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3-02-28 10:03:39 来源: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网
一路春色满目新,满城文明处处景。
一座城市的文明,不仅体现在“面子”,更存在于“里子”。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鄂尔多斯市可谓“十年一剑”,步步推进,步步矫健,数年的不懈努力,“文明因子”深深融入鄂尔多斯这座城市的血脉之中。
自2011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鄂尔多斯市连续四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下辖准格尔旗、鄂托克前旗、杭锦旗荣获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称号,伊金霍洛旗、乌审旗、鄂托克旗晋级全国县级提名城市,建成国家西部全国文明城市数量最多的“文明城市群”,2021年入选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试点城市。
文明花开香满城的景象成为鄂尔多斯一道靓丽风景,尽显城市的涵养与气质。
高位推动 汇聚创城“向心力”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一次大考,比拼的是勇气,考验的是担当。
把“创城”作为推动地区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的“民生工程”,坚持“一把手主抓”,坚持“创城”惠民、为民、利民,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聚焦“一模范四高四力”目标,下定决心,全力打好“创城”攻坚战,将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
——坚持创城“一把手工程”,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抓工作部署,带头参加创建活动,带队督导工作落实,将文明城市创建纳入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融入城市建设发展管理各领域全要素,形成文明城市创建的顶层设计和高点规划;
——制定出台《鄂尔多斯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研究探索创城工作奖励机制,以制度化促常态化创建;
——市文明办对创城工作实行台账式管理,采取暗访督查、互查互评、模拟测评、纳入“五位一体”考评等方式,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
——健全网格化机制,依托线下6702个网格区域、1.6万名网格员,以及线上创城智慧云平台,建立健全“精准采集、跟进督办、群众评价反馈”的创城闭环工作流程,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2022年以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公园、背街小巷、道路沿线,以实际行动打造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使鄂尔多斯市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向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转变,极大鼓舞全民创城的信心和决心。在全市党员干部的带动下,一时间,从机关单位到街道社区,从志愿者到群众,大家团结一心、积极参与,都将创城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全市上下掀起全民创城的热潮。
问计于民 勾勒创城“同心圆”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理念,就要多倾听群众心声。具体到文明创建工作中,就是要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
灯光璀璨,人流如织,叫卖声不绝于耳……如今,在鄂尔多斯市各地的大街小巷,可移动“厢车夜市”“长条桌集市”热闹非凡,城市的“烟火气”不断回升,极大地丰富人们的夜生活。
“城管为摊主想得很周到,贴心的举措让我们感到很温暖。”在康巴什区蒙欣商业街,记者见到准备收摊的小刘,30岁出头的他,经营着一个麻辣串摊点。他边忙碌边说,以前四处“打游击”收入不稳定,现在有了自己的摊位,月收入稳定在6000多元,心里也就踏实了。
放开“地摊经济”,并不是不需要管理,而是需要更高超的管理智慧,更精准的管理措施,更温暖的管理服务。
2022年,鄂尔多斯市坚持在“保民生、保就业、保稳定”上下功夫,找准城市管理与百姓生计之间的平衡点,精准落实纾困政策,大力发展早夜市经济。
达拉特旗白塔早市设置约400个摊点,60%以上是周边农户自产自销产品,从米面粮油到日用杂货,价格亲民、材料新鲜;鄂托克前旗着力将马兰花夜市打造成为鄂尔多斯的“大巴扎”,旺季期间日均接待市民游客2000余人次,其中仅烧烤类摊点日均营业额1.2万元;伊金霍洛旗、杭锦旗、乌审旗、鄂托克旗等地因地制宜,相继出台符合地方特点的疏导措施,在居民聚集区等符合条件的场所,规划新增一批便民早市、夜市摊点,为居民群众休闲娱乐、购买生活物资提供便捷服务,为本地农副产品就地转化提供有利条件,更为受疫情影响的低收入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带来就业增收的机会。
2022年以来,鄂尔多斯市新增4178个摊位,带动4.5万人就业,惠及群众20余万人,加快回归的城市“烟火气”,为城市消费市场旺起来、氛围火起来、信心强起来、商贸动起来、经济热起来注入新动能,同时在市容秩序、停车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实施“五大行动”,走出一条创新城市综合管理之路,不断激活城市“动脉”。
内外兼修 文明花开“别样红”
看得见蓝天,听得到鸟语,闻得到花香,品得到原味……在鄂尔多斯,无论身在何处,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总能在不经意间与文明、与美好不期而遇。
走在街头,成吉思汗广场、乌兰木伦湖、亚洲雕塑艺术主题公园等市民休闲场所风景宜人;
穿梭街道,一幅幅环境幽雅、邻里和谐、生活幸福的景象映入眼帘;
村庄小镇,新建的农家宅院宽敞明亮,干净整洁;
……
“高颜值”的鄂尔多斯,为市民带来满满的幸福感,也持续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位。
但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不能光靠“颜值”,需要模范典型用榜样示范市民向善向美,更需要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实惠:
——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和“单一窗口”受理模式,政务服务事项综合一窗受理率、网上可办率达到99%和96%,7095个事项实现掌上可办,345个事项实现“全市通办”,群众办事越来越方便;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工作理念,以“绣花”功夫建设品质城市。实现智慧公安、智慧交通等13个项目高效运行,打造“10分钟消费圈”“5分钟文化娱乐圈”;
——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9个、实践所78个、实践站959个,9个旗区全部创成自治区级以上文明城市,90%的苏木乡镇、66%的嘎查村创成旗区级及以上文明村镇。
——建设“好人之城”,7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5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65人被评为全区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70人入选“内蒙古好人”,19人被评为全区美德少年,7人被评为自治区级“新时代好少年”。
——建设“志愿之城”,注册志愿者近32万人、团体2113个,站点390个,推出11个全国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学雷锋志愿服务实现制度化、常态化、项目化;
——加快探索“数字+”精神文明建设模式,建立“五码一体”的“多多评·码上生活”智能便民服务平台,平台研发多个功能模块,让数字化技术与社会管理深度融合的智能化应用场景,推动居民道德水平和社会水平相互促进,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同进步。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是一段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在永不停歇的文明创建之路上,每一位鄂尔多斯儿女自我加压、砥砺奋进,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向着一个又一个文明新高峰奋力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