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1-03-27 15:27:52 来源:《鄂托克旗志 >> 第八编 工业 >> 第七章 二轻 >>第三节 服装加工》
1947年,陕西榆林裁缝李国华父子3人即在旗王府附近为牧民缝制衣服(手工加工)。1949年,冉庭芝首先在旗王府开设缝纫铺(有缝纫机1台)。1950年,李国华等4人合伙组织缝纫小组(有缝纫机2台)。之后,卢士珍、文清海等5人组成“榆工联社”(有缝纫机4台),高志海、郭文义等7人成立缝纫小组(有缝纫机3台)。
1954年,旗供销社动员上述组(社)成立“鄂托克旗手工业缝纫小组”。职工14人,其中徒工5人,设缝纫机7台,集资507元,增购必要工具开业。当时主要为供销社加工成衣,亦承揽零活。实现产值3.9万元,提取公共积累815元。1956年,缝纫小组改为鄂托克旗缝纫生产合作社,职工增加到50人。
1958年,缝纫生产合作社转为国营企业,改称鄂托克旗被服厂,隶属商业局生产经理部领导。原料商业局供应,产品商业局包销,当年实现产值11.05万元。1961年10月,恢复鄂托克旗缝纫社,划归手工业联社管理。随后,各苏木、乡相继成立缝纫厂(社)。至1970年,全旗缝纫厂(社)发展到27个,职工达到154人,实现产值18.12万元,其中苏木、乡25个,职工128人,产值5万元。
1980年,旗缝纫社改称鄂托克旗服装厂,内设加工车间和零活车间。职工50余人,1981年,自购毛料加工成衣,产品行销包头、天津、重庆、山西等地,实现产值54.25万元。1983年,新建生产楼一幢,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投资8万元。
1980年以后,各苏木、乡缝纫厂(社)相继停产,个体缝纫业蓬勃发展。旗服装厂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部分职工停薪留职,另立门户,部分职工个人承包。1988年,新上絮片生产线。同年并入皮毛厂。1989年,全旗缝纫业发展到67家,外来裁缝约20余家。
上一篇:鄂托克旗工业——麻黄素生产
下一篇:鄂托克旗工业——皮毛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