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7-04-17 14:25:39 来源:鄂托克旗志
鄂托克民歌广泛流行于镇、苏木、乡,每逢佳节喜庆、宾朋酒宴,或喜或忧,或男或女,或老或少,即兴吟唱。尤其在婚宴、敖包会、马奶节、那达慕会上,牧民们欢聚在一起,对歌赛曲,歌声不绝,笑声不断。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牧区,民歌演唱是牧民文化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继承传统文化、传授知识的手段之一。
一、题材
鄂托克民歌的内容广泛,有牧民反抗剥削压迫的,如《脑门达赖》、《包尔陶勒盖》、《好》等;有赞美家乡、思乡和赞马的,如《六十棵榆树》、《离开家园》、《雪山上的白狮子》、《浅灰的马儿》、《成吉思汗两匹青马》等;有描写爱情故事的,如《鄂托克旗的西边》、《黑缎子坎肩》、《早知道起雾的话》、《孤孤的明沙》、《生个子银黑马》等;有思念亲人的,如《送亲歌》、《**水》、《抚养》等。
二、体裁
民歌有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之分。长调民歌即节奏舒缓、节拍自由的散板式民歌,乐句以唱词节构的自然划分为准。例如《洁白的房子》等。短调民歌即以特有的节奏型为主,按一定的节拍规律演唱的民歌,其节奏以2/4拍和4/4拍多见,曲目如《鄂托克旗的西边》。
三、演唱
鄂托克旗的蒙古族,自古以来有家庭式民歌坐唱的习惯。全家男女老少在劳动之暇、茶余饭后,习惯地饮一点酒,合家欢歌,边奏边唱,形成一种异常活跃的气氛。每逢客至家中,主人以歌祝酒。尤其那达慕会、婚宴喜庆等场合,要专门邀请民间音乐高手来伴奏乐曲,出席者随着伴奏唱歌助兴。民间广为应用的乐器有四胡、三弦、笛子、扬琴、古筝等。有独奏、齐奏、合奏等基本演奏方法。但在一般场合,多不用乐队伴奏,演唱者可根据嗓门自行定调。演唱内容也多根据各人的喜好即兴发挥。但在同一场合上,避免重复同一歌曲。在民歌演唱艺术方面,从发声、运气、吐字,到感情处理以及如何发掘一首歌曲内容的深刻内涵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掌握得都比较贴切、得体、自然,听后令人神往。
附:民歌四首
上一篇:鄂托克旗保护传承民族手工艺文化
下一篇:鄂托克旗民间艺术——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