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7-05-07 14:34:01 来源:东胜区志
一、荞麦
荞麦是晚播备荒救灾的主要作物。品种有当地小四棱荞麦、固阳大三棱荞麦和黎麻道荞麦。
荞麦生育期短、耐瘠薄、抗逆性强。全市各乡都有种植。为改变荞麦常年低产的现象,1984年开始开展施磷肥对比试验。1986年引进黎麻道和固阳大三棱荞麦。当年全市荞麦播种面积5.88万亩,其中用磷肥做肥的有5.07万亩,占荞麦播种面积的86.1%;不施种肥面积0.82万亩。施磷肥的平均亩产55.75公斤,不施磷肥的平均亩产30.65公斤。1990年,全市荞麦播种面积5.38万亩,其中5.17万亩施磷肥,平均亩产50.25公斤,不施磷肥的平均亩产36.5公斤。
二、莜麦
莜麦属备荒抗灾作物。品种有当地小莜麦和60年代引进的华北1号、华北2号、多伦大莜麦以及80年代引进的74028—25、晋燕2号等。
莜麦生育期短,耐涝、耐盐碱,适合水地和下湿地种植。年平均种植面积约占粮豆薯播种面积的6%。1990年,全市共种植莜麦2.14万亩,平均亩产33.5公斤。
三、小麦
当地品种有小红麦,也叫小红袍或小红皮。它的特点是耐旱、耐瘠薄,但产量低。60年代引进华东5号、京红4号、甘肃96号、科春14号等品种。70年代引进墨巴65、墨巴66、叶考拉、他诺瑞等。80年代引进内麦9号、内麦10号。引进品种的优点是抗病性强、秆矮不易倒伏、产量高。
50年代,当地小红麦在全县各地都有少量种植。后引进的新品种主要种植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如红泥塔、灶火壕、泊尔江海子的光明队等地方。全市播种面积一般只占粮豆薯播种面积的0.2%左右。1990年,全市播种小麦5000亩,平均亩产54公斤。
四、高粱
50年代种植高粱品种有当地品种短三尺和引入品种二歪脖。70年代引进推广同杂二号。80年代引进敖杂1号。
高粱生育期一般为120天。有抗旱、耐涝、耐倒伏等优点。全市各地都有零星种植,以东部区偏多。1952年,全县种植6800亩,亩产14公斤。1978年,全县种植800亩,亩产50公斤。1990年,全市种植1300亩,亩产62公斤。
上一篇:东胜区农作物——基本农作物(一)
下一篇:东胜区的农作物——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