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稳健发展 存在问题仍需关注 —2021年度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发表时间:2022-05-12 10:53:51    来源:鄂尔多斯人民政府网

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全市准确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新挑战,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拓销路稳生产,切实减轻中小微企业生存压力,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总体平稳。2021,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规上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61亿元,同比增长16.5%

一、总体情况

()发展态势逐季向好,收入增速由低转高

2021,全市规上文化产业企业为19家。其中,文化服务业15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2亿元,同比增长16.0%;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企业2,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增长11.9%;文化制造业企业2,实现营业收入1.31亿元,增长27.6%。分行业类别看,全市14个行业中六成以上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图书报刊零售、名胜风景区管理和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三个行业超过亿元以上。具体来看,图书报刊零售18479.1万元,同比增长10.2%,占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总额26.8%;名胜风景区管理16660.2万元,同比增长37.8%,占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总额19.4%;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13116.9万元,同比增长27.6%,占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总额15.2%,此外,报纸出版、建筑设计服务、电影放映、其他室内娱乐活动、其他娱乐业、其他浏览景区管理、动物园、水族馆管理服务等行业也均实现较快增长。乐器零售、其他广告服务、工业设计服务、休闲观光活动等四个行业同比下降。

()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轻装上阵促增长

2021年以来,全市落实各项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加大企业的帮扶力度,文化企业实现数量和营业收入双增长,有力地促进文化产业总体向好发展。全市规上文化产业大型、中型和小型17,实现营业收入8.50亿元,同比增长23.2%;规上文化产业大型企业2,实现营业收入2.24亿元,增长31.0%;规上文化产业中型企业6,实现营业收入3.93亿元,增长12.6%;规上文化产业小型企业9,实现营业收入2.33亿元,增长17.7%。规上文化企业是保增长的力量和支撑,对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长做出贡献。

()企业吸纳就业情况

2021,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单位从业人员2606,同比下降8.5%;户均从业人员145,同比减少14,文化单位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分产业看,文化制造业从业人员145,同比增长28.3%;文化批零业从业人员93,同比提高1.1%;文化服务业从业人员2368,同比下降10.4%。分行业看,吸收从业人员多的两个行业分别是文化娱乐休闲服务(1519)、景区浏览服务(1016)

()各旗区发展情况

分旗区看,东胜区、达拉特旗和伊金霍洛旗三个旗区收入率先超过亿元以上,达拉特旗、杭锦旗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具体来看,东胜区实现营业收入42460.5万元,同比增长19.2%;达拉特旗18039.3万元,同比增长51.8%;伊金霍洛旗11052.8万元,同比增长27.9%;杭锦旗4422.0万元,同比增长26.1%。康巴什区、鄂托克旗、准格尔旗三个旗区同比下降。康巴什区9769.8万元,同比下降9.0%;准格尔旗316.1万元,同比下降2.3%

 

二、需关注的问题

经济贡献不够,产业结构需改善。2021年全市在库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9,企业数较2020年度仅增加1,但大型企业营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中型企业下降较大,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显著。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单位实现营业收入8.61亿元,文化服务业、文化批零业、文化制造业三者之比为58.4:26.4:15.2,文化服务业仍是主导,而文化批零业、文化制造业比重不高,产业结构需进一步改善。

文化从业人员有所下降。受营业收入等相关因素的影响,部分文化企业调整用工计划,规上文化企业从业人员有所下降。2021,规上文化企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306,同比下降5.4%。特别是规上文化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同比下降9.5%

三、相关建议

要加强组织领导。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涉及全市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要把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作为一项重大而长远的战略任务来抓,突出文化及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地位作用,建立统一领导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在全社会营造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鼓励自主创新。针对各地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要找准症结所在,挖掘地区优势,出台新政、调整旧政,以黄金政策吸引新企业进入、帮扶原有企业发展壮大;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让企业意识到只有走创新之路,才能生产出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政策宣传,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营造全企创新的良好氛围。

要注重品牌带动。坚持以文化品牌带动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培育、维护和发展全市知名文化品牌。充分利用文化品牌的资本聚集、消费导向、产业示范,发挥带动作用;充分利用文化品牌高技术、可复制、可持续利用、再生产能力等特点,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升全市文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市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进一步保就业稳定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应继续落实党中央六稳”“六保重大决策部署,稳定文化产业人才队伍。进一步落实保就业相关政策措施。针对复杂的就业形势,继续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加大援企稳岗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稳定文化产业从业人才队伍。人才是企业创新的源泉,要加大文化产业相关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力度,并引导文化企业有效地留住专业人才;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促进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和文化相关从业人员灵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