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入城”—— 品质暖城啃下缺水“硬骨头”

发表时间:2024-09-02 15:49:04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大力实施温暖工程,突出抓好“四个保障”行动。2024年初,鄂尔多斯市和东胜区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指出,要将中心城区引黄供水工程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核心工程。

短短八个月的时间,在市区两级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下,中心城区引黄供水工程正式建成,源源不断的黄河水“逆流而上”,纾解东胜区等中心城区用水之困,让鄂尔多斯中心城区的水利“家底”变得更殷实,让欣欣向荣的城市经济发展更添活力,让温暖世界的品质暖城再添“温度”。

 

发展受限 势要啃下缺水“硬骨头”

 

鄂尔多斯,“深居”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决定了这里整体降水偏少。作为鄂尔多斯市的中心城区,东胜立于高原之上,地势高、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存不住水,使得这座城缺少合适有效的水源。

20世纪80年代,自来水正式走入每个东胜人家,但还是限时供水。直到1996年10月,东胜才结束了分片供水情况,全城实现24小时供水。但每到夏季,停水和分时段供水还是常态。

没本地水源,寻水找水成为东胜的唯一“出路”。

截至2024年8月,东胜城区生活用水共有5处水源地,集中分布在离东胜城区较远的达拉特旗和乌审旗境内。然而,这种依靠周边旗县输水的模式并不稳定。一旦周边旗县出现干旱,水源补给不足,城市供水出现短板,市民用水成了大难题。

“我们在东胜已经住了几十年了,确实是一直都缺水,现在和老伴儿住在高层,没有水生活真的非常不便。”家住东胜区伊泰仁和新城小区的王凤兰老人边回忆边无奈地说。

不止于此,在东胜,缺水从不方便居民生活已经辐射到制约城市经济发展了。

此前,东胜区已批复的日最大产水量是11.8万吨,全年日均用水量约9万吨,春夏高峰期的日均用水量达11.6万吨,光是生活用水就已处于十分紧绷的状态,可供城市经济个体使用的水源更是有限。

无论从东胜民生还是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啃下缺水这块“硬骨头”,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拦沙换水 让黄河水往高处“流”

 

黄河“几字弯”位于黄河的中段,这里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问题十分突出。复杂的水文条件,让鄂尔多斯的水土保持工作变得愈发困难,但滚滚黄河水也让缺水的城市看到了一丝希望。

2008年,鄂尔多斯市与黄河水利委员会座谈时提出了水土保持“水沙置换”(今“拦沙换水”)的创新构想。

在这一构想中,由政府引导、企业投资,通过在“十大孔兑”实施,包括拦沙坝工程、拦洪滞沙在内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进一步减少入黄泥沙,从而置换出部分黄河输沙用水量,换取黄河用水指标,以增强鄂尔多斯市生产生活用水供水能力,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提供水资源保障。

作为鄂尔多斯“拦沙换水”工程之一,鄂尔多斯市中心城区引黄供水工程成为解决中心城区东胜近60万城市居民用水历史难题的最优解。

据悉,鄂尔多斯市中心城区引黄供水工程位于达拉特旗王爱召镇,该项目共获批取水指标1600万立方米,所取用的黄河水经净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净化、消毒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后,通过新建38.6公里输水管线与东胜区现有引黄管线连接,将一汪黄河水“逆流而上”送到中心城区。

“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在东胜区与达旗之间修建了加压泵站,经过四次加压,最终实现让黄河水‘逆流而上’。”鄂尔多斯市水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军介绍说。

2023年11月,鄂尔多斯中心城区引黄供水工程开工;2024年7月,在经过18天的试运行后,鄂尔多斯中心城区引黄供水工程正式通水。

管网升级 暖城升“温”品质升级

 

2024年,鄂尔多斯市深入实施温暖工程,突出抓好“四个保障”行动,加快推动城镇供水老旧管网及存在安全隐患的二次供水设施更新改造,确保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9%以下,进一步提升水量水质,确保家家户户喝上干净水。

据了解,2024年东胜区全力推进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城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项目计划对309个居住小区及公共建筑的二次供水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共分为5批实施。2023年累计改造46个小区,2024年计划对50个小区进行改造。同时,实施44个小区老旧给水管网改造项目。

在管网更新的同时,东胜也在推动城市供水系统“智慧化”改造。其中,管网漏损控制项目主要进行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和市政管网分区计量改造,2024年计划完成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市政管网分区计量改造和部分水表的更新改造。

节水方面,鄂尔多斯也下了大力气。2024年要实现全市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率达到77%以上,规模以上城镇非居民用水全部纳入计划,定额管理。

作为中心城区的东胜也在严格水资源管理,推动能用尽用,建立完善按需定供、按用定质、按质管控机制,提高用水效率;加快再生水管网配套建设,提升再生水水质,全面推进企业再生水净化配套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升级扩能改造。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