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6-07-30 23:26:33 来源:《东胜市志》
刘恒岭
刘恒岭(1887~1914年),东胜县西区板旦梁(今柴登乡板旦梁村)人。幼年勤学苦读,清光绪年间获贡生学位,并被委任为河南省某县知县,刘恒岭不愿远离家乡,未赴河南上任。后绥远城将军衙署指派刘回东胜厅办教育。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刘恒岭在羊场壕大户张进财院内创办学堂1所,在校学生100多名。刘恒岭为东胜境内创办教育事业的第一个人。
民国3年(1914年),刘恒岭去绥远将军府状告卢占魁部纵兵抢劫一事,途中病逝,年仅27岁。
薛罗
薛罗(?~1937年),东胜县第一区(北区)薛家圪台(今添尔漫梁乡海子村)人。曾给第一区保卫分团团长刘牛当勤务兵。
民国25年(1936年)3月,中共神府特委白区工作部派遣康金虎等地下工作人员到东胜县境内进行秘密活动。康金虎等得知第一区保卫分团当兵的薛罗奉令去县政府领兵饷时,与县长卢呈瑞发生争执被重打40大板的情况后,便策动薛罗袭击县政府。
是年11月12日凌晨,薛罗、康金虎等9人潜入县政府,打死县长卢呈瑞,缴获部分枪支马匹,放出在押犯人。薛罗等带领人马撤出东胜后,向陕北方向转移,途中多次与围追之敌发生战斗终于到达陕西省府谷县。薛罗参加了红军,同时受到红军独立师师长王兆湘、政委张秀山的接见。中共神府小报以《毛神骡(罗)子踢烂耧(卢)斗子》为标题,对薛罗等打死卢呈瑞的事件作了报道。
民国26年(1937年),中共神府特委派薛罗等人回绥远省组织赤绥游击队,开展武装工作。途经榆林时,薛罗更名改姓在二十二军八十六师骑兵团当了兵。他很快就联络了骑兵团一些绥远籍老乡准备伺机脱离部队。是年冬,薛罗率30余名骑兵偷出营房驻地准备返绥时被骑兵团发现包围,在突围中薛罗不幸中弹牺牲。
张步程
张步程(1883~1939年),东胜县第二区(东区)古城乡(今伊金霍洛旗新庙乡)人。曾经营土地兼营商业,后任县保安队分队长,县保卫团副团长等职,协助剿匪部队多次打退来犯土匪,保卫了地方安全。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一、第二两区保安分队联合组建1个骑兵团,张步程任团长。民国26年(1937年)冬,张步程骑兵团被五十八军收编为第十团,开赴陕西省神木县兰杆堡驻防。年底,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将张步程的骑兵团改为步兵团,同时准备调往甘肃省天水整编。张步程部多为绥远人,不愿去甘肃,一时军心混乱。除夕之夜,张步程率部哗变,返回东胜。后被二十二军收编为骑兵抗日游击第三支队,驻防达拉特旗王爱召、新城、新民堡等抗日前线,直接抗击日伪军的侵犯。民国27年(1938年)3月,日伪军渡黄河进攻东胜时,张步程率三支队从侧面插入敌后,短兵相接,重创日伪军。
民国28年(1939年)2月中旬,张步程从达拉特旗回家过春节路经刘牛寨子住宿,当夜因胸口疼,自己用手枪顶住胸口,不料手枪走火而致死。
刘牛
刘牛(1903~1939年),字道宽,又名刘永铭,东胜县第一区(北区)添尔漫梁(今添尔漫梁乡海子村)人。18岁时到时任东胜县北区保卫团长的叔父刘银罗身边当警卫。民国14年(1925年),其叔父刘银罗率兵在北区芁塔一带剿击土匪时阵亡,保卫团拥立22岁的刘牛为保卫团头领,在他的指挥下,保卫团迅速将这股土匪全部歼灭,刘牛受到绥远都统署嘉奖,并被正式任命为东胜县北区保卫团长。同年,区保卫团改为武装警察分队,刘牛任北区武装警察分队长。民国17年(1928年),武装警察分队改为保安分队,刘牛任第一区(北区)保安分队长。民国19年(1930年),保安分队改为保卫分团,刘牛任第一区保卫分团长。刘牛智勇双全,骑射功夫出众,能双手使枪,常与郡王旗、达拉特旗地方武装互相支援,共同抗击土匪,威震河西。当地百姓编有“骑上黄马转弯弯,刘队长打死康三三(土匪团长)”、“天不下雨有红龙,土匪来了有刘牛”等山曲民谣。
民国20年(1931年)刘牛在归绥举办为期8个月的地方军事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在第一区保卫分团内开展了从队列式到骑步兵战术的系统正规训练,士兵的组织纪律性和军事素质得以提高。次年,在他的主持下,在家乡添尔漫梁修建了刘牛寨子,并出资在寨子内建立一所小学。因刘牛剿匪有功,地方乡绅百姓给刘牛送匾、送旗,绥远省主席傅作义曾授予刘牛勋章一枚。民国25年(1936年)冬,保卫分团复改为保安分队,刘牛仍任第一区保安分队长,其人马扩大到300余骑。
民国26年(1937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归绥、包头后,其势力逐步向达拉特旗扩展,伊盟达拉特等旗部分上层人物或明或暗先后投降了日本侵略军。为保住自己的实力和地位,刘牛曾暗中与已投日的达拉特旗札萨克康达多尔济及保安司令森盖林沁有联系。11月中旬,日伪伊盟公署顾问、参事官内田勇四郎及达拉特旗保安司令森盖林沁等偷偷到东胜活动,受到刘牛的接待。12月下旬,东北挺进军马占山部进驻准格尔旗路过东胜时,以投日嫌疑将刘牛扣捕押往准格尔旗囚禁,将其保安分队全部遣散。东胜县部分百姓联名上书马占山,陈述刘牛保卫地方有功,恳求允保释放。马占山对此深有感触,遂给刘牛优厚的生活待遇。一个月后,刘牛在马占山部看守排长周子林的帮助下,一起越狱潜逃。
民国27年(1938年)3月11日,日伪军进攻东胜,刘牛亲率部分人马赶赴东胜城北瓦窑渠一带与日伪军展开激战。东胜保卫战胜利结束后,刘牛因指挥有方,作战勇敢而受到二十二军守城部队的表彰。刘牛重新招兵买马后,被编入二十二军骑兵游击第三支队,刘牛任该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民国28年(1939年)7月29日夜,刘牛被二十二军骑兵游击第三支队支队长王伯谋以反对上级等罪名在达拉特旗王爱召杀害。
曹克让
曹克让(1905~1945年),字仲和,东胜县信义乡宗兑壕(今漫赖乡宗兑梁村)人。曾经商兼营土地,后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并在外地供职。抗日战争开始后,返回东胜县,曾任县警察局长。民国34年(1945年)9月接任国民党东胜县党部书记长。是年冬,因患脑充血病故。
刘开亮
刘开亮(1919~1946年),东胜县义乐乡补洞沟(今布日都梁乡吉劳庆村)人。在包头上小学后,考入绥远省土默特中学上初中。民国27年(1938年)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教导队毕业后,在山西省可岚县做抗日救亡民运工作。次年考入国立绥远中学读书。民国32年(1943年)上高中时由学校选送到重庆边疆师范学校五年制专科班读书。民国34年(1945年)秋,刘开亮随学校迁到江苏省无锡。
民国35年(1946年)暑假,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在庐山组织夏令营活动,刘开亮以绥远旅外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这次活动。在活动中,因失足堕入玉渊潭而溺死,葬于江西省庐山栖贤寺。
韩增栋
韩增栋(1903~1948年),东胜县信理乡尔林兔(今伊金霍洛旗布连乡)人。幼年在陕西省榆林读书,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曾任杜聿明所部七十一军八十八师师长。1948年在东北四平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击毙。
杨康焕
杨康焕(1915~1949年),东胜县孝友乡隆盛兴(今罕台庙乡隆盛兴村)人。常做绒毛、皮张、大烟等生意,是一个小商贩。民国34年(1945年)8月,中共陕西定边绥蒙工作站(亦称三边联络科)派鄂托克旗三段地党员李五(杨康焕的妻哥)到东胜县与杨康焕联络。9月,杨康焕到三边联络科,被发展为地下工作人员。随即三边联络科派杨康焕回到东胜县,主要做杨文焕(东胜县自卫队第二大队大队长,杨康焕的堂兄)等地方武装部队上层人物的工作,争取其起义。次年6月,杨康焕前往三边联络科汇报工作情况和东胜县的形势。中共定边地委拨给杨康焕等人一部分布匹、牛、羊、大烟等作为活动经费,以经商名义在东胜县境内进行地下活动。在工作过程中因内部叛徒告密,其他地下工作人员撤回鄂托克旗三段地,杨康焕于民国36年(1947年)春拉了一部分人到二十二军二五六团二营五连当了连长。
民国37年(1948年)3月,解放军某部根据杨康焕派人送去的情报,在鸡盖图与二五六团进行了战斗,杨康焕率领全连士兵向解放军缴械投诚。同年夏,杨康焕回到东胜县,以贩卖盐碱为名,进行地下工作,并与设在准格尔旗羊市塔的中共东郡工委取得联系。
民国38年(1949年)3月20日,中共伊东工委率伊东支队占领东胜城。21日下午,杨康焕向伊东支队报告了保安十六团的兵力、驻地等军事情况,并报告了保安十六团要反攻东胜城的重要情报,随后受中共伊东支队委托,去劝说时任保安十六团第二大队长的杨文焕投诚,但没有成功。3月24日,中共伊东支队歼灭了保安十六团,并撤回准格尔旗。3月底,三十六军刘万春率部进驻东胜,东胜县县长兼保安十六团团长贾克让进城后,大肆捕杀中共地下工作人员和进步人士。杨康焕于4月3日被逮捕,遭到严刑烤打,始终坚贞不屈,于4月8日在东胜南门外英勇就义。
1985年8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追认杨康焕为革命烈士。
张继雄
张继雄(1915~1950年),东胜县第二区(东区)古城乡(今伊金霍洛旗新庙乡)人,为原二十二军骑兵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支队长张步程之子。毕业于绥远省立第一小学。民国28年(1939年)其父去世后,他出任骑兵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为纪念其父,他自己集资在郡王旗圪丁盖村创办了一所私立小学,定名为步程小学。民国35年(1946年)当选为东胜县参议会议员。次年秋,东胜县自卫总队改为东胜县自卫团,张继雄出任副团长。民国37年(1948年)6月兼任国民党东胜县执行委员会书记长。10月,县自卫团改编为绥远省保安骑兵第五师第十六团,张继雄为中校副团长,主持日常军务。
民国38年(1949年)3月,保安十六团大部分官兵被中共伊东工委领导的伊东支队等包围于东胜城西孝友乡李飞雄寨子,张继雄见大势已去,率团缴械投降,张继雄经教育后释放。是年7月,张继雄到郡王旗警备司令奇全禧部任第三大队大队长。绥远“九·一九”起义后,张率部在东胜县巴音门克接受起义整编。部队整编后,他退离部队,全家迁居包头,他干起了赶胶车搞运输的行业。1950年,在一次出车途中,因牲口受惊翻车致死。
高光耀
高光耀(1904~1951年),字朗峰,东胜县第三区垛子梁(今漫赖乡垛子梁村)人。在包头上小学、初中,后考入北平第十三中学上高中,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中途退学,在归绥体育场担任文牍会计。民国25年(1936年)后,先后担任东胜县政府财政科长、公安局长、民训处长等职。民国27年(1938年),国民党绥远省党部指派他为东胜县党务宣传员,负责组建国民党东胜县党部。次年5月,国民党东胜县党部成立,高光耀任党部书记长。
民国32年(1943年)春,他被调任国民党米仓县党部书记长。民国34年(1945年)调任绥远省国民党党政总队第三分队少校分队长。党政总队撤销后,在绥远省干部福利社任秘书。民国35年(1946年)被选为省参议会议员。次年又被选为国大代表,出席南京国民代表大会。
民国37年(1948年)3月,他在《绥远民国日报》上发表了题为《为河西50万人民呼吁》的文章,恳求绥远省政府拨款拨粮救济灾民。是年,他离开政界,在包头私立崇祯中学任教员。
1951年,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高光耀在包头被逮捕,判处死刑。1985年7月,在落实对原绥远省军政起义人员政策时,经包头市人民法院复查,高光耀属起义人员,予以平反。
樊库
樊库(生卒不详),绥远省集宁县人。北平中国大学毕业。民国33年(1944年)4月1日任署理东胜县县长,次年5月5日内政部正式任命为东胜县县长。樊库上任后,对东胜县的行政体制和政府机构进行了改革,并主持修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忠烈祠,建立县卫生院,设置东胜炭场,修筑东胜通住各乡的车路,建立粮食仓库,推行“二五”减租等。特别是在发展教育事业方面,樊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民国34年(1945年),东胜县成立强迫入学委员会,樊库兼任主任委员,在全县开展学龄儿童强制入学工作,违者一律给予罚款、罚役等处罚,对家庭确有困难者可免除学杂费。将全县中心学校、短期小学及私塾进行调整改组,至翌年7月,全县中心学校和保国民学校增加到60所,学龄儿童入学率提高到34.6%,比民国20年(1931年)提高了7倍。同时,实施国民教育纲领,推行“政教合一”,以政治推行教育,以教育阐扬政令。樊库任县长的3年,是民国时期东胜县教育事业最兴盛的时期。
民国35年(1946年)5月,樊库因在民国33年(1944年)与东胜县前任县长解宝武移接交手续时刁难前任一事被绥远省政府给予记过处分。民国36年(1947年)4月4日,樊库被调入绥远省政府供职。
陈春原
陈春原(1882~1963年),别名陈时新,又名陈环环,出生于今陕西省神木县店塔乡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少年时在家乡读私塾并学中医。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迁居到今东胜市泊尔江海子乡泊尔江海子村陈家村,一边务农一边学医。26岁后在东胜县西部及邻近郡王旗、杭锦旗、达拉特旗等地行医。通过多年的行医实践,陈春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自采自制中药,在医治妇科病、伤寒及其它疑难杂症方面有较高的医术。他遵守医德医道,经常免费为贫苦患者治病,受到群众的信赖和赞誉,成为县境西部有名的中医。民国中期,绥远省卫生管理部门曾给其颁发了中医博士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春原一直在东胜县泊尔江海子卫生院(初为第三区卫生所)任中医大夫。1956年3月加入东胜县卫生工作者协会。他的许多中医验方被收录到《东胜县中医验方选》中,在乡村医疗卫生事业中做出积极的贡献,曾多次受到盟、县卫生部门的表彰奖励。1963年病逝。
云开雷
云开雷(?~1966年),化名雷鸣,人称雷皮匠,东胜县漫赖壕公社云家村人。其父早逝,自幼给地主杨在甫(云开雷的姑表兄)揽工为生,受到杨在甫的百般刁难。一次因为云开雷与杨在甫发生口角,云开雷的母亲去和杨在甫讲理,结果被杨一脚踢死,云开雷也被解雇,生活更没有着落,只好远走他乡另谋生路。
民国26年(1937年),云开雷到了陕西省吴旗,找到中共三边联络科,坚决要求参加革命工作。随即,云开雷被分配到东胜县、郡王旗、札萨克旗、杭锦旗一带搞情报工作。是年,云开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东胜县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
云开雷担任情报工作后,能出色完成任务,他时而扮作皮匠,时而乔装神汉,有时装疯卖傻,他走村串户,甚至直闯敌人的军政要地,搜集到大量的军事情报和政治情报。民国37年(1948年),云开雷调任中共伊东工委干部培训班行政科副科长。1950年3月,他作为中共接收东胜县旧政权的负责人之一,参加了接收工作。后历任中共东胜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统战部长、东胜县人民政府建设科长等职,1953年调任伊盟公路段段长,1958年离休。1966年在伊金霍洛旗病逝。
贺文富
贺文富(1902~1968年),东胜县巴彦敖包公社十股壕人。民国时期主要以经商为业,同时兼营土地,曾是境内西部较大商号“万盛隆”的掌柜,并长期担任东胜县西区区董、区长。民国34年(1945年)被选为县参议会议员。1950年以开明人士的身份被推荐为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被批斗致死。
郭治祥
郭治祥(1924~1969年),伊盟准格尔旗羊市塔人。1948年1月参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委员、第八区党代表、第九区区委书记、第一区区委书记和乌审旗第七区区委书记等职。1953年调任中共东胜县委宣传部部长。1956年任中共东胜县委书记(副书记)。郭治祥谦虚谨慎,真诚待人,坚持真理,敢于斗争。在工作中,深入实际,实事求是,为东胜县的建设事业做出唱,又善于表演,他扮演的1967年1月,郭治祥被“造反派”罢官夺权,打成“走资派”,并对其进行隔离审查和批斗。1968年10月被下放灶火壕“五·七”干校劳动。在挖“新内人党”运动中,他又被打成“内人党”,精神和肉体遭受到残酷的迫害,于1969年1月20日晚含冤自尽。
1980年4月26日,中共东胜县委为郭治祥召开了平反追悼大会。
杜九拴
杜九拴(1902~1970年),出生在今东胜市塔拉壕乡酸刺沟村炭窑渠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民国18年(1929年)迁居到今东胜市塔拉壕乡农林村神山豁子。少年时在家务农,22岁时其妻病故,他和东胜城内无业游民杨板儿结伴去今巴彦淖尔盟一带揽工,随后在杭三旦等戏班学艺。民国22年(1933年),杜九拴和杨板儿等人回到东胜县,组织起一个5人戏班,在东胜县城乡及达拉特旗沿滩等地演出二人台等剧目,杜九拴为戏班班主。1950年,戏班解散。
杜九拴为人厚道,能说善辩,既会吹拉弹唱,又善于表演,他扮演的人物角色惟妙惟肖,其主演的《走西口》、《五哥放羊》、《卖碗》、《探病》等二人台小戏为广大群众所喜受。每逢戏班演戏,不少农民从十几里路赶来看戏。群众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流:“杜九拴上台,老婆女子穿不办鞋(hái)”。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杜九拴曾先后担任东胜县第一区第一行政村农会委员及农业合作社组长等。1953年第一区第一行政村组建业余文艺宣传队,共有演员10多人,杜九拴为负责人。1955年,该业余文艺宣传队扩建为白泥渠乡业余剧团,共有人员十六七人,杜九拴任团长。同年,该剧团参加全盟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戏曲观摩演出,杜九拴等表演的《走西口》受到盟、县领导和观众的赞誉。1958年,中共东胜县委、县人委授于杜九拴文艺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1960年,白泥渠公社业余剧团改为职业剧团,1962年又恢复为业余剧团,杜九拴一直任团长,为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一定贡献。1964年业余团解散,杜九拴回家务农,因患肺气肿于1970年病逝。
薛文彪
薛文彪(1938~1984年),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人。1955年7月参加工作,195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准格尔旗长滩学校、十二连城学校、蓿亥树湾学校任教,后在准格尔旗文教局、团委工作。1970年6月调东胜县从事宣传工作,曾任宣传部副部长、部长职务。1977年9月任中共东胜县委副书记。薛文彪参加工作以来,一贯是非分明,平易近人,严以律己,不谋私利,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爱戴和尊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薛文彪作为中共东胜县委主要领导人之一,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在农村推行生产责任制和“三种”、“五小”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4年3月,薛文彪经组织推荐进入内蒙古党校学习。7月29日学校放假从呼和浩特返回东胜途中,因车祸不幸遇难。
李廷辅
李廷辅(1911~1989年),伊金霍洛旗新庙乡(原东胜县东区古城壕)人,绥远省立第二中学毕业。民国23年(1934年)被选送到绥远省区、乡指导员训练班受训,结业后任托克托县第二区指导员。抗日战争暴发后,返回东胜,先后任县政府民训指导员、督学、东区区长、县城厢小学校长等职。民国30年(1941年),李廷辅等人联名向绥远省政府控告东胜县县长史其昌克扣教育经费、擅卖公产、缉私受贿、走私贩私、纵兵殃民等行为,史其昌被撤职查办。次年,李廷辅调任东胜县民众教育馆馆长。民国33年(1944年)被六十一军以共产党嫌疑逮捕入狱,次年被释放后进入绥远省干部训练团受训,结业后分配到绥远省党政总队第三分队任干事。抗日战争胜利后,绥远省党政总队撤销,李廷辅回到东胜县,任县参议会议员。绥远“九·一九”起义后,在家种地兼营油坊业。1951年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被逮捕,以历史反革命罪判处有期徒刑17年,刑满释放后居住乌审旗儿女家。1984年经东胜市人民法院复查核实,推翻原判,恢复名誉,按起义人员对待。1989年在乌审旗病逝。