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前旗农村牧区建设硕果累累

发表时间:2016-03-20 16:12:38    来源:鄂尔多斯在线

“十二五”时期,鄂前旗始终把农村牧区建设作为惠及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强化统筹指导和政策支撑,提升农村牧区发展层水平,呈现出了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发展层次不断提升、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的可喜局面,为“十三五”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农牧业发展水平实现新提升。土地草牧场确权颁证工作和经营权流转有序推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培育龙头企业18家,注册农畜产品品牌17个,建成规模现代农业基地24万亩、肉羊养殖园区13个、现代家庭牧场630户,农作物总播面积53万亩,牲畜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236万头只和143万头只,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60%,节水灌溉率达到了86.8%,农牧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80%,成为了自治区畜牧业机械化示范旗,被确定为全市现代农牧业全产业链追溯体系试点旗,是首批“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旗”,农牧业的基础地位稳固提升。

二是农村牧区整体面貌有了新改观。深入实施统筹城乡试点建设,着力推进城乡人口分布、资源配置均等化,在农村牧区建成新型村庄和居民点7个、平层别墅1035套,配套完善生产生活设施,农牧民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特别是“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着眼补齐农村牧区发展短板,持续加大对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基本实现了农村牧区文化室、卫生室、便民超市等公共服务全覆盖,农牧民居住、用电、饮水、出行条件逐步改善,特色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治、乡风文明建设同步跟进,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三是社会保障水平取得新进步。持续加大对农村牧区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办了一大批顺民意、惠民生的好事实事,农村牧区的民生社会事业和基本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015年底达到了14501元,是2010年的1.6倍。特别是通过扶贫开发工程的实施,全面建立起了“点对点”“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水平显著提升,贫困人口逐年下降。按照我市标准,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14337人减少到3824人,贫困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2263元提高到了2015年的4800元,年均增长23%,超过了全市农牧民收入的平均增长水平,扶贫开发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四是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新加强。扎实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和星级化管理,强化了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围绕乡镇“去机关化”,全旗60%以上的乡镇干部常态化下沉到嘎查村办事服务。认真组织开展“三到两强”、万名干部下乡驻村工作,全面选派410名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推动重点工作落实。创新实施“四有四治四公开”基层组织规范化管理模式,有效保障了农村牧区工作顺利开展。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全旗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嘎查村达到了47个,占到了嘎查村总数的69%。(肖勃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