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1-02-15 16:34:37 来源:《鄂托克旗志》
一、管理机构
1950年,农业归鄂托克旗人民政府建设科分管,1954年,与分设农林科。1956年,改为农林水利局,1968年,旗革命委员会成立后,设生产建设指挥部下设农牧组。1973年,恢复为农林局。1980年,农、林分家,单设为农业局,下设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子站、经营管理站(后划归畜牧局)、多种经营站、水产站。共有工作人员43人,其中农业局8人,推广站、种子站18人,多种经营站7人,水产站10人。加上基层国营场(站),全旗农业系统共有干部、职工79名(不包括巴音陶亥农场)。其中行政干部11人,农艺师3人,助理农艺师8人,技术员3人。
二、国营场、站
(一)碱柜良种繁育场
位于旗北部碱柜乡境内,距旗所在地160公里,地处黄河岸边,提水灌溉条件较好。建场前,原为生产建设兵团用地,1979年兵团移交地方后,拨出一部分土地建立良种繁育场。全场规划面积800亩,实际经营270亩。主要任务是为本旗繁育并提供小麦、糜子、马铃薯等良种,兼搞推广试验。1989年有职工11人,其中助理农艺师1人,生产工人10人。
(二)蔬菜试验站
位于旗所在地附近,初建于1964年,1982年改为蔬菜试验站。经营面积80亩,主要任务是进行蔬菜栽培试验。现有职工11人,其中技术员1人,生产工人10名。
(三)鱼种场
位于旗西部的包乐浩晓,距旗所在地35公里,1976年建场。主要任务是为旗内提供鱼种,兼搞成鱼养殖。到1989年,经营鱼种繁殖池、成鱼养殖池共52亩。历年累计生产鱼苗1078.4万尾,成鱼捕捞1.6万公斤,现全场有职工15人,其中管理干部1人,生产工人14人。
(四)巴音陶亥农场
位于巴音陶亥黄河灌区,1960年3月建场,当时经营面积49.8万亩,其中耕地3万亩,执行“以农为主、农牧并举、综合利用、全面发展”的生产方针。1966年,调整灌区土地,农场经营面积压缩为10万亩,其中耕地0.5万亩,牧场7万亩,林地0.3万亩。在经营管理上,实行分组作业,场部核算。1983年推行生产责任制,将耕畜、牧畜、农牧机具、农具折价卖给职工,土地按职工分配,收取土地经营费。从建场到1989年,累计生产粮食1870.43万公斤,上交国家商品粮26.21万公斤。生产羊毛、羊绒70.84万公斤,出卖给国家53.2万公斤。生产各类肉食34.45万公斤。1989年全场总收入356.76万元,其中场部经营收入193.72万元,职工经营收入163.04万元。在总收入中,农业收入52.32万元;牧业收入28.66万元;工、副业收入275.78万元;人均收入511元。
1989年,全场总人口1745人。农场职工629人,其中国家干部27人,离退休人员95人。有大小牲畜5734头(只),生猪482口,拥有价值73.03万元的固定资产。基本建设设施有场办扬水站2处,高压输电线路5350米,场办煤矿1处,场部下设财务股、生产股、工商管理股、计划生育办公室、场部办公室、场办学校3所。
建场以来,该场的隶属关系有过几次变动。1960—1971年归旗领导,1972—1979年归盟农牧场管理局领导,1979年至今为双重领导,生产业务归盟农牧场管理站领导,行政上归旗领导。
上一篇:东胜区农业作物——西瓜、蘑菇
下一篇:东胜区纺织工业——棉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