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历史人物

发表时间:2016-07-30 23:51:06    来源:《准格尔旗志》

丹丕勒(1821—1906),蒙古族,哈岱高勒乡南坪村人,生于贵族世家。少入私塾,粗通文字。进入准旗衙门后,因其有肝胆侠义之气,遇事善断,被同僚拥戴,由顶木齐升任西协理。不几年,又升任为东协理。其间,他曾带领打手捣毁了擅入准旗黑界地开荒种地的河曲、府谷县人的牛犋火盘,迫使其向协理府交纳“官中”、“元年”,征服了在旗内耕种土地的地户。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清政府“移民实边”、“开垦蒙荒”,为缴《辛丑条约》赔款,命贻谷督办蒙旗垦务。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2月,垦务局在准旗设立长滩、石拉塔、沙梁东、中、西三个垦务分局,挂牌仗量、放垦已耕种之界地,强迫征收押荒银,引起准旗蒙汉群众的强烈反对,他和梅林门肯吉亚组织群众,并发放火枪,武力抗垦。7月24日,抗垦群众攻破的垦务中局,焚毁了放垦的文书帐册,垦局官员逃到河曲之后,他和门肯吉亚联络郡王、扎萨、乌审三旗民众,共同抗垦,贻谷几番危胁、利诱、劝降,都遭拒绝。

9月8日,贻谷奏准清廷,调派大同续备军管带谭永发和口外续备军管带胡太才,率领马、步兵前来镇压。他集合抗垦民众,聚结南坪应战。展开激战后,他的府院被官军焚毁,5名抗垦战士阵亡,其次子依登甲及家属28人被俘。与战失利,丹丕勒率民众再退嘈嘛洞负险抵抗,官军穷追不舍,进攻愈烈,再退豹子塔崔家寨固守。官军攻破寨门后,丹丕勒率众与之展开拼搏,击毙官军7人,激战到黎明,因力量悬殊,18人死伤,10多人被俘,丹亦被拘捕。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正月20日,75岁高龄的老人丹丕勒被杀于归化城。这一事端,激起了蒙古人民的强烈反抗,清政府为缓和矛盾,称之为“最大的蒙情命案”,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清政府),以“误杀丹丕勒,败破边政,贪污垦款”的罪名将贻谷撤职查办。

札那格尔迪(1832~1900),蒙古族,布尔陶亥乡人,成吉思汗第30代孙,出生于贵族“台吉”世家,1852年袭本旗札萨克位。其人威武剽悍。当同治初年西北民众造反进入鄂尔多斯后,他曾统领绥远将军德勒格尔济简选的蒙兵、准格尔旗壮丁及察哈尔马队1500人,与造反军往返作战数年。1873年,曾配合清军主力左宗棠部,出征花麻池、金积堡,彻底捣毁了造反军的大本营,为清廷立下了“赫赫战功”。同年,被任命为伊克昭盟盟长,封为“御前行走”大臣,进爵贝勒。

札那格尔迪执掌准旗军政大权50年,以勇猛善战闻名。他曾于1873年导引天主教比利时圣母圣心会神甫德明玉进入准旗使教。晚年,因受清廷赏识,颐指气使,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老死于声色犬马之中。     

纳森达赖(1869~1932),蒙古族,安定壕村人,生于贵族之家。他少入私塾,青年时以耕种土地为生,后入准旗衙门,由笔贴式、加克尔齐而擢升为东协理。其人性格倔傲,办事果敢,有铁的手腕。

那森达赖就任东协理后,拥立年老昏聩的人称“喇嘛三爷”的珊济密都布袭任扎萨克,自己便自然操纵了旗政大权。在旗内,他抑制豪强,除暴安民,剿匪逐寇,保境安民。清末民初,土匪蜂起,那森达赖养兵保境,不时派兵追剿河套惯匪刘三、四林子等人。旗记名札萨克赛春阿因权力与他相争,并勾结土匪,扰乱旗政,被他处杀。加克尔齐阿勒腾札布本可按惯例递升西协理,但那森达赖以重金上下疏通,授予自己的二子奇子俊。阿勒腾扎布导引王英“三十一”军进入准旗,图谋推翻那森达赖,建立自己的政权。那森达赖虚以和谈,退走王英匪军,并派兵夜袭沙圪堵,暗杀了阿勒腾扎布。

那森达赖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拥护共和,反对帝制。民国初立时,哲布尊丹巴引诱内蒙古王公,分裂祖国。那森达赖与伊盟七旗王公发表檄文,与以质问。在张绍曾主持的内蒙古王公绥远会议上,他带头抛弃花铃顶戴,剪去辫子。

民国七年前后,他出资兴办了沙圪堵、纳林等小镇,吸引了山西河曲和陕西府谷县等商人来旗设商号做买卖。他支持二子奇子俊创办了伊克昭盟第一所新学“同仁学校”。

1932年,出逃外地的阿勒腾扎布之子奇寿山被奇子俊邀请回旗内,不计前辈恩怨,共建家乡。那森达赖表面赞同,并在年节时以元宝相赠。夜里,他找来奇子俊说:“奇寿山回旗里居心不良,必须除掉。”父子对话被奇景峰窃听后,密报奇寿山。奇寿山联络知己段德胜、韩海宽等人准备袭杀那森达赖父子。经一夜准备,次日凌晨,那森达赖、奇子俊刚刚起床,奇寿山、奇景峰、韩海宽等人一起行动,在慌乱之中,那森达赖父子被枪杀。   

奇文英(1882~1946),又名乌力吉巴雅尔,蒙古族,西营子乡神山村人,生于没落贵族之家。他少读诗书,青年时种过地,当过木匠,后追随堂兄那森达赖当兵,渐次为兵官,巡防马队队长。他曾带兵追剿河套惯匪刘三、四林子,并击杀于萨县水涧沟门。

1932年奇寿山执政后,生怕他与己不利,遂采取先稳定住的办法,任命他为骑兵团团长,准备伺机除掉。机谋败露后,他暗中联络奇凤鸣的兵力,在1932年农历3月23日奇寿山祭成陵返归途中予以截击,未能成功,又派兵追至忽查梁,双方展开枪战。奇寿山的部众因被事先瓦解,大部不战自散,他派兵将其追杀于台子墕。后,召集全旗军政人员会议,上报伊克昭盟、绥远省府,批准他任准格尔旗东协理,代理札萨克印务。1938年,他又被蒙旗长官指导公署任命为蒙古伊盟游击第一区司令。

马占山抗日挺进军进驻准旗后,他积极支持,筹粮备草,以解挺进军的后勤供应困难。并且数次派蒙古游击军协同挺进军抗日,收复了大营盘、新召湾等地。

1940年9月,他携孙奇涌泉赴重庆谒见蒋介石,途经延安时,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亲切接见,鼓励他们的抗日义举,勉励他“为国家和民族多做贡献”,并希望他将孙子留在延安学习。返旗后,他允许共产党组织的地下活动,并供给四道柳等地党组织粮食物资,帮助其安全转移。

1942年,记名札萨克奇治国长大成人,奇文英在马占山主持的德胜西交印大会上,将旗政交于奇治国。

1946年农历3月18日,他携孙奇茂泉赴成陵,途经也力色太村王家圪塄时,被政敌奇子祥派出的刺客武耀宗、郝士应等人开枪打死,终年63岁。    

郝永海(1899—1945),又名郝三进才,蒙古族,巴润哈岱乡西黑岱村人。由于家境贫寒,他未入学校,通过自学,粗通文墨。

1928年,他入准旗奇子俊的“新军”当兵,结识了在新军任教官的中共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杨怀英。杨怀英发现他出身好、办事稳重,有朴素的阶级感情,经引导帮助,在1929年,介绍他加入共产党组织,并嘱他要长期隐蔽下来。1932年,准旗政变,他的兄长被奇文英暗杀,处境更加危险,被迫流落他乡。

1936年,他找到了党组织,接上了关系,被派往共产党组织领导的中滩游击队,负责做西公旗的工作。他蒙汉皆通,经努力,成功的争取了西公旗加克尔齐孟海率部队投诚,壮大了中滩游击队的声威。

1940年春,中滩游击队撤回伊盟桃力民地区,他被中共伊盟工委派往盟长沙王府,长期潜伏,准确掌握沙王的政治动向,搞清国民党在伊盟活动的内幕。他开始在蒙政会打杂,沙王的心腹阿木吉楞见他身材魁伟,是一个地道的蒙古族骑士,被推荐给沙王做侍卫。

1943年,白音仓出卖民族利益,公然代替沙王向陈长捷表示同意放垦伊盟土地,引起了震撼全国的“三·二六”事件。白音仓成为众矢之的。是年,农历正月17日,白音仓带领他和另二名侍卫到榆林办事,返回的途中,遭到老瑞排长的截击,他被误杀。这位放弃到延安学习机会而深入虎穴的地下工作者不幸牺牲,年仅46岁。   

奇子俊(1901—1932),又名拉不登,蒙古族,生于上层贵族家庭。因其是纳森达赖的二儿子,故人称“二少爷”。他自幼受到蒙汉名师指教,临窗苦读,学业优良,蒙汉文兼通。

1923年,父亲为了让他广交军政名流,给其携带大批金银游历北京、南京等地。他结识了国民革命要人于右任、冯玉祥等。之后,他又结识了追求民族民主革命的领袖旺丹尼玛和独贵龙运动的领导人物席尼喇嘛。1924年,他与席尼喇嘛抵乌兰巴托,受到乔巴山的接见,并被接收为“蒙古人民革命党党员”。其时,冯玉祥将军任命他为“豫、陕、甘剿匪司令部”独立团团长。于是开始组建新军,聘任外省籍汉族教官以新式操练法训练部队。1925年10月,奇子俊赴张家口参加了“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成立大会。他不时外出,交结了共产党的著名活动家赵世炎、乌兰夫、李森等人。

1926年初,他从包头运回俄式步枪500枝装备新军。7月,奉冯玉祥之命,带领700名战士进军山西省河曲等地,与战失利后,撤回了准旗。因与父亲发生争执,他带领200余名新军战士赴宁夏,被冯玉祥委任为“国民革命军蒙编第一路军司令”。

1927年8月,奇子俊以伊盟代表的身份,赴乌兰巴托参加了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会议。1929年,他经多方面活动,创办了伊盟第一所新学——同仁学校,骋任了北京、上海等地具有民主思想的人物任教。1930年8月,奇子俊在乌审旗召开的内人党会议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32年正月初四日,他在准旗政变中被枪杀,年仅32岁。    

白凤岐(1901~1983),蒙古族,西营子乡阳坡村人,他出身于贫寒之家,只读过几年冬学,后放牧牛羊,外出揽工受苦。

1926年2月,他入准旗奇子俊新军当兵,后历任班长、司务长、军需长、上校副官长等职。

1948年,准旗解放。他经过党的教育,参加了民主建政工作。同年被任命为准格尔旗临时政务委员会主任。1950年8月,准旗全境解放,召开了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他被选为准旗人民政府旗长。之后,他积极参加了土地改革、剿匪反霸、减租减息、镇压反革命、建立生产合作社等一系列政治运动,为本旗的生产恢复和发展努力工作,受到了党的表扬和人民群众的好评。1951至1958年连续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他都被选为旗长。

1959年10月,白凤岐调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伊克昭盟委员会工作,历任伊盟第二、三、四、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983年10月18日,他因病去世,享年82岁。    

张立范(1902~1973),字化若,汉族,马栅乡马栅村人。他出身地主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考入山西省立中学和江苏南通高级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赴法国勤工俭学,就读蒙伯里农学院。学成回国,任上海劳动大学等学校教授。后辞去教职,回内蒙古绥西屯垦办事处农林试验场任场长,专事作物培育等科学研究工作。

1937年,抗战爆发,他的研究工作被迫停顿,于是束装返乡创办村学,宣传抗日救国,教授乡里子弟。1936年,他应绥远省主席傅作义的邀请,就任绥远省临时政府农林专员,兼任农业改进所所长。他大力提倡耕种绿肥、草田轮作,并数次举办农民技术培训班,以推广农业科技。同时,他利用临河县世成西村的试验基地,对引入的水稻、棉花、高梁、玉米、冬麦进行研究试验,培育良种。尤其是对从西欧引入的甜菜品种,进行了多年的试种,培育出适合内蒙古河套地区的新品种,从而推广,展开大面积种植。华莱士瓜也从外国引入,农业改进所为培养适应性,逐步从甘肃、陕西、宁夏引入河套地区。

1949年9月19日,绥远和平解放时,他面对国民党右翼势力的破坏,不顾一切,为人民保护和移交了大量科学资料。11月,他就任绥远省政府农林厅长、人民政府委员、财经委员会委员。1954年绥蒙合并后,任内蒙古人民政府农牧部副部长、科协副主席。1964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由于受到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他更加勤奋工作,常常骑马、骑自行车、甚至步行到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农业科研。他曾上书省政府严禁开荒,保护牧场,营造防风固沙林等,均被人民政府采纳。他亲自指导并参与了临河68号小麦良种、狼山462号糜子良种、维尔156号玉米良种等的制种繁育工作,为内蒙古的农业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

1973年1月13日,张立范因病去世,终年71岁。    

奇寿山(1902~1932),蒙古族,沙圪堵特拉沟村人。他出生于贵族家庭,从小读书,后入洛阳军校和南京政治学校学习,受到了严格的文化、政治训练。他才思敏捷、识见高远,蒙汉文皆通,被奇子俊所器重。

1928年,因父亲阿勒腾扎布被那森达赖处决,他被迫外出。1931年奇子俊邀他回旗辅佐旗政,二人发誓捐弃父辈之嫌,结为莫逆之交。当他跟随奇子俊返回准旗后,由于受到那森达赖特别殷勤的接待,开始疑心那森达赖会斩草除根,于是经常与奇子俊相随,以防不测,并且在新军军官中结交心腹知己。1932年春节前,奇景峰偷听到那森达赖要奇子俊“除掉奇寿山,免生不测”的谈话,密告给他,他即下决心处灭那森达赖。正月初四日凌晨,他与段德胜、韩海宽、奇景峰等在那森达赖的驻地杨家湾一齐动手,以更换枪支为名,收缴了卫队士兵的全部武器,然后分头动手。他最先闯入奇子俊卧室,乘其洗脸之机,首先开枪,可是,子弹卡壳不能击中。奇子俊慌忙逃出房子大呼“阿爸!救命!”那森达赖听到儿子的呼救,急忙跑到院里,遇到奇景峰、韩海宽、段德胜等人的一齐枪击,父子二人立时倒地。

他处决那森达赖父子后,召集全旗军政官员会议,宣布那森达赖的公私不分,侵吞公款,擅杀无辜等罪状,宣布成立准格尔旗旗务委员会、旗公署和财务处,宣布新军军官晋升一级,并在士兵中开始发饷。全旗军政官员推举他为东协理,代理札萨克印务,奇景峰为西协理,并上报盟署批准。他执政后,内部不和。而“七奶奶”(先为清室定王七姨太,后为那森达赖姨太)又以重金收买那森达赖的本家及旧部,奇文英与奇凤鸣势力最大,首先暗通声息。

1932年农历3月23日,他在赴祭成陵返回途中,遇到奇文英的截击,侥幸逃脱后,奇文英率军追到沙圪堵,他虽顽强抵抗,但部众瓦解,投和了奇文英。他和奇景峰等少数人在天聚德院内战斗,一直坚持到深夜才乘隙逃出。当在台子墕等待奇景峰搬来救兵时,奇文英的追兵赶到。葛勤克在朦胧中认清是他,立刻开枪击毙。时年30岁。    

苏巴音(1908~1960),蒙古族,大路乡召沟子村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自幼务农,是庄稼地里的一把好手。

解放后,他焕发了青春,积极参加了土改、合作化运动,成了群众生产的带头人。他认定要想改变家乡水土风蚀沙化的状况,就得治沙造林种果树,逢人就讲植树造林的好处,甚至编成小调、快板书,在劳动场面宣传。1952年~1956年,他组织村里乡亲种植杨柳树1420亩,人均种1.5亩。1956年,他到呼和浩特果树栽培训练班学习毕业后,带着83株苹果树苗回家乡种植,经过精心的管护,结出累累果实。这是准格尔旗最早的苹果树种,村里群众看样学样开始种植水果树。后召沟子成了出产大苹果的地方。

他的生产劳动成绩,大家折服,1958年2月,他光荣参加全自治区的劳模大会。党和政府的表彰奖励,更激发了他的革命热情和劳动干劲,到1963年时,召沟子村群众在他的带领下,营造成5米宽2500米长的防沙固沙林带,办起集体果园1个、栽植果树41860株,召沟子这个不毛之地成了林茂粮丰、花果飘香的地方。

1964年,他积劳成疾、不幸病逝,终年56岁。    

奇世勋(1915~1985),蒙古族,哈岱高勒乡南坪村人。他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小入私塾,蒙汉文皆通。

1937年,他入准旗衙门当差,后由顶木齐升任梅林职务。1942年,绥境蒙政会委任其为副官长,他离开准旗。1948年出任国民党监察院委员。次年返回绥远。“9·19”和平起义,他是39名签字要员之一。

1950年,他参加人民政协工作。1985年病逝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常务委员任内。   

张  明(1920~1948),汉族,大路峁乡敖劳不拉村人。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随父下田劳动,只上了几年冬学。他遇事好独立思考,乐于助人。

1939年春,中共绥蒙工委派人来准旗开展地下活动,组织动员青年参加抗日救国。张明积极参加抗日宣传,被吸收为共产党员。1940年,张明组织起周围20多名气血方刚的青年,准备成立抗日武装,由于消息泄露,准旗神山警备司令部派出骑兵连来敖劳不拉搜捕共产党。张明转移了部分青年,他和几个进步青年隐蔽到煤窑中才脱脸。母亲遭到严刑逼供,没有泄露半点儿真情。1941年,党组织指示打入敌人内部,长期隐蔽下来。他当上了第十一达庆牌的文书,经常把搜集到的敌人军政情报托母亲转交党组织。因为他办事细心严密,干了数年也未被敌人怀疑。

1948年3月准旗解放,他任第十一达庆牌达庆兼党代表。在民主建政中,他组织群众恢复生产,大力支前,工作有声有色。同年12月23日,国民党自卫团乘解放军准达游击队东调之机,袭击十一达庆牌,张明临危不惧,组织转移,为吸引敌人注意力,一个人同敌人展开战斗,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9岁。    

乔正秀(1920~1989),汉族,陕西神木县人。他少入私塾,后下地耕种为生。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神木县区干部、供销社主任、府谷县财粮科长、沟门区委书记等职。

1950年,西北局选派革命老根据地的干部支援边疆,他被调为中共准旗委组织部长。1953年调离准旗,历任中共达旗旗委组织部长、副书记,中共东胜县委书记。1955年3月调任中共准旗旗委书记。1958年2月调离准旗,历任伊盟总工会主席、乌海市副市长、政协乌海市委副主席。1989年病逝,终年69岁。    

耿如章(1920~1969),汉族,陕西省绥德县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少入私塾,后种地为生。1935年参加农民革命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陕甘宁边区青年救国会副主任。

1949年10月,西北局调他任中共准旗工委书记,组织领导全旗的民主建政和恢复生产等工作。1950年11月工委改称旗委,他为旗委书记。

1952年12月,他调离准旗。历任中共东胜县委书记,伊盟行署财办主任,中共包钢党委组织部长、副书记、中共包钢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等职。1969年病逝,终年49岁。  

李振华(1921~1974),蒙古族,土默特左旗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先入私塾,后下地劳动,1939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土默特旗区委书记、绥西地委干事、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解放战争时,他被党派来伊盟工作,历任乌审旗蒙汉联合会主任,中共乌审旗委组织部长、副书记。

1948年4月,他随同中共伊盟工委和伊盟支队来准旗参加解放战争。同年5月任准旗临时政务委员会副秘书长,7月提升为中共准旗工委书记。

1949年10月,调离准旗。历任伊盟行署秘书长、副盟长,中共伊盟盟委副书记、书记,中共呼伦贝尔盟盟委第一书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4年病逝,终年53岁。    

奇涌泉(1921~1948),又名蒙吉传勒格,蒙古族,西营子乡神山村人。他出身于上层贵族家庭,自幼读书,蒙汉文皆通。

1938年,他在祖父奇文英的荫护下充任准旗保安司令部特务队分队长、队长,次年即成为记名协理。1940年,在祖父的带领下,赴重庆谒见蒋介石,并在重庆国民党高级将领培训班中训团受训3个月。其间,结识了国民党特务陈震波,约为生死之交。陈震波为他上上下下疏通,争取到一批军火和军费,他更加感激。返旗时,他邀陈震波来旗辅助治理军政,这正中陈震波的下怀。1940年,蒙古游击军第一司令部成立,他任副司令,陈震波为参谋长。之后由于陈震波的保荐,他被任命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少将协统、参议,并兼任准旗西协理、三青团绥远省支团监察、三青团准旗筹备处主任等职。

1946年,祖父奇文英被杀,他继任伊盟第一区警备司令部司令和国民党准旗党部执委之职。他认为封建王公制度是造成军政上层争名逐利互相残杀的基础,于是组建准旗政务委员会,设立民、财、建、教四科,自己为主任委员,并上报省府批准。

1948年2月,解放准旗沙圪堵等地,共产党数次与他秘密联系,说服其和平起义。他受制于陈震波等国民党特务,拿不定主意。1948年4月11日,解放军一举攻克神山,他慌作一团逃在一所破庙中被俘。4月15日,解放军护送他到神木学习。他对解放军的民族政策和宽大政策有了充分的了解,自己主动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并且给二弟、三弟和伊盟各旗王公写信,劝其起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准旗临时政务委员会成立,党仍安排他做主任委员。此间,他患伤寒,经多方医治无效,在神木病逝,终年27岁。  

奇福海(1921~1964),又名补音达赖,蒙古族,布尔陶亥乡李家塔村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成吉思汗33代孙,他自幼入同仁学校读书,蒙汉文皆通。1943年他入准旗衙门当小先生,后任准旗保安司令部副官,兼任绥境蒙政会委员。

1948年12月24日,经伊盟盟政会、绥远省政府、省主席董其武批准,奇福海就任准旗扎萨克、保安司令部司令,准旗人称“末代王爷”。其时扎萨克王府和军队驻扎准旗黄河以北的第一达庆牌王保公,黄河以南均为解放区,经准旗党政组织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后,于1949年9月19日参加了绥远和平起义。

奇福海于1950年任准旗人民政府文教科长,1953年调任伊克昭盟行政公署畜牧处副处长。1964年7月病逝,终年44岁。  

韩明玉(1922~1948),蒙古族,魏家峁乡井子沟村人。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随父下地劳动,造就了坚强的意志,对劳动人民和地主豪强有着鲜明的爱憎。

1944年10日,韩明玉在中共偏关县委派来魏家峁开展地下活动的李文英、白庆元的培养下,投身于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5年,他以当兵为名,打入敌保安连队内开展兵运活动。次年6月,他和同连的中共地下党员李忠民计议,要把有觉悟的士兵拉到河东的解放区,参加人民军队。但因组织不严密,被奸细告发,他和李忠民、蒙玉祥被捕。保安连长郝三秃把他抓去打得遍体鳞伤,严刑之下他丝毫没有暴露党的秘密。经当时党的地下组织负责人周光前等人上下斡旋,以重金贿赂,他才得以无罪释放。

1946年8月29日,他组织第二次兵变。先和李忠民、刘满良等6人缴了敌守河部队的11支枪,俘虏敌兵2名,并迅速渡河到偏关参加了人民军队。同年,他即随军参加了解放晋东南的战役,因枪法准、作战勇敢,受到了晋绥分区的奖励。

1948年1月22日,准旗东部地区解放,为巩固和扩大胜利成果,准旗东部地区蒙汉游击队成立,他被任命为队长。从此,他带领游击队,转战在准旗东部一带。镇压阶级敌人的破坏,反击“还乡团”的袭击,开富户的粮仓,济贫苦百姓。1948年3月23日,他和6名游击队员来到黑岱沟征收粮食,6名队员刚刚出去执行任务。混入革命队伍的郝保子、张七按照预谋,突然向他开枪。他右臂受伤后,同2名敌人展开肉搏,精疲力尽后,壮烈牺牲,年仅26岁。  

王  七(1924~1947),又名王启明,汉族,马栅乡马栅村人。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和母亲靠卖豆腐维持生活,饱尝苦难,萌生了对反动统治者的仇恨。

1946年4月,他在中共地下党员刘吉太的帮助教育下,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受组织遣派,他打入国民党军朱五美部当兵,搜集情报,策动兵变。

1947年2月27日,晋西北七县专员兼保安司令朱五美到马栅黄河前沿视察,下榻在田家湾村。王七得到消息,怀揣手榴弹,摸黑来到田家湾村朱五美住地,乘朱五美和侍卫人员熟睡之际,推门拉弦把手榴弹投向屋内……

王七行刺后,迅速逃离现场,一夜急行到了沙圪堵,受其连长张东华的欺骗,到准旗保安队当兵。张东华密报只受了轻伤的朱五美。王七被押到长滩,受尽酷刑,一口咬定指使人是张东华。9月17日,王七被杀,年仅23岁。张东华也被朱五美枪杀。   

弓文英(1922~1968),又名森格巴图尔,蒙古族。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春夏务农,冬入私塾,伊盟一中毕业后,在准旗“同仁学校”任教。

解放后,弓文英成了人民教师,在党的教育下,进步很快。1950年任准旗第一完小校长。当时,地方群众对上学还不重视,全校学生只有50来名。弓文英积极组织教师,走村串户搞家访,教育家长送子女入学。学校人数一天天增加,随之学校又出现缺少教室、桌椅及教学设备的困难。他亲自带领师生展开建校劳动,经寒度暑,艰苦创业,终于在国家的支持下,一所初具规模的学校建成。接着,他着手抓教学质量,经常忙于组织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探索新的教育方法。

1955年,弓文英调伊盟教育处工作。1958年调伊金霍洛旗蒙古学校任校长。1961年,调准旗任文教科副科长,兼任蒙古完小校长。他为了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一直住在学校,教师出缺,登台讲课,炊事员告病,下橱造饭。为了改善师生伙食,他带领师生,开辟校园、打井、积肥、养猪、养兔……他以校为家,废寝忘食地工作。

1963年,他光荣地当选为旗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准旗委员会委员、人民政府委员等。“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68年2月去世,时年46岁。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