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藏传佛教

发表时间:2017-04-24 14:07:52    来源:伊金霍洛旗志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藏传佛教传入鄂尔多斯地区以前,蒙古民族信仰的宗教是萨满教。崇拜天地、日月、星辰。喇嘛教传入后萨满教为其所取代,逐渐消失,只在祭祀、祈禳仪式与喇嘛教融合而遗留为祭敖包、祭灶等信仰活动。

公元1566年,鄂尔多斯部落的元室贵族库图克图彻辰洪台吉,去西藏朝参圣地,皈依喇嘛教。1588年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木措到库图克图彻辰洪台吉家中传教三个月。鄂尔多斯地区喇嘛教普遍传播。明朝万历四十年(1613年)鄂尔多斯最早寺庙——王爱召建成,为喇嘛教的传播提供了场所。鄂尔多斯蒙古部落归顺清朝后。面对这个剽悍尚武的民族,在治理上煞费苦心。一方面推行蒙旗制度,在地域上封锁,另一方面采取“以政护教”、“以教固政”的措施,积极推行蒙古民族本已有所传播的喇嘛教,在精神上束缚之。

喇嘛教深入到蒙古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迁徙、婚丧、嫁娶、祭祀、天灾人祸、求医讨药均请喇嘛念经。基本是家家供佛,户户叩拜。郡王、札萨克旗王府均有家庙。王爷日常念经,并有常住喇嘛依时念经。召庙享有经济、政治、司法特权,是蒙旗社会内的又一个封建领主小集团。僧侣不纳税、无劳役、免兵役。内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为贵族僧侣,一般僧侣称“沙那比尔”(奴隶)。喇嘛等级通过修行可以晋升,受朝廷“度牒”的召庙,每个喇嘛都可以领到不同数量的奉禄。召庙经济来源,主要为布施和庙产。召庙有自己的属户、领地和牲畜,高层喇嘛即为领主。

民国末年社会变革剧烈,土地放垦,进步思想的接触,蒙地已不再封闭,而风化渐开,加之战乱、匪患、饥馑,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喇嘛教大为衰落。教规松弛,各地召庙破损,喇嘛处境走向贫困。

民国末年郡、札旗蒙古族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男丁为僧。为僧者不分贫民百姓、王公台吉,家有两个儿子的一个必须出家为僧,三个儿子的两个定要当喇嘛。札萨克旗王爷沙克都尔札布的二儿子格拉僧伊在达旗展旦召当喇嘛,郡王旗王爷图布升吉尔格勒的二儿子、三儿子均是喇嘛。其二儿子嘎拉僧·堪尔布·丹比尼玛为正统喇嘛,是十一世乌兰葛根,是札萨克旗札萨召喇嘛。1953年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1959年后任内蒙古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在内蒙古佛教协会工作。札萨克旗喇嘛庙活佛旺丹尼玛,走上了革命道路,和乌审旗席尼喇嘛等人领导了“独贵龙”运动,最终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据《伊克昭盟志》记载,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郡王旗有喇嘛1747人,札萨克旗为992人。至1949年两旗有喇嘛约1000人,其中上层喇嘛19人。

1947年,东郡工委开辟郡王旗的工作,开展对新庙喇嘛的宣传教育。1948年以新庙喇嘛阿文束龙为首组建了《新庙喇嘛蒙古自治分会》,配合东郡工委工作,部分喇嘛走上革命道路。参加生产劳动,建立了新庙纸坊。

1949年郡、札旗解放后,大力破除迷信,宣传无神论,同时贯彻信教自由的政策。本来衰落贫困的喇嘛教更加不景气了。喇嘛们参加农牧业生产劳动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年轻喇嘛还俗娶妻,法事活动年见稀少。农牧区喇嘛均投入合作化、公社化。1964年伊旗有喇嘛313人。“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宗教政策受到破坏,喇嘛庙法事活动被取缔,受害喇嘛337人,其中致死42人,致残113人,致伤18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政策,宗教活动逐渐恢复。平反错案300多人,退赔了喇嘛财产。19828月召开喇嘛座谈会,到会15人。通过“爱国公约”。1985年全旗有喇嘛107人,均在65岁以上,其中极贫的3人,生活不能自理的10人,无依无靠的45人。1989年对贫困喇嘛每月补助由原来的14.3元增加到25元。1984年以召庙退赔款1万多元,修复了新庙、石灰庙、公尼召、乌兰什里庙五个宗教活动点。19857月组织40多名喇嘛在石灰庙念经15天,然后举行跳鬼活动。1989年新修了苏布尔嘎白塔。全旗有住庙喇嘛19人,参与定期法事活动的10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