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的农作物种类

发表时间:2017-04-05 09:39:47    来源:鄂托克前旗志

新中国成立前,旗内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主要靠掠夺性的旱种,品种单一,以粮食作物为主,有糜子、谷子、荞麦三种,其它品种种植面积极少。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不断推广农业技术,水利事业发展迅速,农作物品种逐步增多。粮食作物有小麦、糜子、玉米、荞麦、谷子、高粱、马铃薯、黍子和豆类等。经济作物有线麻、葵花等,其它还有各类蔬菜、瓜类、青饲料等。

糜子  在旗境内种植历史最长,鄂前旗垦务开始之日,即为糜子开种之时。糜子在旗境以旱种为主。种植面积在全旗粮食作物中一直居第一位。糜子可制成糜米、炒米,米馍馍等食品,是当地蒙汉人民的主食品。糜子因种植面积大,水肥赶不上,产量一直不稳定,如1980年因旱灾全旗糜子平均亩产9.5公斤,而1990年亩产达72.19公斤。从70年代后期,随着水地面积的增加和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糜子种植面积逐渐减少,1980年全旗糜子播种面积8.2万亩,到1990年减少到3.56万亩。旱地糜子减少,而水地糜子和回茬糜子(小麦收割后复种的糜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较稳定。

小麦  新中国成立前到成立初期,小麦面粉在旗内,只有逢年过节或招待客人时才能吃一顿稀罕。从60年代开始引进推广种植小麦到70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小麦产量的增加,使全旗人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粗粮向细粮转变。从80年代开始,小麦面粉成为全旗人民的主要食品之一。随着全旗水利事业的发展,小麦播种面积逐年增加。1980年,全旗小麦播种面积5000亩,到1990年达到1.5万亩,居全旗农作物种植面积首位。

玉米  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初,玉米一直是当地蒙汉人民的主要粮食。1983年后,由于小麦、糜子产量的增加,玉米很少食用,多作为牲畜饲料。从60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玉米,同时注重了优良品种的引进和科学管理,使玉米播种面积逐步扩大,亩产量逐年增加。1980年,全旗玉米播种面积4900亩,亩产量38.5公斤,总产量42.9万公斤,1990年播种面积发展到1.3万亩,亩产305公斤,总产量397万公斤,居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