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区工业——陶瓷 木器加工

发表时间:2021-02-05 16:45:53    来源:《东胜市志》

一、陶瓷

境内陶土资源丰富,清代就有民间陶瓷业。民国30年(1941),原东胜县(今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县长史其昌在第一区白泥渠开办陶瓷业。到1949年,全县有瓷窑2座,从业人员36人,年产粗瓷4万件。

1950年,酸刺沟、塔拉壕等地有瓷窑6座,从业人员224人,年产粗瓷10万件,利润1.84万元。1954年,酸刺沟建立陶瓷厂。东胜县产粗瓷器75.1万件。1955年,酸刺沟陶瓷厂及部分个体瓷窑组成县陶瓷生产组,不久改为县瓷业社。1956年,该瓷业社有人员27人,产粗瓷5.4万件,产值为1.26万元。1958年,县瓷业社改为酸刺沟耐火器材厂,并入酸刺沟联合总厂,下属陶瓷厂。1960年,酸刺沟联合总厂所属陶瓷厂产粗瓷40万件。19612月,酸刺沟联合总厂撤销,所属陶瓷厂改建为东胜县白泥渠陶瓷厂。同年,全县共有陶瓷业3家,年产值为20.82万元。主要生产瓷缸、瓷瓮、瓷罐、瓷碗及排水管等。其产品销往包头、呼和浩特、巴彦淖尔盟及伊克昭盟各地。白泥渠陶瓷厂后又改称白泥渠陶瓷社,于1978年下马。

1988年,伊克昭盟制酒厂转产建筑陶瓷,改为伊克昭盟陶瓷厂,年产“玉牌”釉面砖35万平方米。1989年,该厂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挖潜改造,年产量提到70万平方米。“玉牌”釉面砖选用当地优质原料,采用二次烧成工艺制成,销往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华北等地区。

1990年,全市陶瓷工业除伊克昭盟陶瓷厂外,有乡镇集体、个体瓷窑5处,年生产日用陶瓷3万件。

二、木器加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全县农村有木匠20余人,东胜城内有木匠铺2家。除加工制作生产、生活用具外,还修建房屋。

1952年,伊克昭盟合作总社在东胜建起木业生产合作小组,有工人13人,年加工木器222件,产值4200元。全县有个体木工18户,从业人员23人,年产值5500元。1954年,城关镇木业生产合作社建立,有固定工34人,年产木器1213件。1956年,城关镇木业社有固定工36人,年产木器3740件,产值为7.46万元。1958年,城关镇木业社与城关镇泥画社合并为县建筑工程队,转为地方国营企业。不久更名为县木泥业社,转为集体所有制企业。1962年,全县生产木制小农具5万余件。木器加工、农具制造总产值60.16万元。1972年,县木泥业社改称县建筑工程队。1978年,木器加工部分从该队分出,成立县木器加工厂。1984年,更名为市木器厂。主要生产办公桌、凳及民用家具,并承揽来料加工。1987年,该厂生产的民用板式组合家具投放市场,同时,开发8大类208个品种的产品。1990年,市木器厂有职工60人,固定资产33.48万元,设备有带锯、平刨机、万能刨床、打眼机、熏窑等。年加工桌、椅、凳、柜等木制家具5400件,产值41.5万元。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