色社团项目,形成了“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之态。

“好上学”到“上好学”,鄂尔多斯市集团化办学正在从简单相加的“物理捆绑”转向共融共促的“化学反应”。

截至2024年5月,全市形成64个教育集团,11种模式,涉及学校166所,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70%,其中涉及义务教育学校157所,义务教育集团覆盖率达73%,创建形成20个优质教育集团试点,集团化办学从先行先试到全面铺开,示范效应不断显现。

“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鄂尔多斯市集团化办学正在构建起“一体多翼”,“翼翼”生辉的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新格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优质学校,正在成为暖城“出圈”的民生支点。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