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文旅融合共绘民族团结进步新图景

发表时间:2025-08-08 09:59:45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2025年7月28日第2版

近年来,伊金霍洛旗立足地域文化特色,积极探索“文旅+民族团结”发展新路径,将文旅产业打造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共同性的广阔平台,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全旗累计接待游客490.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8.7亿元,民族团结进步与文旅经济实现“双促双赢”。

制度引领,筑牢文旅促融根基。伊金霍洛旗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文旅发展全过程,创新构建“一馆八线”研学体系,串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战国秦长城遗址等12处文化地标,年接待研学团队超2000批次,覆盖青少年8万余人次。实施“文旅提质三年行动”,建成郡王府广场主题教育基地、民族街主题街区、水岸新城石榴籽公园等特色公共空间,其中郡王府广场作为旅游集散新地标,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成为多民族文化互鉴的“城市会客厅”。

非遗活化,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伊金霍洛旗着力打造非遗活化传承创新高地,在苏布尔嘎非遗嘎查,100户非遗户形成体验线路,游客可深度参与奶酒酿造、柳编技艺等非遗项目,有效带动农牧民增收。2025年春节“非遗新春喜乐汇”活动,吸引10万人次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同时,通过建设民歌博物馆、推动非遗皮雕和银饰“丝路文化行”走进马来西亚等举措,开辟数字化传播与国际交流新路径,提升大美绿城品牌影响力。

场景构建,深化交往交流交融。伊金霍洛旗深挖文化内涵,将“草原那达慕”、查干苏鲁克大典、小镇音乐会等大型活动和《诈马宴》《草原游牧》《鸿雁》等实景剧目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任务,通过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宣教,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创新开展“绿城学子游‘纳’里”等“旅游+研学”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参与农耕体验、非遗手作,年覆盖青少年3万人次,在实践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产业共融,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红庆河镇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整合乡村生态资源与文旅要素,构建“农业+文旅+产业”融合模式,培育多元业态,带动周边300余村民就业,年助农增收超800万元。该项目入选全国“万企兴万村”优秀案例,是政企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本,文旅产业成为富民增收的重要引擎。

矩阵传播,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伊金霍洛旗构建全域化文旅宣传矩阵,线上依托“伊金霍洛发布”“伊金霍洛文艺”等平台推出系列融媒产品和宣传专栏;线下启动“北疆往事 年代幻城”沉浸式演艺、《梦回郡王府》实景演出项目,建成朱开沟遗址陈列馆、战国秦长城遗址陈列馆,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展馆集群投入使用,持续增强文旅传播实效,弘扬北疆文化,赓续中华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