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7-04-24 19:27:39 来源:伊克昭盟志
伊克昭盟陶瓷业历史悠久。1974年,考古学家在伊金霍洛旗纳林塔朱开沟古遗址中发现几十座陶器作坊和许多陶器制品,认定是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和陶器,距今3000~5000年的历史。在准格尔旗大口发掘的一座古代村落遗址中,发现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大量陶器,当时,这个地区的制陶业已有相当水平。清末,准格尔旗哈拉庆、达拉特旗石匠窑子等地,私人开设瓷窑,生产瓷器。
盟内生产陶瓷的历史虽久远,但一直停留在手工生产粗瓷制品的水平上。生产技术落后,产品为瓷盆、瓷坛、瓷瓮等民用制品。
1956~1958年,准格尔旗哈拉庆和达拉特旗石匠窑子分别在原有私人作坊的基础上,成立哈拉庆瓷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与其他社合并为哈拉庆国营耐火材料厂)和达拉特旗石匠窑子耐火材料厂,生产并经营耐火砖、日用粗瓷、硫磺、煤炭等,销路不畅。以后,达拉特旗石匠窑子耐火材料厂被迫停产,准格尔旗哈拉庆国营耐火材料厂于1961年由国营转为集体,不久停止生产陶瓷,转为煤炭生产合作社。
1978~1980年,上述两厂恢复陶瓷生产,改名为达拉特旗石匠窑子陶瓷厂、准格尔旗黄天棉图陶瓷厂。产品仍以粗瓷和日用瓷为主。1987年底,全盟有3家集体陶瓷企业和一家正在筹建的国营企业—伊盟陶瓷厂。主要生产日用瓷、耐火材料、紫砂地砖、外墙彩釉砖和一些粗瓷制品。1987年,全盟生产日用瓷18万件、釉面砖35万平方米、耐火砖0.18万吨。
准格尔旗黄天棉图陶瓷厂是全盟主要陶瓷厂,所用粘土原料,可开采量90万吨以上。
黄天棉图陶瓷厂该厂位于准格尔旗哈拉庆。1903年神木人孙留柱与当地富户吴八合股烧瓷,有炉工8人,资金不上百元。1956年,成立哈拉庆瓷业生产合作社,有职工20人(包括部分采煤工)。1958年12月,将呼拉吉汉炭业社、库仑沟硫磺厂与哈拉庆瓷社合并为哈拉庆地方国营耐火器材厂。职工增加到200人,由于厂区偏僻,交通不便,产品销路不畅。1961年转为集体企业,厂名改为陶瓷煤炭生产合作社,有职工38人。1968年停止生产陶瓷。1975年,改建为黄天棉图陶瓷厂。筹建期间,内蒙古自治区投资30万元,修建
1987年,有职工300人,其中生产陶瓷的工人有80人。厂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工业总产值131万元,实现利润3.7万元,税金4.5万元。有固定资产90万元,净值79万元。自有流动资金5万元。外墙砖产量3.5万平方米,产品有日用瓷、彩釉外墙砖、紫砂地砖、耐火材料、瓷瓦、泡花碱、原煤等。该厂已有60吨摩擦压力机、球磨机、干轮碾机、浆池及搅拌机、空压机、炼泥机、压滤机、双缸泵、喷釉机、磁选机、颚式破碎机等一些主要机械设备。另有倒焰窑4座,12孔推板窑2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