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09-10 16:11:03 来源:《乌审旗志》
20世纪50年代前,乌审旗除纳林河、河南两个地区的个别农家种植少量毛杏、毛桃外,其它地方虽有条件但很少种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从陕北引进槟果、沙果、绵苹果、梨、葡萄、红枣等果树,但数量很少,且零星种植,产量无几。50年代末60年代初,纳林河公社先后几次派专人到陕西省米脂、镇川等地引进大苹果苗近万株,由纳林河公社七大队和沙尔利格公社试种,收到预期效果。当时,纳林河公社七大队果树种植面积120亩左右,新建的大草湾果园,种植面积73亩。1966年,河南公社七大队建果园1处,种植500亩。经过二三十年的精心培育,改良更新,纳林河乡的大苹果已闻名区内外。1985年,纳林河乡各种果树达7万余株,产鲜果50万公斤,收入50余万元。涌现出一批颇有影响的果树专业户。有些农户的果树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一半以上。1986年纳林河乡生产的红星、黄元帅、苹果梨在自治区苹果展销会上被评为优质水果。1989年,该乡生产的红星苹果在全国苹果评选会上又被评为优质水果,获得荣誉证书和奖杯锦旗。
20世纪80年代末,乌审旗果树种植的发展趋势是由西向东大步推进,各苏木乡镇、嘎查(村)社自办果园迅速发展。截至1990年底,全旗果树种植面积已达1.3万亩,年产水果81万公斤。产品除满足本旗外,远销陕西省、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及乌海市。产值56万元。全旗先后引进优良果类品种84个,其中大苹果41个,梨8个,葡萄31个,桃4个,随着果树生产的扩大新品种的引进,自然开心型、高接换头、预防病虫害等系列园艺技术很快得到推广。纳林河乡果园进行的果树有性杂交和矮化密植实验,收到较高效益,并且成为全旗果类生产、苗条供应,技术指导的中心。
随着果品产量的不断增加,果品加工业也蓬勃兴起,20世纪80年代后期,纳林河乡果园已建成日产1吨的果脯厂,改变果农长期以来传统的加工储存模式。该厂生产的“伊南”牌优质果脯,除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外,已畅销毗邻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