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民间艺术

发表时间:2016-08-19 22:57:26    来源:《鄂托克前旗志》

民歌

鄂托克民歌广泛流行于镇、苏木、乡,每逢佳节喜庆、宾朋酒宴,或喜或忧,或男或女,或老或少,即兴吟唱。尤其在婚宴、敖包会、马奶节、那达慕会上,牧民们欢聚在一起,对歌赛曲,歌声不绝,笑声不断。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牧区,民歌演唱是牧民文化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继承传统文化、传授知识的手段之一。

一、题材

鄂托克民歌的内容广泛,有牧民反抗剥削压迫的,如《脑门达赖》、《包尔陶勒盖》、《好》等;有赞美家乡、思乡和赞马的,如《六十棵榆树》、《离开家园》、《雪山上的白狮子》、《浅灰的马儿》、《成吉思汗两匹青马》等;有描写爱情故事的,如《鄂托克旗的西边》、《黑缎子坎肩》、《早知道起雾的话》、《孤孤的明沙》、《生个子银黑马》等;有思念亲人的,如《送亲歌》、《**水》、《抚养》等。

二、体裁

民歌有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之分。长调民歌即节奏舒缓、节拍自由的散板式民歌,乐句以唱词节构的自然划分为准。例如《洁白的房子》等。短调民歌即以特有的节奏型为主,按一定的节拍规律演唱的民歌,其节奏以2/4拍和4/4拍多见,曲目如《鄂托克旗的西边》。

三、演唱

鄂托克旗的蒙古族,自古以来有家庭式民歌坐唱的习惯。全家男女老少在劳动之暇、茶余饭后,习惯地饮一点酒,合家欢歌,边奏边唱,形成一种异常活跃的气氛。每逢客至家中,主人以歌祝酒。尤其那达慕会、婚宴喜庆等场合,要专门邀请民间音乐高手来伴奏乐曲,出席者随着伴奏唱歌助兴。民间广为应用的乐器有四胡、三弦、笛子、扬琴、古筝等。有独奏、齐奏、合奏等基本演奏方法。但在一般场合,多不用乐队伴奏,演唱者可根据嗓门自行定调。演唱内容也多根据各人的喜好即兴发挥。但在同一场合上,避免重复同一歌曲。在民歌演唱艺术方面,从发声、运气、吐字,到感情处理以及如何发掘一首歌曲内容的深刻内涵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掌握得都比较贴切、得体、自然,听后令人神往。

附:民歌五首

 61.png

62.png

63.png

64.png

舞蹈

一、盅子舞

盅子舞也叫打盅子。在二百多年前已流行于鄂托克旗,它是用酒盅子作道具表演的舞蹈。酒席宴上主人频频敬酒,客人开怀畅饮。当酒酣兴高时,姑娘们随手拿起酒盅,左右手各执二只,在《脑门达赖》、《乌仁唐乃》、《森吉德玛》等民歌的伴奏伴唱下,和着歌声与清脆悦耳的酒盅砸声,翩翩起舞。舞姿以双腿、双臂的动作为主,步伐灵活,双臂运动自由,做到盅在响、手在舞、腰在扭、眼跟手、脚步稳,才能跳出盅子舞的风格来。鄂托克旗包乐浩晓苏木打盅子艺人那顺胡图克(已故)跳起盅子舞,盅子就象粘在手上,碰击的响声犹如银铃清脆明亮,身段优美而有韵律。

二、筷子舞

民间舞蹈筷子舞,在鄂托克旗流行已有二百年历史。一般在喜庆节日、祭敖包、那达慕会时,跳筷子舞的艺人们拿起一束筷子,边唱边舞,旁观者则以歌唱相伴。在民歌伴唱和民乐伴奏下,艺人们双手各执一束筷子,随着音乐节奏敲击肩部、膝部、腰部等关节,手中的筷子忽上忽下,团团飞舞,姿态韵律主要在半蹲和旋转上发展变化,舞姿矫健欢快、感情饱满热烈,使人难以忘怀。

民间工艺

一、刺绣

刺绣是蒙古族妇女最拿手的技艺。蒙古族姑娘从十几岁起就开始学习刺绣,十五、六岁便掌握一定的刺绣方法。蒙古族刺绣品主要有鼻烟壶袋、烟荷包、针扎、碗袋、飘带、枕头、靴帮子等。用五彩丝线绣出山水、花木、彩蝶、鸟兽等图案。制作工整、构图别致,工艺和花色独具草原特色。汉族中也流行绣花枕头、绣花鞋等刺绣制品。

二、粘贴

粘贴,是将各种布料剪成各式花样,贴在布底和毡底,再经过缝缀、锁边而成的一种工艺,是一种蒙古族民间广泛流行的装饰艺术。制作蒙古包门帘、密缝毡子、鞍屉、驼屉等多用粘贴手法。用羊毛毡作底子,用红、蓝、黑布剪成云纹、花卉、寿字等各种图案贴在毡子上,四周边沿用赭色驼毛绒缝结,既实用又美观,看上去粗犷大方,醒目庄重。

三、装饰

(一)头饰镶串

蒙古族妇女头饰用银子、珊瑚珠、玛瑙、珍珠、宝石、琉珠等镶串而成。由于贫富之别,用料质地不同,但镶串手法大同小异。头饰顶圈、侧片、后片、连垂、摆件等部件的镶串艺术,匠心独运,精细入微,个个都是精美的工艺品。

(二)金属錾刻

银碗、蒙古刀、火锅、茶壶、马鞍压边条、马镫、奶桶等生活用品既是实用品,又是工艺品。民间工匠以手工生产为主,通过银器、铜器板打、錾刻等工艺技巧,制成具有各种图案的器皿和装饰品。

(三)雕刻

蒙古族除喜欢在箱子、碗架、桌子等家具上绘制各种图案以外,还爱在家具上浅雕、深雕、浮雕纹饰简洁的图案,蒙古象棋棋子也是民间艺术家创作的木雕艺术品。每块棋子形象生动,富有草原生活气息。

(四)剪纸

本旗农村牧区,每逢春节、元宵节、婚嫁喜庆时,盛行贴窗画、贴灯笼画。窗画、灯笼画用彩纸剪成花卉、鸟兽、十二属相、五谷六畜、双喜福寿等图案。农村和牧区的剪纸风格各异。苏米图苏木学校教员钢牧仁,从小酷爱剪纸,他不但继承蒙古族传统剪纸艺术,还将它进一步发展,使传统剪纸成为富有现代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

蒙古族民间剪纸

 65.png

66.png

67.png

68.png

69.png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