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亮出”优倍加——鄂尔多斯2024年发展成就

发表时间:2025-02-02 10:18:39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时间在勾勒记忆的轮廓,年轮在更新前行的足迹。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谋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一年。

2024年的鄂尔多斯,高质量发展、科技突围、新质生产力、民生福祉等字节闪烁其芒,每一处无不凝聚着鄂尔多斯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强烈共识——

2024年2月23日,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以闯新路、进前列为目标,以推进转型发展为路径,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谋划部署掷地有声;

2024年8月8日至9日,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鄂尔多斯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中国式现代化鄂尔多斯建设的时代篇章厚重而可为;

制定出台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提出202项改革举措,54项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力推进“五大任务”,192项年度重点任务交出合格答卷。深入实施“六个工程”,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振奋人心;

……

2024年,鄂尔多斯主动适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改革呈现出纵深挺进、系统集成、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系统擘画的宏伟蓝图上,改革开放的步子更加稳健,浪高愈追逐,风盛愈赶超。

 

“优”无止境 内生动力活跃

 

2024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发布,鄂尔多斯市再次荣登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连续2年跻身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推进新型研发机构集群建设》改革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市域案例,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市域案例。

在深化改革的答卷上,鄂尔多斯的目标是“优等生”。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必须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2024年的鄂尔多斯坚持守正创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力以“三个四”工作任务为抓手全力办好两件大事,扎实推进“六个工程”,改革之力化作经济涌动之源,更推动着各项事业竞进出彩。

2024年的鄂尔多斯很奋进,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擘画的“施工图”谋划明晰,与全市重大项目观摩会契合呼应;黄河“几字弯”春季攻坚战全面打响,大漠金沙换产业更焕生态,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为世界荒漠化治理“递上”中国方案。

2024年的鄂尔多斯很耀眼,2024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举办,展示了鄂尔多斯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底气与实力;成为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国家“车路云一体化”和智能交通先导应用“双试点”城市;鄂榆宁现代煤化工集群进入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列。

2024年的鄂尔多斯很温暖,在刚刚收官的2025年鄂尔多斯市“购年货 促消费”暨“暖城多味”助农活动上,2000余种农牧民手里的“香饽饽”摇身一变成为2200万元的“金元宝”;“统种共富”“以工代赈”“飞地经济”等农业经营发展模式合奏“暖城共富”交响曲;服务暖城“新市民”0477系列措施彰显暖城暖意暖胸怀。

一路走来“繁花”尽盛,深化改革的成绩可圈可点。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怀抱富庶而不“躺平”,是鄂尔多斯要不断增强发展韧性的决心;转活资源“魔方”,是鄂尔多斯要在转型发展上主动求变的作为。

2024年,鄂尔多斯扛牢全区经济发展“顶梁柱、排头兵”的政治担当,向改革要动能,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出台《鄂尔多斯市2024年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鄂尔多斯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和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鄂尔多斯市农牧领域“稳产稳价促增收”若干措施》《鄂尔多斯市关于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经济布局持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见质见效——

2024年全市煤炭产能突破10亿吨,占全区67%;承担国家电煤保供任务5.9亿吨,约占全国总量的26.8%;新能源装机规模超20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达180亿千瓦时,增幅超44%;粮食总产量达45.5亿斤,同比增长4.4%;国内游客总花费554.88亿元,同比增长15.78%……

新旧动能转换之间,产业迭代升级之际,鄂尔多斯变革之力可感可见;能源大市盘子里,产业强市布局中,生态绿城画卷上,民生福地字句间,鄂尔多斯“全科优秀”士气满满,内生动力活跃显现。

 

“赶”奋进 环境持续优化

 

全面深化改革要更有力度、更具深度,既需把握“天时”,深谋“地利”,更需运筹“政通人和”。

在鄂尔多斯,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有效的社会治理、活力满满的科创氛围,成为渗入这座城市肌理的“硬实力”。

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出台优化营商环境5.0版100条具体工作举措,开启“360度”无死角服务模式:在市级和各旗区、园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企业服务专区,1500多人的“蓝马甲”服务队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12345“暖城总客服”热线全渠道7×24小时受理企业诉求……2024年,企业服务专区促进项目计划投资700余亿元,助企纾困行动累计服务企业1400余户;12345受理诉求118.4万件,日均3240件,直接答复率81.2%,满意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

为基层减负落实到“一张表”,“根数据库”涵盖市旗基层共建共享共用的四级全口径行业领域数据,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多多评”物质积分和品德积分功能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三农三牧”数字化指挥调度监管平台构建监管、业务、决策调度、便民服务等多种功能集一体的农牧业数字化应用……

出台科技领域迄今为止系统性最强、创新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科技新政30条”2.0版;全面启动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配套一系列暖心举措,解决人才的“关键小事”和“人生大事”……

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鄂尔多斯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的“条条框框”,坚持于丰富的场景中再造更丰富的场景,全面深化改革在每一个市场主体、每一个市民身上印刻。

融通“制”与“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布《鄂尔多斯市促进产业基金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成立新质生产力基金,用好金融支持“赋能棒”,出台《鄂尔多斯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用好企业主体“稳定器”,以优化环境“善”治,以“智慧大脑”“谋”治,以“科技引领”“促”治,鄂尔多斯不遗一寸、深耕细作。

改革举措锻造出强大引擎,市场预期明显提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企业在暖城投资兴业信心不断增强。

2024年1—11月,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6.3%,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8.0%,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7%。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8.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78.9%。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家。2024内蒙古民营企业100强发布会上,鄂尔多斯市有6家企业进入制造业民营企业50强,3家企业进入服务业民营企业20强,5家企业进入科技创新民营企业30强。

一项项改革措施相继出台,一项项试点成果先行先试,一个个高光时刻见证了鄂尔多斯的发展环境更加有质、有品,这正是暖城最闪亮的名片。

 

“加”足马力 拥抱“山海辽阔”

 

改革层次愈深入,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亦越高。

作为不临海、不临江的北方内陆城市,鄂尔多斯视野阔、格局大,步步稳扎稳打。

基于保税区发展临港经济,推动“区港联动”建设,是鄂尔多斯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真实写照。

前不久,由鄂尔多斯市综保区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设立的自主品牌“ONE MIKE空港跨境”,举行了抖音全球购发布会暨鄂尔多斯品牌推广签约仪式,萨礼情食品、阿努食品、高原露电子商务等7家本土企业即将“扬帆出海”,推动空港园区经济以及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首列回程中欧班列顺利进入综合保税区,首架进境水果全货机顺利入港,标志着鄂尔多斯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双向往来、互联互通的快捷物流通道更加畅通。

更值得一提的是,首架进境水果全货机上从泰国进口的18吨榴莲,2小时内配送到了全市各大市场,4小时内配送到了呼包乌榆等毗邻城市。

……

将时间指针回拨,在一帧帧镜头里,可以读懂鄂尔多斯开放的生动故事。

2024年12月,第八届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市长联席会议召开。鄂尔多斯立足长板优势,与周边城市各美共美,“一体化”为深化改革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稳步推进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入推进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把“一带一路”建设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统筹起来。

确实,鄂尔多斯的发展不拘于鄂尔多斯,开放型经济发展能级和对外开放水平在全面持续提升:2024年1—11月,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03.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6亿元,连续9个月排名全区首位,占全区总量的六成以上;新增对外投资项目16个,协议投资额18.3亿元,位列全区第一。

力度大、举措实、成效显,鄂尔多斯深度拥抱“山海辽阔”。

如果说,强大的内生动力能让鄂尔多斯的“实景图”更深刻饱满,那么高水平的外向型经济则让鄂尔多斯的“大远景”更立体生动。中国式现代化鄂尔多斯新篇章跃然眼前!

2024年精彩收官,鄂尔多斯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成绩可感可触;2025年开局起步,鄂尔多斯改革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开放之门必将越敞越大,二者叠加,将是蓄势待发。

东风已起筑澜阔,行而不辍更可期。2025年,鄂尔多斯继续向关键处挺进,在最难处攻坚,全力办好两件大事,接续实施“六个工程”,扎实开展“六个行动”,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